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BE-LIF)、椎管减压和内镜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应用BE-LIF+内镜下置钉治疗的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手术时间、置钉时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通过CT扫描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均为女性患者,年龄(70.3±8.4)岁(56~84岁);随访12~16周。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腰痛VAS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2.9±0.6)、(1.8±0.4)比(6.4±1.1)分,均P<0.05];患者腿痛VAS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1.9±0.3)、(1.4±0.5)比(7.3±1.6)分,均P<0.05],患者术后末次随访ODI较术前降低(24.0%±6.5%比55.7%±12.8%,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77±103)ml,术后引流量为(122±56)ml。手术时间为(207.8±32.7)min,术后下地时间为(2.3±0.5)d。置钉时透视次数为20~42次,每颗螺钉透视(6.9±1.5)次。所有患者术中均未更改手术方式,无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损伤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未行二次手术。结论内镜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具有很好的可行,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较高。BE-LIF技术结合椎管减压对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不稳早期效果确切。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 双通道内镜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病因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9例腰椎滑脱患者的滑脱部位及腰椎退变的X线及CT表现。结论腰椎退变是导致腰椎假性滑脱的重要病因。

  • 标签: 腰椎 滑脱 影像学 病因
  • 简介:摘要腰椎滑脱症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之一,通常分为假性滑脱和真性滑脱。真性滑脱即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该文就腰椎滑脱症主要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腰椎滑脱 峡部裂 微创治疗
  • 简介:每次大选季节来临,似乎都会见到一大批所谓权威人士,即使其中有很多人实际的资历累积起来其实并不等同于他们上电视露脸的影像下面字幕所亮出的那行头衔。

  • 标签: 媒体 广播节目 新闻工作 网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脊柱-矢状位曲线参数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中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39例低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纳入研究,入选者均行脊柱经单节段腰椎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测量手术前后的X线片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变化。结果脊柱矢状面参数中,腰椎前凸角、脊柱-骨盆角明显高于术前,C7矢状面平衡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矢状位参数中,骶骨倾斜角角明显高于术前,骨盆倾斜角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全脊柱-骨盆矢状位曲线参数,能准确反映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对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失衡状态改善情况,可作为评估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况及手术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S)及峡部裂腰椎滑脱(IS)患者手术前后脊柱矢状位影像参数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采用腰椎融合手术治疗的63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47例,年龄(59±8)岁。依据疾病类型(DS及IS)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评分差异进行分组,评估术后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操作相关因素及手术前后HRQOL评分差异与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关系。对比分析DS组和IS组患者HRQOL评分改善情况和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二者之间的相关。结果DS组与IS组患者术后3次随访HRQOL评分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HRQOL评分与手术节段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患者术后末次HRQOL评分对两组疾病患者行组内分析,DS组术后末次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患者和≤3分患者之间骨盆倾斜角(PT)及骨盆入射角(PI)与腰椎前凸角(LL)匹配度(PI-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7°±6.4°比26.6°±7.4°、5.1°±8.2°比18.2°±13.1°,均P<0.05);同样,IS组术后末次VAS评分两组间PT和PI-LL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1°±6.9°比16.4°±8.7°、2.9°±9.7°比6.8°±9.8°,均P<0.05)。DS及IS两组中术后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20分与≤20分患者的PT和PI-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S及IS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改善情况与PT值呈正相关(r=0.76、0.78,均P<0.05)。DS组的PT、LL及PI-LL与ODI指数呈正相关(r=0.60、0.62、0.50,均P<0.05);IS组的ODI指数改善与PT、LL及PI-LL亦存在相关(r=0.22、0.41、0.76,均P<0.05)。结论DS及IS患者手术前后矢状位参数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相关,重建LL与PI的匹配程度,并使骨盆前倾,将PT值降低至正常范围是治疗腰椎滑脱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目标。

  • 标签: 脊椎滑脱 腰椎滑脱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腰椎椎弓根双螺钉技术是指在同一椎弓根内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轨迹螺钉,已被证实在骨质疏松椎体固定中能提供更高的固定强度,对邻椎病翻修置钉也是一种创伤更小的手术选择。针对双螺钉技术目前已开展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索,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本文就双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供同仁参考。

  • 标签: 腰椎 双螺钉技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 邻椎病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花岗岩残积土是在特定气候、地理特征、地质条件地区的产物,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和成分,因此被划分到区域特殊土当中。这种特殊的性质来源于花岗岩残积土内部有大量原生裂隙,在外界环境因素变化时易引发次生裂隙的发育,土体性质差异性大的特性。本文就花岗岩残积土崩解特性设计实验,旨在研究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特性,为解决花岗岩残积土工程问题提供借鉴。

  • 标签: 花岗岩 残积土 崩解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研究选择的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200例实施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回顾分析上述实施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并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断裂时间等,分析引发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结果在本研究的200例患者中,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的为20例,发生率为10.0%,AF系统断裂的为12例,RF断裂的患者为5例,中华长城椎弓系统断裂的为2例,USS断裂的为1例,断裂的患者其位置均在钉杆连接1.5cm处,并且大部分浑浊军事在取内固定物是发现内固定断裂,发现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20个月,平均为(10.12±0.33)月。结论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将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引发因素进行预防,进而降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愈合效果,保证患者的健康。

  • 标签: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断裂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合并与不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A)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PLIF)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HBL),探讨RA患者术中HBL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合并RA的腰椎滑脱症患者(RA组),同时期筛选73例未合并RA的患者(NRA组)。分析比较两组基本信息、RA信息、手术情况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HBL作为主要结果;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b)及其变化值、手术前后贫血数量、术后新发贫血数量、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注量等作为次要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RA组HBL的相关因素。结果RA组男9例,女41例,年龄(62±7)岁;NRA组男11例,女62例,年龄(64±9)岁。RA组病程为(14.4±11.2)年,其中单药或联合口服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者最常见,两组在椎弓根螺钉数和椎间融合器置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两组在总失血量(TBL)、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3±315) ml比(630±365) ml、(454±373) ml比(414±375) ml和(653±376) ml比(675±400) ml,t=1.072、0.388、-0.189,均P>0.05],而HBL及HBL所占TBL比例在NRA组中更低(t=6.157、2.965,均P<0.05)。根据手术节段数进行分层分析,长节段(≥3节段)手术中NRA组中HBL和HBL所占TBL比例均优于RA组。次要结果对比Hct改变值在NRA组小于RA组(P=0.031),但两组Hb减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新发贫血以及贫血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血输注和手术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的Steinbrocker级别高、未服用DMARDS、Hb变化和输注异体血为HBL的独立相关因素(β=0.363、-0.272、0.210、1.204,均P<0.05)。结论RA组和NRA组在TBL、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而HBL以及HBL所占TBL比例在RA组高于NRA组;RA组的Steinbrocker分级高、未服用DMARDs、Hb改变较多。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腰椎滑脱症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手术方法。结果28例患者在手术后的椎体高度和脊柱生理弯曲均得到明显的恢复,椎体高度均未出现降低,未出现断棒和断钉现象。采用Frankel分级分析,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脊柱恢复稳定。

  • 标签: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本品为口腔崩解片制剂,活性成份盐酸昂丹司琼,对因放疗、化疗及手术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肿瘤放疗、化疗治疗过程中,肿瘤病人吞服普通片存在一定困难,口腔崩解片无需饮水即可在唾液中迅速崩解,进而释放药物,在口腔内即开始吸收,使病人顺利服药。制备口腔崩解片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辅料,以确保压片时流动好、可压强、在一定硬度下崩解快,此外还要求所制得的片剂口感要好。通过实验优选最佳处方,工艺采用湿法制粒。处方筛选中,以工艺过程的难易程度、颗粒成型、片面光洁度、崩解时限、口感等为考察指标进行筛选。

  • 标签: 口腔崩解片 湿法制粒 处方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使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收集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我院接诊的患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施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均行1~2年的随访,随访显示椎间体融合均为良好,且均未发现椎间融合器后突、下沉和螺钉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比较(P<0.05)。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0%)。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疗效显著,且安全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准确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7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经皮椎弓根置钉方法分为A、B两组,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A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8枚椎弓根螺钉;采用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B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4枚螺钉。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放射剂量和单枚螺钉透视时间、置钉时间和准确、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2组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手术时间(99±14)min,B组为(75±10)min;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15.8±2.6)min,B组为(11.8±3.3)min;A组的每枚螺钉透视时间为(38.0±2.0)s,B组为(28.5±2.8)s;A组的每台手术室内放射剂量为(563±163)cGy/cm2,B组为(378±70)cGy/cm2;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A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8、5.73、16.30、6.25,均P<0.05)。A组螺钉置钉Rampersaud评分分级优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结论O型臂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导航图像并实现高精确度导航操作,较传统组置钉准确率更高,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同时能明显减少置钉和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更少。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 O型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