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策略和母儿结局。12例患者年龄为(29±5)岁,发病时间为孕16周至产后1个月。12例妊娠合并主动A型夹层孕妇全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例产褥期患者优先妊娠,分娩后再行主动修复;4例患者优先主动修复;5例患者进行同期接生联合主动修复。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妊娠期合并主动A型夹层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病变程度决定治疗策略。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A型夹层 治疗策略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治疗A型主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应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治疗的68例A型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45例,女23例,年龄(52±14)岁。评估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2.6%(63/68),63例患者原位开窗成功并行支架置入,仅有5例因弓型复杂开窗失败,其中3例行烟囱支架置入,2例行人工血管转流。围手术期1例患者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4例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症状,其余患者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CT血管造影随访提示夹层原发破口完全封闭,主体及分支支架通畅,8例(8.8%)出现Ⅰ型内漏,5例行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3例随访观察。结论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治疗A型主动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及安全的方法。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A型主动脉夹层 半导体激光 原位开窗 分支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一体化免缝合带支架人工血管系统应用于主动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采用一体化免缝合带支架人工血管系统完成2例主动患者的手术治疗。记录手术相关数据、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患者1,男,42岁,行主动窦成型+升主动替换+全主动弓替换+降主动支架象鼻置入术,体外循环时间81 min,停循环时间9.5 min,最低鼻咽温27.3 ℃。术后10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复查主动CT血管造影(CTA)提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未见吻合口瘘、支架内漏,降主动支架段真腔完全充盈,假腔消失,远端假腔部分血栓化,未见管腔扩张。患者2,男,61岁,行升主动替换+全主动弓替换+降主动支架象鼻置入+升主动-右股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时间77 min,停循环时间7 min,最低鼻咽温27.3 ℃。术后10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复查主动CTA提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未见吻合口瘘、支架内漏,降主动真腔及腹主动分支充盈较术前明显改善,降主动假腔完全血栓化,全胸腹段主动较术前无扩张。结论对于主动患者一体化免缝合带支架人工血管系统可缩短手术停循环时间,避免深低温,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免缝合 人工血管 支架象鼻 深低温停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ATAAD)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120例ATTAD术后并发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6例(71.7%),女性患者34例(28.3%),年龄(55±5)岁。将患者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分别行CRRT和床旁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以血液净化指标状况、肾功能指标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炎性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输入液体量为评价指标,评价CRRT对ATTAD术后AKI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病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CRRT效果更显著。试验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乳酸(Lac)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均P<0.05),住ICU时间、少尿期、肾替代治疗次数、初次透析至末次透析时间、总住院时间亦均较对照组少(均P<0.05),输入液体量更少,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但两种方案的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IL-6、IL-8和CRP水平分别为(21.9±1.8)ng/L、(18.6±1.4)ng/L、(22.7±2.2)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3.2)ng/L、(28.3±1.4)ng/L、(60.1±2.5)mg/L (t=14.527、13.255、11.247,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IHD疗法,CRRT治疗的ATTAD术后AKI患者尽管住院病死率未表现出显著降低,但表现出更良好的预后。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间歇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主动(AAD)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入院治疗的175例AAD患者、1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疾病对照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148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所有对象的血清SAA和CRP水平,并收集、分析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和CRP对急性主动的诊断价值。结果AAD患者组SAA和CRP水平[(165.7±7.4)mg/L、(76.0±4.0)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5±0.4)mg/L、(3.9±0.2)mg/L]和疾病对照组[(27.2±1.3)mg/L、(9.4±3.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超过60岁的AAD患者的SAA和CRP降低[(150.6±12.7)mg/L、(73.9±7.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超过6 h的高危疼痛特征的AAD患者的SA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A与CRP呈正相关(r= 0.053 4,P<0.05),ROC分析提示SAA和CRP水平与AAD风险独立相关(P=0.001),其中SAA诊断AAD疾病的ROC曲线显示A型主动(TAAD)和B型主动(TBAD)的AUC分别为0.997和0.995 (均P<0.001);CRP诊断AAD疾病的ROC曲线显示TAAD和TBAD的AUC分别为0.998和0.991 (均P<0.001)。SAA和CR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5.17 mg/L和72.96 mg/L。结论SAA和CRP水平升高对AA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SAA联合CRP有望作为辅助诊断AAD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急性主动脉夹层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方法构建累及主动弓部的主动(AAD)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构建主动弓部夹层动物模型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24只健康杂种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A组:经静脉切开针高压水流冲击建模法;B组:经静脉切开针非高压水流冲击建模法;C组:经动脉鞘非高压水流冲击建模法;D组:双向球囊扩张联合弹性蛋白酶灌注建模法。于术后即时、术后7 d行影像学检查,术后15 d行主动活组织检查,并对AAD病变段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AAD形成情况。收集4组实验犬的手术时间、主动阻断时间,计算模型构建成功率、夹层撕裂长度、术后存活率、生存时间等,比较不同方法构建AAD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4组实验犬性别、年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实验犬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1.6±8.0)、(168.0±17.4)、(164.4±13.9)、(202.8±2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73,P<0.001),其中A组手术时间低于B、C、D组(均P<0.001)。4组实验犬的主动阻断时间分别为(5.2±1.8)、(19.6±3.8)、(20.6±3.9)、(18.6±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98,P<0.001),其中A组主动阻断时间低于B、C、D组(均P<0.001)。4组实验犬分别有5、5、4、1只模型构建成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中A组模型构建成功率高于D组(P=0.040)。4组实验犬的夹层撕裂长度分别为(14.4±3.0)、(11.3±4.2)、(7.0±2.3)、(4.7±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03,P=0.003),其中A组夹层撕裂长度长于C、D两组(均P<0.05)。4组实验犬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M(Q1,Q3)]分别为15.0(10.0,15.0)、5.0(3.0,10.0)、3.5(1.5,4.8)、10.0(2.8,1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5,P=0.036),其中A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高于B、C两组(均P<0.05);4组实验犬的术后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病理染色结果可见AAD撕裂处弹性纤维被破坏,假腔外侧壁弹性纤维被过度拉伸,符合主动的病理学改变。结论经静脉切开针高压水流冲击建模法术中主动阻断时间短、夹层撕裂范围广、术后生存时间长,可作为构建AAD动物模型的方法。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部 动物模型 高压水流冲击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预开窗与外分支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治疗主动弓降部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需重建LSA的79例主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LSA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预开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7.3±12.5)岁]和外分支组29例[男25例,女4例,年龄(53.1±14.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干预率、死亡率以及夹层术后的假腔重塑情况等。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和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和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6、0.156,均P>0.05),预开窗组手术时间[(123.0±40.7)min]显著长于外分支组[(84.2±16.3)min,t=2.173,P=0.034]。两组内术后支架段假腔血栓化程度均高于非支架段(χ2=7.213、14.359,均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0、0.886,均P>0.05)。两组术后夹层各平面真假腔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开窗与外分支TEVAR重建LSA治疗主动弓降部病变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外分支TEVAR技术耗时更短,对于锚定区较短的病变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且在支架段近期主动重塑效果更佳;而预开窗TEVAR技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腔内手术 支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钝性胸主动损伤危险分级系统,探索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钝性胸主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2例,中位年龄45(21~69)岁。根据患者主动损伤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损伤评分,根据评分对患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低危组(评分≤2分)12例、中危组(3分≤评分≤5分)41例、高危组(评分≥6分)15例。分析不同分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通过住院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治疗21例,接受手术修复47例,其中开放手术6例,胸主动腔内修复术41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延迟手术治疗31例。12例低危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仅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死亡率为8.3%(1/12)。41例中危患者死亡率为19.5%(8/41),主动相关死亡率为9.8%(4/41),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8%(4/37)。15例高危患者死亡率为40%(6/15),主动相关死亡率为30.0%(5/15),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1/10)。根据危险分级,各分级主动相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0,P=0.020)。随访5~52个月,无院外死亡病例发生。随访中并发Ⅰ型内瘘1例,脑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根据患者主动损伤程度和合并伤情况进行危险分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胸 损伤 多发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破裂型腹主动瘤的急救处理流程,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91例破裂型腹主动瘤患者的急诊资料及住院资料。其中12例因失血量过多术前死亡,余79例患者均住院接受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比较术前死亡组(n=12)与术前存活组(n=79)、开放手术组(n=50)与腔内修复手术组(n=29)、术后死亡组(n=23)与术后存活组(n=56)患者的年龄、到达医院时间、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术前血压下降、术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髂动脉是否受累等指标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术后死亡23例。术前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到达医院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分别为(77±11)岁、(18±5)h、(469±150)μmol/L,(4 140±1 743)ml,术前存活组分别为(70±10)岁、(12±8)h、(228±174)μmol/L、(1 358±1 21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放手术组与血管腔内修复术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处理及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管腔内修复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主动阻断率分别为100(50,175)ml、(3.2±0.9)h、13.8%,优于开放手术组的1 700(600,3 425)ml、(5.2±1.1) h、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血压下降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7±8)岁、(4.1±1.7) h、(456±172)μmol/L、(2 024±1 687)ml、100%、100%,术后存活组分别为(68±10)岁、(2.7±2.2)h、(135±26)μmol/L、(1 085±825)ml、21.4%、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破裂型腹主动瘤患者年龄、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血压下降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均与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相关。有条件者,血管腔内修复术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动脉瘤,破裂 急救 外科手术
  • 作者: 徐红党 林洪启 张戈军 潘湘斌 刘煜昊 程兆云 高传玉 韩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40期
  • 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麻醉科,郑州 451464,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国家心血管中心结构性心脏病科,北京 100037,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郑州 451464,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心外科,郑州 45146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瓣置入术(TAVI)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发生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经股动脉TAVI患者65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根据TAVI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发生CAVB分成两组:CAVB组和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组(NCAVB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导管主动瓣置入术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年龄为(69.1±7.3)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CAVB组为15例,NCAVB组为5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为1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OR值(95%CI)为3.325(2.132~13.061),P=0.005],主动瓣严重钙化[OR值(95%CI)为1.271(1.052~3.326),P=0.030]是TAVI围手术期CAVB的相关因素。CAVB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为11/15(11例),高于NCAVB组的6.0%(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主动瓣严重钙化是TAVI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相关因素。CAVB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较高。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围手术期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XA)在腹主动球囊辅助骨盆肿瘤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腹主动球囊辅助骨盆肿瘤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预防性使用TXA,分为TXA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年龄、性别及术者后,纳入TXA组51例,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探讨预防性使用TXA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2015至2019年共完成腹主动球囊辅助骨盆肿瘤手术525例,其中预防性使用TXA 51例,使用率为9.7%。TXA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40.7±15.1)岁比(38.2±14.5)岁,P=0.393]、性别(男性:51.0%比49.0%,P=0.843)、体重、体质指数、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肿瘤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球囊阻断累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ICU入住率、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无静脉血栓栓塞症或死亡者。与对照组比较,TXA组术后24 h输血比例较低(41.2%比70.6%,P=0.00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较低[10.4(6.1,22.6)mg/L比13.2(7.0,24.7)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预防性静脉使用TXA未减少腹主动球囊辅助骨盆肿瘤手术术中出血,但可降低术后输血率。未发现术后TXA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增加。

  • 标签: 骨肿瘤 骨盆 氨甲环酸 出血 输血 静脉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居住人口越来越多,城市中心地带建筑用地越来越少,复式公寓已成为当今及以后一定时间段内的主流。文章对夹层公寓的优点和夹层公寓夹层板施工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能给广大施工人员一些借鉴。

  • 标签: 夹层板 二次结构 植筋 加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很多数学课堂的教师就是教材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就是单纯的接受知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课堂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探究,提出以教学理念的转变为起点、以自主学习氛围为突破点、以自主学习空间为抓手、以多元评价为助推、以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巩固等有效策略。

  • 标签: 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学习习惯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根据建筑楼板的性能要求,对设计的新型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楼板的承载、隔声及耐火极限进行了测试,通过研究得出,该夹层复合材料楼板刚度大,在比重相近的建筑材料中,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经过隔声测试得出其低频平均隔声量为30dB,高频隔声量最大可达49dB。此外,通过在夹层复合材料板表面涂抹厚型防火涂料,可使其耐火极限达92min,此时其最大变形量为51mm。此新型夹层复合材料楼板可应用于节能环保建筑。

  • 标签: 夹层结构 复合材料建筑楼板 测试研究
  • 简介:摘要:在我校课程改革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技能,更收获了老师让学生主动学习,乐在其中的幸福。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使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现在,我们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犹如一缕春风融化了以往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开展“目标教学,高效课堂”。真正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整体安排学生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鲍继平.2009)那么怎样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者呢?通过这几年在学校课改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要想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成为自主学习者,就应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与教师合作。教师要能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并具有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感悟学生的真情,拥抱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生活犹如丁香般悄悄绽放,教师幸福,学生快乐。

  • 标签: 自主学习者 主动学习 快乐学习 乐在其中
  • 简介:摘要: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尤其是孩子,他们正处于求知、可塑的阶段,开发的潜力比成年人更巨大。潜能的开发离不开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每个人的学习能力的不同,主要依赖于后天的培养,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标签: 自信 潜能 主动学习 学会学习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传统的建筑夹层结构施工工艺,进而分别从施工准备、施工要点以及安全措施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改进夹层结构施工工艺,旨在通过技术研究,有效应对建筑工程夹层结构施工技术的不足,促使施工工艺更加科学、规范,进而实现建筑行业的恒稳进步、实现国家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 标签: 建筑工程 建筑夹层结构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学校是给学生提供文明、知识、服务的一个组织,对于学生对于家长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一个学校的工会是用来联系学校与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承担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的教学组织。本文将从强化教职工的素质教养、落实所有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推进民主的政治建设这几个策略来分析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工会的职能,运用工会职能主动服务教学。

  • 标签: 小学工会职能 主动 服务教学 策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