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 学会主动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4
/ 2

培养自信 学会主动学习

曹思婷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实验小学, 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尤其是孩子,他们正处于求知、可塑的阶段,开发的潜力比成年人更巨大。潜能的开发离不开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每个人的学习能力的不同,主要依赖于后天的培养,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信;潜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一、“引导”与“自信”

开发学生的潜能,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如此不断良性循环,进而提高学习的能力。

在以往“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往往更注重的是“教”,而忽略了“学”。教师经常一言堂、包办、唱独角戏,而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而不是仅仅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感到枯燥,学生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课堂效率自然不高,课堂气氛肯定不活跃。而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很好的建立自信心的途径。

二、关于“自信”

1.何为“自信”

自信心是一个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拥有自信心的人,比较容易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现实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有些孩子有畏难心理,一遇到自己不会的、无法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容易退缩,一退缩就放弃,久而久之就认为数学很难、学不好数学,然后又变得不想学数学、对数学没兴趣,消极对待,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宽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以放松的心态去主动探索和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而且能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我还发现同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有时候会比教师的直接指导更有效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生生之间既增进了交流,而且还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经验分享,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同伴的影响、榜样的作用,更增强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为何要建立“自信”

学生学会学习,除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也要激励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有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所以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今后教师教学备学情、备学法的关键。只有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他才会愿意学习,并且主动学习,也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出现问题的方法,才能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由此良性循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更有利于今后学生自身的学习,对于教师而已,看到学生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很欣慰的事情。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除了关注引导方法以外,还要关注心理状态。

三、关于“引导”

1.引“思”——“ 为什么、怎么办”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认真观察,学会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而提出“为什么”。由于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好奇心旺盛的时候,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这种求知欲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引“说”——提出疑惑、表达想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恰当的教学语言,辅以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能够准确、明了地表达出自己的困惑,以及想要解决疑惑的想法,能够使得倾听的人正确、明白地接收到自己提出的疑问。同时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当中,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时,能够在小组成员之间畅所欲言,有自己的想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而在汇报环节,也能够流利、简洁地说出自己的探索过程以及所使用的方法,能够以“小老师”的姿态在全班面前自信、勇敢地展示自己。

3.引“法”——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

在教学示范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验证解决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意味着教师要有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孩子理解解决问题可采取的相对应的方法,并且也能够帮助孩子学会使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独立地应用所学的方法来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并且从中体会到依靠主动思考、努力探索,从而发现解决方法的乐趣,因此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信心,以及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拥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专业知识等,都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不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还是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上面,教师都应扶放得当,而不能包办课堂,应该真正落实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不断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秀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3,(23):45-45.

[2]王正巧.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农家参谋,2019,(24).

[3] 唐福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J]. 新课程·小学,2017.(9):145.

[4] 郎玉英,石磊. 新理念主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J]. 教育革新,2005.

[5] 秦大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J]. 甘肃教育,2015.(06):70.

[6] 林茂海. 激发学生各种感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J]. 教师·课堂广角, 2013, (29): 48-49.

[7] 郭生刚.教学生学会学习[J].中国培训,2001,(7):59.

[8]张文丽.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6).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会学习,开发潜能”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YQJK104)相关论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