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9月30日,在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渡槽村,一场党员群众格外关注的选举大会正在进行。“我虽然是外乡镇的大学生村官,但一样可以参加渡槽村的支部书记竞选。打破镇村界限,‘跨定向推荐’这个创新好,给了我们为群众服务的机会。”刚刚发表完竞选演说的曾超高兴地说。

  • 标签: 船山 群众服务 竞选演说 大学生村官 支部书记 遂宁市
  • 简介:“全球公”系指主权国家管辖之外的人类共有资源、区域与领域。全球公战略是北约为顺应国际安全形势变化所推出的重要举措,也是其为促进自身转型所采取的关键步骤。在全球公战略新语境下,北约在继承后冷战时期以“进攻性防御”、“全球性防御”和“预防性防御”为逻辑主线的理念前提下,进一步扬弃创新,继而形成以“综合安全”、“相对安全”与“合作安全”为思想内核的安全新理念。在新战略、新理念的指导下,北约充分动员一切可用的军事和民用资源,审慎而有选择地将有限的力量部署在国际海洋、国际空域、外太空与网络空间等不为任何主权国家所有而全人类安全与繁荣所系之,以保障其成员国的安全利益与战略优势。面对北约“合作加防范”双轨制全球公战略,中国宜积极回应、力促合作,同时树立防范意识、加快自身能力建设,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与北约携手为全球公安全治理贡献力量。

  • 标签: 北约 全球公域 综合安全 相对安全 合作安全
  • 简介:经济连接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具有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功能。经过多年高速运行,桂林多数镇经济发展趋缓,内生动力不足。因此,桂林要实现"两个建成"的宏伟目标,镇经济"升级版"的打造十分重要。

  • 标签: 桂林 镇域经济 “升级版”
  • 简介:在对协商民主和网络民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出网络协商民主的概念及其特征,并在场理论视角的关照下,构建出网络协商民主的动态分析框架,并以此对网络协商民主的生成逻辑和现实困境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考察网络协商民主的良性运行机制。在分析网络协商民主实践时,场理论视角具有超越既往理论视角的独特优势,但又会陷入各种矛盾,使人产生各种困惑,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研究予以厘清。

  • 标签: 场域理论 网络协商民主 运行机制 生成逻辑 运行机制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具有非传统特性的全球问题不断涌现,在现有治理秩序下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需要协调全球各行为体一致努力进行治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全球共治理念的贯彻,有助于实现全球共享安全。其中,网络、极地、外太空、公海等各个全球公的重点问题领域,亟须全球做出协调努力进行治理。全球公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战略增长点,为各国所重视。但是,治理中仍然存在着两类权力不均衡的情况,即参与治理的富国与穷国之间权力的不均衡,参与治理的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权力的不均衡,它们都影响了治理的效果。全球公治理的制度安排受限于概念模糊、划界不清、权责不明的现状,大国权力政治的色彩很容易趁机充斥到全球治理的诸多安排当中,危机治理行为的合法性。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网络安全 外太空 公海 全球公域 全球治理
  • 简介:当前空气污染与雾霾天气已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影响了社会与经济的正常秩序。北京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空气污染重灾区之一。本文试图以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治理为例,旨在阐明空气污染跨合作治理的基本规律。在规范研究上,总结了传统区域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区域主义是跨治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三个方向;在经验研究上,通过分析北京地区空气污染跨治理的历史与现状,归纳了利益协调不足、碎片化现象和单中心治理等问题症结。针对空气污染跨治理的存在问题,必须建立国家层面的空气污染防治战略,健全空气污染跨治理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完善跨治理机构的结构设计与组织功能,创新执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履职、市场协调与社会参与的跨合作治理新模式。

  • 标签: 空气污染 跨域合作 合作治理 协作治理
  • 简介:基于广西自治区L县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依托于政府庞大科层组织构建起来的扶贫场域中存在着各种"动员体制的再造形式",包括扶贫"领导小组"、扶贫管理的任务-目标取向、对口支援、定向扶贫和扶贫运动等制度安排以及社会多元参与机制等。这些动员形式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缓解科层组织包括政策部门化、制度僵化等"科层制反功能"。本文引入"制度弹性"这一分析性概念,从制度内涵和运作过程两个维度考察这些再造形式,其中定点帮扶的扶贫手段在实际运作中的制度弹性最高,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通过强激励将制度执行者与制度施与对象紧密联系,形成"共容利益"。依次递减的是领导小组的扶贫组织和任务-目标取向的管理方式,而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基本缺失。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文章主要是对这些制度安排在扶贫场内的动员机制和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制度背后激励设置、委托代理关系等学理机制有待深入的挖掘。

  • 标签: 扶贫场域 制度弹性 科层制 动员体制
  • 简介:近年来,朝鲜“北者”问题逐渐成为地区乃至国际热点问题,中国在该问题上以遣返为主的政策也日益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从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的规定和相关国际实践来看,“北者”是否具有难民地位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现有政策总体上无可非议,同时可以考虑按照国际条约,给予那些确因政治原因出逃的“北者”们国际法上的难民地位.此外,我国还有必要建立健全处理难民及相关问题的机制.

  • 标签: 脱北者 难民 经济移民 不推回原则 庇护
  • 简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社会阶层、知识背景、价值愿望的人们其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亦不尽相同。文章试图运用布迪厄"场—惯习"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不同场价值观运作逻辑规范行为者的行为惯习,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价值场"中路径选择与惯习培育之间的规律,进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实践性的思考。

  • 标签: 场域 惯习 核心价值观 路径
  • 简介:本文将城市社区治理视为一个场,研究如何对城市化带来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社区治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地阻断流动人口与其户籍地有关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同时,在流入地的社区生活层面,又未能形成吸纳流动人口、鼓励其社会参与的开放机制和环境,削弱了本已稀薄的社会资本,使“弱社会”更弱.要实现合作共赢的治理目标,离不开一个具备深厚社会资本存量的社会,故而,流动人口社区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社会资本,改变社区“弱社会”的状态.基于对流动人口社区治理场域中政党、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这五大主体的场位置和关系构型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并据此得出结论:以国家和社会的双向互动为基础,改变“强政府,弱社会”的基层格局,重塑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结构,才能有效地实现社区的共同治理.

  • 标签: 城市化 流动人口 社区治理 场域 社会资本
  • 简介:恶意串通行为概念的模糊性导致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4项以及《合同法》第52条第2项在适用上的混乱。事实上,司法实践中依据该规定所判定的七种所谓的恶意串通行为在现行法或民法理论上都可以用其他规则予以调整。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没有必要设置关于恶意串通行为的一般规定,“恶意串通”仅限于滥用代理权。取而代之,应对通谋虚伪表示予以专门规定,采用相对无效的规范模式。

  • 标签: 恶意串通 虚伪表示 脱法行为 法律行为 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