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1940年10月,西班牙佛朗哥政府为一名长枪党党员申请办理去英国的许可证,谎称是考察研究一下战时英国的童子军。接到这一报告,英国通过潜伏在西班牙的间谍了解到,这位长枪党党员是德国纳粹的间谍,此行目的是侦察英国的军事防御力量。对于这位身负特殊使命的“考察者”,英国外交部不但没有拒绝他入境,反而痛快地回答对方说:“行,来吧!”就这样,这个敌国间谍非常顺利地进入英国,并受到英国童子军军官的迎接。但是,这位长枪党党员不知道,到机场迎接他的童子军官员,就是反间谍人员装扮的。

  • 标签: 纳粹间谍 间谍一当
  • 简介:纳粹刑法是中国刑法学界相对陌生的课题。在中国刑法学者的传统印象中,纳粹时期的德国《刑法》极其糟糕,当代刑法应该完全断绝与其所存有的关联。然而,在德国现行的刑法立法、司法和刑法学中,众多刑法条文、判决和学说肇始于纳粹时期或者在纳粹时候得到了重要发展。因此,如何认识纳粹刑法及其对后续的影响,是德国刑法学界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以20世纪刑法的发展路线这一独特视角,将纳粹刑法视为这一进程中的一个极端化阶段:虽然偏离了当时的发展路线,造成了发展路线的极端化,但仍然没有背离发展路线。故而,纳粹时期刑法对战后的后续影响是必然的,战后德国刑法不可能也不必完全舍弃纳粹时期的刑法,而只须清除其中纳粹主义的特有成分。结合本文,译者想在此表达对政治与刑法之间关系的一点拙见。正如本文所提及的,刑法遵从当时的政治,这是一个基本原理。在德国纳粹时期,刑法立法与司法被急剧地极端化,完全为纳粹统治服务;众多颇具学术造诣的刑法学者也无法抗拒纳粹主义的侵蚀,其学说进一步纳粹化。因此,在法治不正常时期,刑法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均难以抗拒政治的干扰,甚至会迎合政治的需求,大多沦陷为专制独裁的附属,甚至是帮凶。刑事法治发达的关键是政治环境的优良,同样的刑法制度在专制独裁国家与民主法治国家的效果截然不同。对此,德国纳粹时期和战后的情形即为明证。一言以蔽之,刑事法治能且仅能在政治昌明之下得以实现。今天,历经磨难的中国欣逢盛世,提出了依法治国,社会政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这为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奠定了必要前提。惟愿中国刑事法治不断健全完善!

  • 标签: 德国刑法学 刑事法治 联邦法院 中国刑法学 德国纳粹 习惯犯
  • 简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Zivilverfahrensgrunds(a|¨)tze或者Zivilverfahrensmaximen)是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脊梁,具体决定着民事诉讼的外貌与体态,并进一步决定了民事诉讼的性质与模式,即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或职权干预型诉讼模式。确立了新的基本原则规范也就确立了新的民事诉讼体制基本的框架。纳粹统治不仅对德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德国法学的发展,其中包括民事诉讼法学。从法制史角度观察,纳粹时期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特别是基本原则的变化是最为重大的论题之一。如果对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与职权干预型诉讼模式之间的碰撞与冲突进行观察,从辩论原则(Verhandlungsmaxime或者Beibringungsgrundsatz)、处分原则(Dispositionsmaxime或者Verf(u|¨)gungsgrundsatz)与纠问原则(Untersuchungsmaxime或者Inquisitionsgrundsatz)、职权原则(Offizialmaxime或者Offizialprinzip)的博弈出发,对纳粹时期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法理探讨也同时具备了现实意义。经过初步分析,德国《民事诉讼法》虽然经历了纳粹主义和社会性民事诉讼观点的挑战,但是却始终沿着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的道路前行,这其中,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 标签: 辩论原则 纠问原则 处分原则 职权原则
  • 简介:两名中国游客在德国违法,不仅暴露了历史观和道德观上的缺失,也反映了制度文化上的错位。我们在防止灾难重演的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的设计上始终是一个短板。行纳粹礼行为很严重自从有了微信,拍照发朋友圈已经成了众人刷存在感的必备神器。德国当地时间8月5日上午,一名36岁中国籍男子和一名49岁中国籍男子因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摆出纳粹手势并用手机互相拍照而被带入警局询

  • 标签: 德国是否 拍照被捕 是否小题大做
  • 简介:本文对《希特勒的志愿行刑者》进行了述评,并分析了纳粹屠犹之大众心理之症结。

  • 标签: 纳粹 希特勒 大众心理
  • 简介:<正>过去总是说社会财富是工人、农民创造的,并不包括知识分子,而一讲到知识分子则是“一不会种田,二不会做工,三不会打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是不创造社会财富的。如果说他们还有点知识的话,则又被贬为“精神贵族”。这种思想在某些人的头脑里,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则公然声

  • 标签: 知识分子 社会财富 劳动论 精神贵族 脑力劳动者 林彪
  • 简介:9月11日降临在美国的这场大灾难,场面之惊人大大超过了好莱坞大牌导演的最狂野想象。用美国总统布什的话说,这场灾难的策划和制造者肯定是用心毒辣的恐怖分子

  • 标签: 恐怖分子 恐怖主义 恐怖袭击 劫机
  • 简介:五十年前的哈富论战不仅活跃了当时的学术环境,也为法哲学领域留下了许多值得反复推敲的理论难题,而其中关于纳粹统治下的司法疑难问题的讨论,多年来常常引起许多涉及范围甚广的争议。本文就是试图立足于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出发,考察哈富论战中相关的理论问题,对以"告密者案件"为代表的纳粹法制迷案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进而对哈特、富勒与拉德布鲁赫的学说背景加以重述,澄清有关的历史观念问题,并据此对相关理论问题的属性进行一些分析。

  • 标签: 哈富论战 告密者案件 拉德布鲁赫公式 纳粹法制
  • 简介:正杜月笙是旧时代上海滩最著名的"闻人",那是人在江湖漂,挨人家的刀也棒杀别人。任何时期,民众对于精英的影响,精英对于民众的启发,都是相互作用的。精英通常做的都是一些什么事情?他们总是追求极度的完美,不遗余力地贯彻理想,深入专业,自我苛刻,然后不断地、百折不挠地宣传常识,纠正平庸。他们很难与大众达成共识。"精英"这个词汇长期以来,特别是时下常常被扭曲,有时候差不多被当成了一个时期的聪明白领,

  • 标签: 知识分子 知识人 大时代 物质主义 痛苦 相互作用力
  • 简介:我的一位中学同学、民营企业的老板,在日常交往中经常说我是知识分子,或“你这个知识分子”。起初我听了还有些沾沾自喜,觉得无非是说自己学历高一些,文化多一些。可后来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儿,原来他所说的“知识分子”是带贬义的。是与“书呆子”甚至“臭老九”为同义词。我终于明白了,说我是知识分子,无非是

  • 标签: 知识分子 民营企业 同义词 日常交往 中学 贬义
  • 简介:1.皇城脚下的“巨贪”——陈希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1月,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22件占为已有,价值555956.2元。指使、纵容北京市原副市长王宝森动用财政资金,修建两座豪华别墅,耗资3521万元。与情妇在别墅吃住享乐,挥霍公款345万元。陈希同被以贪污罪、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16年。

  • 标签: 腐败分子 中央政治局委员 形态 玩忽职守罪 市委书记 对外交往
  • 简介: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委组织部在精心筹备的基础上,隆重开办全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76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培训。组织部及党校有关领导在开学典礼讲话中要求参加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一是加强世界观改造,做到在思想上入党;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做到在行动上入党;

  • 标签: 入党积极分子 培训班 市委组织部 内蒙古自治区 世界观改造 开学典礼
  • 简介:1975年7月,胡耀邦调任中国科学院主持日常工作。除了生活问题,胡耀邦把为科学和知识分子"正名"放在重要位置。当时很多科研人员怕被扣上"白专"的帽子不敢搞科研。胡耀邦抓住陈景润这个典型,多次强调自己的态度:"他科学上有成就,政治上不搞资产阶级派性,不争官、不争名、不争利。

  • 标签: 主持日常工作 科研人员 陈景润 罗伟 中国科学院 汇报提纲
  • 简介:充分做好新时期无党派知识分子工作,必须在把握无党派知识分子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知识分子联谊会在创新无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的载体作用,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和工作机制。

  • 标签: 知识分子联谊会 无党派知识分子 创新工作
  • 简介:记得有一次六一个读书沙龙,听阿丁老师提及了一个观点,他说“公知”就是如果公交车上有人用手机外放大声播放凤凰传奇的时候,能够告诉他“这是公共场合,请把外放关上”的人。我想起在地铁里遇到的一个榜样。那天回家很晚,车厢里人不多,有个男生玩着手机,音量可能是调到了最大,本来挺安静的车厢变得比嘈杂更难以忍受,我想去制止,不过一看那魁梧的身形我又嘀咕上了,只好充满期待地看看周围人,但别人也都面面相觑。

  • 标签: 公交车 知识分子 公共场合 手机 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