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中介组织、法院、学校的公私划分、实施变革措施的学校等角度对美国中小的法律地位进行剖析,并分析了影响美国中小法律地位的法律、教育、文化因素。

  • 标签: 公立学校 非营利组织 教育行政管理权
  • 简介:群死群伤事故是指一次死亡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中小群死群伤事故接连不断,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值得反思:基础教育导向存在偏差、校园安全法规尚未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社会风险转向校园、校园安全执法措施不力。必须从强化生存教育、完善校园立法、落实保障措施、防范风险转移、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采取防范中小群死群伤事故的治本之策,以保障中小人身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 标签: 中小学 群死群伤 事故 反思
  • 简介:从6月10日开始,县上成立了公开招聘领导小组,对外发布了招聘简章,45个空缺职位及各职位任职条件,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共有107人报名参加了应聘。通过应聘人所作的施政演说报告.招聘工作领导小组、教师代表、全体教师三个层次各按百分制评分,再按4:3:3的比例折换为百分值,

  • 标签: 中小学校长 陇县 领导小组 公开招聘 任职条件 招聘工作
  • 简介:为健全中小督导制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根据《教育督导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一条挂牌督导是指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以下简称教育督导部门)为区域内每一所学校设置责任督学,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

  • 标签: 学校责任 督导制度 《教育督导条例》 挂牌 督学 中小学校
  • 简介:<正>在国外,校园安全,或称学校安全(schoolsecu-rity,有时称为schoolsafety)受到立法、执法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所面临的校园安全问题,也令教育界、法律界深感棘手。在对付校园安全顽症,维护学生安全方面,也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里主要以欧美一些国家为参照,对他们的中小校园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做法与经验进行简要概括和分析,作为借鉴。

  • 标签: 学生安全 校园安全 校园暴力 勒泽尔 教育法制 美国教育部
  • 简介:<正>当前,中小中由于学生人身受到伤害而引起的法律纠纷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活动的一道刺眼的风景线。这类问题在中小中的现状到底如何、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如何认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涉及到如何适用法律、如何归结法律责任等一系列的问题,又往往存在歧见,因此造成学校工作的诸多被动。本文拟就当前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现状、成因及相关的责任归结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学校事故问题的赔偿责任社会化思路。

  • 标签: 伤害事故 未成年学生 法律关系 侵权行为 中小学学生 办学活动
  • 简介:10月13日,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召开进一步加强中小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表示,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园安全,今年年底前将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 标签: 校园安全 中小学 公安部 电视电话 安全工作 教育部
  • 简介:【提案背景】由于“重智轻德”积弊的影响,预防、干预机制滞后,教职工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的意识和能力较弱,部分被欺凌者和家长缺少解决问题的技能,多数欺凌者未受到必要惩戒,社会暴力文化的消极影响等原因,造成校园欺凌问题普遍。校园欺凌影响校园安全、教育质量、学生素质、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既是教育问题,也是法治问题、社会问题。

  • 标签: 小学校园 治理工作 社会和谐 暴力文化 校园安全 教育质量
  • 简介: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个人或群体恶意利用力量或地位优势,通过侮辱手段持续反复地伤害其他学生,使其身体和精神遭受痛苦甚至出现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它与校园暴力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间的一般冲突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作为一种违法行为,校园欺凌侵权的构成要件与一般人身伤害基本相同但又有其特殊性,其归责原则适用过错法律归责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国家加大校园欺凌的教育立法与教育执法。

  • 标签: 校园欺凌 中小学生 法律干预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四个城市中小园权利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我国中小整体的校园权利环境基本令人满意。具体到问卷的五个维度,以"安全的校园环境"最令学生满意,"学习权的维护"最令学生不满意,"尊重多元与个别差异"、"权益维护与权利申诉"以及"友善的校园氛围"分列第二、第三、第四位。从问卷34个问题的结果来看,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尊重学生的发型与服装穿着打扮、不随便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提供多样化图书资料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及在纪律处分中引入"无错推定"原则,是我国中小应特别注意加强和改善的方面。

  • 标签: 中小学 学生权利 校园权利环境
  • 简介:中小生进行法制教育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全民法制教育、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国家关于中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示精神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我市在加强中小法制教育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标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法制教育 民法 党中央 执行 国家
  • 简介:评价学生的品德状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确定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检索了国内外上百种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参阅了10多种调查问卷,经过反复讨论,把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1995年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及1991年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994年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为制定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还对原国家教委的品德标准做了一定调整组合、补充更新,把热爱祖国、遵守公德等八种因素做为评价学生品德状况的一级指标,并在每个一级指标下制定了4个二级指标。分别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湛江、厦门、福州、温州、宁波等10多个沿海城市的20多个中小进行调查。

  • 标签: 首先 公德 依据 中山 品德 状况
  • 简介:"二次被害"是在犯罪发生后被害人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被迫引起被害回忆并感知外界负面回应而产生的痛苦。由于身心发展处于弱势阶段,未成年人在犯罪被害后往往会产生超出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后果。中小园侵害事件具有场域性特征,未成年被害人在处置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媒体等方面的"二次伤害"。为防止未成年人受到"第三次被害"而产生"恶逆变",学校、家庭、媒体、医疗机构,尤其是司法机关应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最大程度地避免未成年被害人在社会生活和司法程序中受到"二次被害"。

  • 标签: 中小学校园犯罪 未成年受害人 “二次被害”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以前,泰国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结构是封建的。泰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由素可泰王朝(公元1253—1350年)初期开始,中经大城王朝(1350—1767年)和吞武里王朝(1767—1782年)时期,直至曼谷王朝(1782—1868年)初期共615年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寺庙教育时期,以后又相继经过教堂学校教育和1908年开始的地方小学教育时期。

  • 标签: 吞武里王朝 小学教育 小学教师 教育事业 学校教育 私人办学
  • 简介:9月1日,台北市中小长协会荣誉理事长张文宏率团到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桂雅路小学参访,就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与交流。南宁市台办主任何见霜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地教育领域的交往交流,将更多的教育发展成果惠及两地青少年学生。

  • 标签: 中小学校长 台北市 协会 青少年学生 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
  • 简介:<正>第一条为了妥善处理中小学生伤害事故,保障中小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以下简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发生的中小生人身伤害或者死亡事故(以下简称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适用本条例。

  • 标签: 学校学生伤害事故 处理条例 学校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人身伤害
  • 简介:中小对其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归结为安全保障义务,有助于司法的介入和调节。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的确立有其道德的和经济的合理性,中小在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方面承担着较高的安全保障义务,然而学校的这一义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由于近年来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司法基于对受害人特别保护的目的也对学校提出了较重的注意和保护要求,这些变化在促进了学校安全环境建设的同时也使学校的办学负担大大加重。因此在确立学校对其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时必须考虑学校处理危险情形的能力,必须重视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学校安全保障义务尽管已有一定的标准和边界,但由于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样,情况复杂,在具体问题中如何认定学校应否承担民事责任则比较混乱,标准不统一。其中因学校教育和管理方法引起的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纠纷是中小中较常见的法律纠纷。本文最后提出了处理学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而致学生损害问题的几项原则。

  • 标签: 中小学校 安全保障义务 学生伤害事故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网络欺凌已成为全球性社会问题。日本的通讯业非常发达,其互联网的普及率已高居世界前列。而日本中小生互联网使用率的不断攀升,在为中小生开阔认知的同时,也诱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近年来,日本中小网络欺凌问题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标签: 日本 网络欺凌 现状 原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