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国政治、经济、社会哲学研究中心前主任、巴黎第八大学教授安德烈阿尼在他即将出版的第三章:中分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其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国 经济改革 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 简介:中国经济改革推进方式的转换张锐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改革决策的科学,更大程度上归因于改革推进方式的有序转换。对此作一经验性总结与提炼,无疑有益于改革的纵深进展。转换一:行政手段推进一经济手段推进从改革设计者来说,经济改革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

  • 标签: 中国经济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推进方式 改革政策 制度创新 行政机构
  • 简介:迄今为止,中外大多数经济学家仍将中国经济改革视为"渐进式改革"并取得成功的典型.但实际上,"渐进"既不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本质特征,也不能揭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内在逻辑.深化对中国经济改革道路认识的关键,在于理论创新.

  • 标签: 中国经济改革 创新型制度变迁 必然性
  • 简介:本文从公平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科学发展观,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和公平问题的关系,提出了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更加注重建立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经济公平观,从而进一步深化推进中国经济改革,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措施.

  • 标签: 中国经济 科学发展观 改革过程 公平问题 经济公平 推进
  • 简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一切吸引着国外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中国。关于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中前20年的国外研究情况,国内已有多名学者发表过论著,这里仅就近10年来国外学者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加以介绍。

  • 标签: 中国经济改革 国外学者 改革开放政策 持续高速增长 世界经济发展 国外研究
  • 简介:王梦奎在《阵地》杂志1992年第一期撰文指出:近年来,国内外广泛流行一种观点:中国和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结局遇然不同,原因是中国先进行经济改革,而苏联则是先进行政治改革。这种说法,表面上似乎有点道理,实际上并未触及事物的本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原因并不在于先进行经济改革而后进行政治改革,而是在于:首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就是说,是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就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保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其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科学地总结历史

  • 标签: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王梦奎 于先 社会主义方向
  • 简介:中国经济改革20多年,俄罗斯改革十几年.坦诚地说,比较双方的经济改革成就,俄罗斯相去甚远.人们对中国改革可以有不同感受,但是有一点应当肯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长足进步.2000年,中国的GDP相当于1989年的293%.相比之下,同一时期,俄罗斯只达到57.3%,捷克为94.7%,乌克兰为44.3%,波兰为117.8%.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改革 经济体制 所有制 农村经济
  • 简介:<正>1982年11月,安德罗波夫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不久,他就明确表示,苏联的经济是他关心的一项大事。他作为总书记的第一次公开发言中就已经给经济状况作出了一番相当坦率的描述:增长速度降低,资金和消费品普遍短缺,至少在国营的企业之中,工人们的过去那些劳动纪律已在逐渐消失。

  • 标签: 经济改革 苏联 经济状况 劳动纪律 消费品 安德罗波夫
  • 简介:在八十年代的最后几年,越南领导人在决定国家政策时常被经济上的考虑所制约,在击败美国和实现南北统一14年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仍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大部分越南人的生活水平比1975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低。不断下降的人均年收入在180至300美元之间,失业率达20%至30%。粮食生产停滞不前,通货膨胀上升。越南戴上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越南是少有几个在战后重建时期经历经济下降的国家之一。它与北朝鲜,是仅有的两个拖欠国际债务的共产主义国家。

  • 标签: 经济改革 最不发达国家 粮食生产 国际债务 八十年代 阮文灵
  • 简介:<正>本文将就中国经济改革与苏联的改革进行比较。从引进市场机制等整体来看,可以认为中国经济改革要比苏联进展顺利。下面就中苏两国围绕经济改革的环境作个比较。一、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比较在戈尔巴乔夫政权诞生前的苏联,自斯大林孝后,包括被视为最缺乏变化的勃列日涅夫政权时代在内,苏联国内的政治状况、经济和社会都呈

  • 标签: 经济改革 苏联 市场机制 社会状况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 简介:<正>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起点相近。中国实行经济改革比印度“小步子改革”早两年,但拉奥政府一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使人刮目相看。现仅从农业改革、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内政治环境等几个方面,将两国的经济改革作一比较。一、农业改革50年代初,中印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等方面极其接近。不同之处是,印度的人均耕地是中国的3倍。1950年至1979年,中国农业产值增长2.26倍.印度增长1.32倍。中国的优势表现在改变封建的生产关

  • 标签: 经济改革 印度 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农业改革 政治环境
  • 简介:苏联社会正在经历着它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这里目前所发生的许多变化,不能认为是通常意义上的改革。所谓改革,其目的理应是使现有体制更臻完善,更加先进。可是苏联今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改变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由一种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制度,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场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结局如何,难以预料。不过,现在就可以大胆地预言:苏联退回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苏联与东欧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这里没有正式提出由社会主义退回到资本主义的方针路线,但是,赞成这种

  • 标签: 苏联经济 苏联社会 现有体制 改革现状 部长会议主席 社会政治制度
  • 简介:<正>在农村经济活跃,企业经营搞活的基础上,深入进行县经济改革,进一步搞活县经济,已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了。一、改革的目标现在,中央和省都已明确规定进一步放权给县,扩大县的自主权。在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对县的领导来说,中央和省给的权力大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也大了。真正做到用好权,服好务,应当把握的契机是深入进行改革。县经济深入改

  • 标签: 深入改革 机构设置 正确决策 领导干部 经济改革 经济的
  • 简介:<正>戈尔巴乔夫当政两年半以来,苏联不断地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途径,通过了一系列实施改革的法律和条例,从而展示了改革的整体规划和基本蓝图。正如戈尔巴乔夫不久前指出,“已确定了改革的完整概念”和“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纲领”。这也就比较明确地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关键问题。

  • 标签: 经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 苏联 基本原则 根本改革 指导思想
  • 简介: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期。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市场经济。从历史看,行政干预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的推动力。但是,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可能成为深化改革和完善宏观调控的阻碍。本文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探讨进一步改革的任务及宏观调控的边界问题。

  • 标签: 经济改革 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 微观规制
  • 简介:<正>要想收拾当前的经济"残局",重启改革是唯一的出路。而且我要告诉各位,现在的我们已经错过了2008年时最好的改革窗口期,不要指望着"从容"改革,而要以"危机倒逼改革"的思路看问题。因为日益加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已经把通往改革的路基挤压得很高、很窄。解决社会、经济、民生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那么此时此刻的我们要怎么改革?我在2012年5月出版的《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一书中就说过,中国经济改革

  • 标签: 窗口期 页岩气 社会问题 陷经 政冷经热 系列操作
  • 简介: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李克强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要善于从纷繁多变的经济现象中把准运行的主脉、更要看清发展的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的判断,基于经济增长能够实现比较充

  • 标签: 中国经济 升级发展 推动中国
  • 简介:1、改革开放第一阶段基本结束。就本质而言,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有两个——对内是改革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则是扩大国际贸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两个目标实际上也是合二为一的。现在,这两个目标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

  • 标签: 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 目标 所有制 世界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简介:欧债危机以来,法国经济持续低迷,始终未现乐观的复苏迹象。法国作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被贴上“欧洲病夫”的标签,“法国衰退论”甚嚣尘上。对法国政府而言,出台振兴措施、推行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在总统奥朗德“改变,就是现在”的号召下,法国政府展现出全面改革的姿态,

  • 标签: 法国经济 改革现状 法国政府 结构性改革 经济持续 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