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鱿鱼墨多肽酸法提取工艺及不同浓度鱿鱼墨多肽对DU-145和PC-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料液比、加酸量、酸解时间和酸解温度为因素.以酸解液的氨基氮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鱿鱼墨多肽的酸解条件。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DU-145和PC-3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和A0厄B双染法,观察鱿鱼墨多肽对DU-145和PC-3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结果:酸法提取鱿鱼墨多肽最佳组合为0.02mol/L盐酸、酸提料液比1:1、酸解时间2h、酸解温度35℃:鱿鱼墨多肽对DU-145和PC-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能诱导DU-145和PC-3细胞凋亡。结论:鱿鱼墨多肽能抑制DU-145和PC-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凋亡

  • 标签: 鱿鱼墨多肽 DU-145细胞株 PC-3细胞株 细胞凋亡
  • 简介:为有效利用铬资源和解决铬污染的治理问题,主要研究了高吸收铬鞣技术和铬鞣废液快速沉淀技术,实现了制革过程铬封闭循环利用,该技术是一种有效益的制革清洁生产技术。

  • 标签: 高吸收铬鞣 铬快速沉淀 铬鞣剂回用
  • 简介:1国际领先具有中国特色的黑色食品研究.在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及中华传统"养生学"指导下,作者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率先在国际上系统开展黑色食品研究与开发,通过20年来的科学实验与思考,首先发现在各类食物中,其自然颜色相对较深的食物,其营养因子生理活性物质相对更为丰富.

  • 标签: 生理功能 营养功能 保健功能 黑色食品
  • 简介:采用重铬酸钾和秋水仙素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物系统地研究了,给药次数和取样时间对昆明种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化学物均能使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诱导率明显升高。一次给药时.重铬酸钾微核诱导率的峰值时间是给药后第30小时.其阳性率为7.73‰,显著高于第24小时(5.13‰)和第48小时(2.46‰)的微核率。两次给药时.重铬酸钾第12小时的微核诱导

  • 标签: 微核率 细胞微核 小鼠骨髓 取样时间 峰值时间 给药次数
  • 简介:研制开发双歧因子功能性啤酒,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为啤酒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双歧因子功能性啤酒,是在啤酒生产中添加一类能促进双歧杆菌增值的功能性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异麦芽糖以促进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迅速增殖而得名双歧因子。它是一种复合物,主要成分包括: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和潘糖等。1双歧因子的性状及生理特性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异味,低甜度、低黏度、低水活性,耐酸、耐高温属非发酵性糖类。口感柔和细腻,长时间加热不分解,性能稳定,不易污

  • 标签: 双歧因子功能性啤酒 生产工艺 异麦芽糖 原料 质量指标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谱系选择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S)神经分化的特点,建立ES细胞体外神经分化的模型。方法通过悬滴和悬浮培养、Nestin阳性筛选培养、神经样细胞增殖培养以及神经细胞分化培养的方法,建立体外诱导未分化的ES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观察各神经分化及各阶段的ES细胞形态,并通过RT-PCR以及荧光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各分化阶段ES细胞神经特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特点;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各阶段分化细胞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能力。结果随着分化培养阶段的延长,分化的ES细胞中可见大量神经样细胞出现,分化末期可见清晰的神经元结构(包括突触);分化早期,仅有部分神经细胞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且表达水平低,随着培养阶段延长,特异基因和蛋白均表达,且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水平在未分化和分化早期细胞中未检出,分化的中后期可检测出并呈现随分化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建立的体外谱系选择培养方法可诱导ES细胞分化获得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细胞,可为神经发育毒性研究提供模型。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谱系选择法 神经分化 体外试验 毒理
  • 简介:目的检测人初乳、集中饲养的新西兰进口荷斯坦乳牛的初乳、常乳和血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比较人初乳和牛初乳、牛初乳和牛常乳以及牛乳和同期采集的血液中IGF-1、NGF的含量。方法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人初乳、牛初乳、牛常乳和血中IGF-1、NGF的含量,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测定的人初乳中IGF-1的含量是26.91μg/L,荷斯坦乳牛的初乳、常乳和血清中IGF-1的含量分别是38.40、20.14和37.35μg/L。人初乳中NGF的含量是300.47ng/L,荷斯坦乳牛的初乳、常乳和血清中NGF的含量分别是69.82、110.37和9.63ng/L。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牛初乳和人初乳中IGF-1的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牛初乳中IGF-1的含量高于牛常乳(P〈0.05),牛乳中IGF-1的含量与同期血液中IGF-1的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人初乳中NGF的含量高于牛初乳(P〈0.05),牛初乳和牛常乳中NGF的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同期牛血中NGF的含量低于牛乳中NGF的含量(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牛初乳与人初乳IGF-1含量无明显差别,人初乳中NGF含量更加丰富。

  • 标签: 人初乳 牛初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放射免疫分析法
  • 简介:绿藻是高蛋白含量的营养较全面的可食藻类,含有细胞生长因子。以绿藻菌体为原料,经纤维素酶、果胶酶的酶解作用,可一定程度提高细胞蛋白抽提率;进一步用冻融法,可使绿藻细胞壁的破坏率达97%。以破壁绿藻粉为原料,通过膜技术分离,真空冷冻干燥,可得到高纯度的绿藻细胞生长因子(CGF)。

  • 标签: 绿藻 细胞生长因子 酶解 冻融 膜分离 真空冻干
  • 简介:利用水预水解法先提取桉木片中的半纤维素,然后对水解后的木片进行硫酸盐法蒸煮。探讨了P因子(预水解因子)与水预水解及后续KP法制浆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水预水解提取液中戊糖和糠醛等成分随P因子变化的特点,以及P因子与浆料得率、卡伯值、黏度及物理强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P因子变化对提取液和黑液中糖类组分的影响。

  • 标签: P因子 半纤维素 水预水解 硫酸盐法制浆 桉木
  • 简介:发酵食品是以农林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为原料,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再经食品加工制作的食品。在其酿造过程中,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基础,原料中各组分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发酵食品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有益的生理功能,并对提高保藏性产生影响。发酵食品组分变化的调控对提高贮藏期、改善风味、增强营养、富集功能因子和保障安全意义重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发酵食品价值,促进人类健康。本文综述了发酵食品生产过程中与贮藏性、风味、营养、功能、安全性相关的组分的变化及调控,并对该领域的科学问题进行展望。

  • 标签: 发酵食品 贮藏性 风味物质 功能因子 安全性
  • 简介:以海参为原料,研究海参蛋白肽的抗氧化性以及对H2O2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和作用机制。以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Fe2+螯合能力和Fe3+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海参蛋白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H2O2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海参蛋白肽能够清除·OH,具有Fe2+螯合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海参蛋白肽的这种体外抗氧化能力呈现浓度依赖效应。海参蛋白肽显著降低氧化损伤RAW264.7巨噬细胞ROS水平和提高氧化损伤细胞活力(P〈0.05)。而且,海参蛋白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内HO-1mRNA表达(P〈0.05),HO-1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PPIX)部分逆转海参蛋白肽对氧化损伤巨噬细胞活力的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说明,海参蛋白肽通过上调RAW264.7巨噬细胞HO-1mRNA表达水平,发挥对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海参蛋白肽 氧化损伤 RAW264.7巨噬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 简介:以人体肩部的特征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服装肩部结构设计的三方面因素——肩宽、肩斜度和肩线造型,研究了肩部结构与领口、袖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讨论了在肩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标签: 肩宽 肩斜度 肩线 横开领 袖窿
  • 简介:多糖是桑黄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存在于桑黄子实体,发酵液以及其菌丝体中。本试验提取了桑黄子实体多糖和二种不同生长期的桑黄菌丝多糖,研究其分子结构,并且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桑黄子实体多糖单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和甘露糖;桑黄菌丝多糖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桑黄子实体多糖和桑黄菌丝多糖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桑黄子实体多糖对人肝癌细胞、人肺癌细胞和人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0.34mg/mL、0.65mg/mL、0.95mg/mL,表现出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桑黄子实体多糖抗肿瘤效果显著高于桑黄菌丝体多糖,不同生长期的菌丝多糖也呈现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生长期长的菌丝多糖表现出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桑黄 多糖 菌丝 抗肿瘤 子实体
  • 简介:目的:探讨牛初乳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大鼠高血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运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给予模型大鼠一定剂量的IGF-Ⅰ,口服组连续30d,腹腔注射组连续15d;各组每隔5d测定血糖值,并于0d、15d、停药15d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清生长激素和血清游离IGF-I;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胰腺分别进行病理切片观察以及免疫组织的化学分析.结果:实验结束时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口服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无差异(P>0.05),血清游离IGF-Ⅰ显著升高(P<0.05);腹腔注射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和血清游离IGF-Ⅰ均显著升高(P<0.05,P<0.01).胰腺组织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口服组和腹腔注射组大鼠的胰腺形态以及β-细胞数量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牛初乳IGF-Ⅰ对大鼠高血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为保护胰腺β-细胞免受STZ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增殖.

  • 标签: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高血糖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