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2005年~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股权激励对银行债务契约定价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银行整体上对于股权激励的实施予以负面评价,表现为索取更高的贷款利率与缩短贷款期限;负面影响在实施股权激励的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经验证据支持银行风险规避假说。机制识别检验发现,高管风险承担是股权激励导致银行风险规避的主导性机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银行在授予股票期权的公司中表现出更加显著的风险规避。研究结论从债务契约定价的角度为实施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高管 股权激励 银行债务契约 信号传递 风险规避
  • 简介:食品标签印刷受《食品安全法》实施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标签的印制需进行调整。不过绝大多数标签仅需从设计方面进行调整,在印刷上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技术与设备。对一些外包装较小的食品,现有的包装面积或将无法呈现Ⅸ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标签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多重标签则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多重标签由于造价较高,此前使用并不普遍,而《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则为其创造了新的应用机遇。

  • 标签: 《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标签印刷 信号 食品标签 外包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重融资不重改制、大股东滥用上市公司资源等现象。随着猴王、济南轻骑、三九医药等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控制董事会。大高非法交易,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事件不断曝光,借鉴国外公司治理的经验,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8月22日.证监会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它的出台,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正式步入我国证券市场。

  • 标签: 上市公司 证券市场 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 中国 激励方式
  • 简介:激励与控制对经济实体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何把握好激励与控制制度之间的关系,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大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 标签: 激励 控制 组织 管理
  • 简介:如果管理者不检讨企业自身,而是通过施压、恐吓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其苦果只能让管理者自己吞尝

  • 标签: 激励 管理者 企业
  • 简介:激励是组织行为科学中调动、启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是激发人的动机、加强人的意志,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精神动力,朝所期望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是组织人事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事管理的有效手段与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在《行为管理学》中指出,按时计酬的职工只要发挥其能力的20—30%,就能保住饭碗。

  • 标签: 人事管理 激励 员工 职工 组织行为 工作积极性
  • 简介:怎样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现在国企改革有两大难点,一是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一是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后者是我曾为之大声呐喊过多次的。

  • 标签: 激励机制 企业生命 法人治理结构 国企改革
  • 简介: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引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代言人,曾被誉为“名利双收”的阳光职业。但是,在上市公司纷纷聘请独立董事满足监管者要求的同时,我们却发现部分独立董事提出辞职,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更为有趣的是,很多独立董事在一家上市公司辞职后又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去任职,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独立董事“跳槽”究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激励,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声誉激励?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75个独立董事的“跳槽”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独立董事任职选择的真实动机。首先,我们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个基于经济激励和声誉激励的分析框架。经济激励包括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付出,声誉激励包括企业知名度、企业隶属层级和任职风险。接着,我们对独立董事“跳槽”的真实动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跳槽”主要考虑的是上市公司知名度和任职风险等声誉因素,而不是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因素。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片面地强调独立董事的薪酬并不能达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果,声誉机制更能实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作用。独立董事制度要更好地发挥治理效果。首先要解决独立董事任职并改善公司治理的原动力问题,这就要求形成配套的独立董事绩效评估机制以及声誉激励约束机制,这样才会有培育独立董事市场、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可能。本文的研究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了公司治理的文献,而且对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 标签: 独立董事 任职选择 经济收益 声誉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