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在5.2×10-3,M8-羟基喹啉-2.9×1(?)-2M抗坏血酸底液中,Sb(Ⅲ)产生一个灵敏的催化波,其峰电位为-0.39伏(VS,SCE),Sb(Ⅲ)在0.016~1.0微克/毫升范围内,导数极峰电流与浓度成正比,不用分离可以直接测定锌精砂焙烧物及选矿尾渣中微量锑。

  • 标签: 催化极谱 测定
  • 简介: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铅锌矿是我国一个千米深井矿山,其下属8号矿体采深已达1200余米,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地应力高,导致微地震活动频发。本文根据微震监测数据及井下开采活动,对微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诱发模式以及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主要与开采活动及地质构造有关,根据发生位置、震级大小、破坏特征可将微地震的诱发模式分为应变破裂、矿柱冲击以及断层滑移破裂三类,阐述了各自的发生机制。提出以地震学参数一活动率∑N/Δt、视体积VA、能量指数EI的时间序列曲线来预测矿震灾害,并对其物理意义及破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现场应用后证明:地压灾害发生前,活动率∑N/Δt及视体积VA急剧增加,能量指数EI突然降低。

  • 标签: 深井开采 微震活动 时空分布 预测预报
  • 简介:本文在醋酸钠和醋酸缓冲溶液介质中,以玻碳电极作指示电极,以钼酸铵标液作滴定剂,测定铅精矿及冶炼中间产品中高含量铅。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铁的影响可用三乙醇胺和乙酰丙酮消除,其它19种共存物无干扰。方法的S为0.13—0.17.S/x为0.22~0.32%。

  • 标签: 示波极谱 玻碳电极
  • 简介:采用座滴法研究反应烧结(Reactionbonded)SiC/Co-Si体系在真空中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并研究Si含量和实验温度对润湿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Si对反应烧结(RB)SiC/Co-Si体系的润湿性有显著影响,当Co-Si钎料粉体中Si含量(质量分数)为6.7%和60%时,体系的最终润湿角都低于SiC/纯Co体系。SiC/Co-Si体系的润湿过程属于反应性润湿,随着温度升高,润湿角明显减小。微观结构研究和XRD相分析表明,对于SiC/Co-3Si体系(Co-3Si钎料中Si的质量分数为3%),界面区域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为CoSi和碳,同时发生元素的互扩散,形成反应中间层;对于SiC/Co-60Si体系,界面反应产物只有CoSi2,界面区域没有存留碳。界面反应改变体系的界面结构,从而改善体系的润湿性。

  • 标签: 润湿性 界面反应 SiC/Co-Si体系
  • 简介:奋pH6的缓冲溶液中,铝与铍试剂Ⅲ形成的络合物于-0.56伏(Vs.S.C.E.)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大量锌不产生干扰,对于锌中微量铝无须分离即可直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满足金属锌及某些锌合金中微量铝的测定。

  • 标签: 示波极谱法 铍试剂Ⅲ
  • 简介:本文建立了伏安极法检测镍系统中控液体物料镍电解新液中铋的分析方法,镍电解新液中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78%,回收率为96.7%-105.0%。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

  • 标签: 镍电解新液 伏安极谱
  • 简介: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和少量的VCx和AlV3。2V/Al/C的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的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的Sn可促进单相V2AlC的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产物的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的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的V2AlC材料。

  • 标签: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 简介:近日,在郑彦臻教授指导下,西安交通大学前沿院博士生秦雷和周国军采用配体控制可控水解的方法,通过溶液化学和溶剂热化学反应成功地制备出四例球状钆基团簇化合物,并成功俘获两个中间体簇合物。实验及基于海森堡模型的蒙特卡洛理论研究表明这系列化合物均具有弱的反铁磁磁交换作用。

  • 标签: 磁交换作用 球状 指纹 组装 团簇 稀土
  • 简介: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撇开海啸的破坏因素,地震并未导致日本的楼房大面积倒塌,而坚固的学校、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更是承担起“避难所”的重任。日本为地震多发国家,其《建筑基准法》对各类建筑的抗震要求较高。

  • 标签: 建筑用钢 地震对 日本 借鉴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 简介:本文试图分析这场地震灾害救助的特点和不足,寻求提高救灾水平的良策,希望今后在灾害救助的实施过程中能有效减少受灾民众的困苦。使我国的灾害救助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 标签: 地震 救灾 特点 对策
  • 简介:露天矿山多排孔微差爆破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技术日趋成熟。随着对微差爆破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新型爆破器材的研发,“逐孔起爆微差爆破技术”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露天矿爆破技术的发展。本文论述了“逐孔起爆微差爆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指出该技术符合最小抵抗线原理、空间补偿原理以及提高爆炸能量利用率的要求。并应用该技术来降低爆破地震效应对爆区周围环境中待保护构筑物的损伤程度,根据试验数据说明了该技术的优势,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 标签: 微差爆破技术 爆破地震效应 逐孔起爆 露天矿山 验算 补偿原理
  • 简介:任何精炼工艺的目的都是想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少的渣量来降低杂质的含量。在日本,开发铁水预处理工艺是为了在能非常有效地除去每一种杂质的条件下精炼铁水。引进这种工艺的一个结果是渣量逐渐减少。最近几年,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强烈。进一步减少渣量非常必要。新日铁公司因此对提高铁水脱磷过程中反应效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 标签: 反应效率 脱磷过程 铁水 精炼工艺 预处理工艺 新日铁公司
  • 简介:本文研究包晶反应结晶过程中产生的的热裂纹。将MTS抗拉实验机与反射炉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结晶实验。在结晶过程中测量试样温度和应力变化。应力测量在试样的结晶过程中突然下降(发生在合金的包晶温度左右),一般都会产生微组织中的裂纹或者回填裂纹。而且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包晶反应类型进行了研究,理解其对结晶过程应力变化的影响。理论分析显示,由于包晶转变引起的应力改变是热裂纹形成的原因之一。此外,当合金初次析出充分,包晶反应不散射时,裂纹就更容易产生。

  • 标签: 包晶反应 裂纹形成 结晶过程 钢坯 应力变化 试样温度
  • 简介:将95%Mg+3%Ni+2%MnO2混合粉末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中充氢反应球磨100h,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球磨后的粉体进行表征,并研究其与水反应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充氢球磨能对Mg-3Ni-2MnO2进行充分的氢化,Mg全部形成MgH2。制备的氢化态Mg-3Ni-2MnO2复合粉末的颗粒尺寸为0.1~5gm,晶粒尺寸在1~40nm之间。复合物在二次去离子水中水解时,随温度升高,放氢量增加,当温度为343K时,在20min内放出的氢气达到理论放氢量的91-3%,有望成为1种新的安全高效氢源技术。Avrami指数的数值变化表明,氢化态Mg-3Ni-2MnO2复合粉体的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其水解机理有所不同。

  • 标签: 储氢材料 反应球磨 水反应 动力学性能
  • 简介:以Ti,Si3N4,石墨和SiC粉体为原料,用反应热压法合成了TiN-SiC复合陶瓷材料,并对其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3.6GPa和6.89MPa·m1/2,其增韧机制主要为裂纹偏转和裂纹分叉机制.

  • 标签: TIN SIC 制备 复合陶瓷
  • 简介:对能源中心供排水作业区几个净水站内不同形式的絮凝反应池在给水应用中的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比较,通过管理解决其在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絮凝反应池 供排水 积泥
  • 简介: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通过高压水雾化方法制备金刚石合成用FeNi30触媒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及Rietveld全拟合对触媒合金粉末中的物相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Rietveld全拟合的氧化物含量来计算总的氧含量,并与氧分析仪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雾化FeNi30触媒合金粉末中的氧化物主要以Fe3O4与FeO的形式存在,以Rietveld全拟合的氧化物含量计算出的总氧含量与定氧仪的测试结果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在300×10-6以下,可作为1种快速测定FeNi30触媒合金粉末中有效成分与氧含量的方法。

  • 标签: Rietveld全谱拟合 FeNi30 触媒粉末 有效成分 氧含量
  • 简介:以Zr和B4C等粉末为原料,采用喷涂和反应烧结方法在钼合金表面形成陶瓷涂层,研究反应烧结工艺对涂层表面形貌、相组成和相结构的影响,再通过硅扩散反应形成抗氧化涂层,研究抗氧化涂层对钼合金在1500℃静态抗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钼合金表面Zr-B4C在1700℃反应烧结2h形成多孔陶瓷结构,烧结产物主要含ZrC及少量的Mo2C和MoB等物相。涂层在1500℃抗氧化寿命达10h以上,1500℃氧化1h,质量增加速率为1.175mg/cm^2。

  • 标签: 反应烧结 抗氧化涂层 组织形貌 抗氧化性能 MO合金 Zr-B4C
  • 简介:以微米级蓝钨(WO2.9)、四氧化三钴(Co3O4)和炭黑(C)为原料,采用真空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经过真空烧结得到WC-Co合金块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复合粉末及合金显微形貌及物相组成,研究原料粉末中配碳量对WC-Co复合粉及合金物相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平均粒径为300nm的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主相均为WC和Co相,含有少量的η相(Co3W3C);原料粉末中配碳量(质量分数)为16.69%较为合适,此时可获得物相纯净、平均晶粒尺寸470nm的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合金的横向断裂强度为2464MPa;原料粉末中配碳量为16.85%时,合金中存在少量的游离碳,横向断裂强度只有1946MPa。

  • 标签: 原位还原碳化 WC-Co复合粉 超细WC-Co硬质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