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坪北区块低渗透、低产的地质特点和支离破碎、梁峁交错、沟壑纵横的复杂地面条件,在地面工程建设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坪北开发特点的“生产平台简易集输流程”、“树枝状串接集油工艺流程”、“单干管、小支线注水流程”及“丛式井口→增压点→接转站→集中处理站”的布站流程;形成了“一短、一增、二单、二串、三简、三小”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创建了具有坪北特色的地面建设模式,提高了油田开发整体效益。

  • 标签: 江汉油田 地面建设 工艺技术 地质特征 油气集输 注水工艺
  • 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所立'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由海洋石油测井公司承办,清华大学与机电部十五所合作研制,历时五年完成的HCS-87数控测井地面系统,于七月十六日顺利通过验收。参加验收会的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前总经理秦文彩,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办公室金计环等有关方面领导同志。会议代表为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机电

  • 标签: HCS-87数控测井地面系统 通过验收 清华大学 机电部十五所 合作研制
  • 简介: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是内燃机油质量评定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台架试验花费大,时间长,不利于新配方和新添加剂的研究,因此发展了一些快速及省时的模拟试验,它们模拟发动机中某部分的工作条件,与台架试验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局限性,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模拟试验 台架试验 相关性 内燃机油 质量评定
  • 简介:经过研究岩石解仪(以ROCK-EVAL5为例)测定出的解参数与原油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快速预测含油岩石等样品中原油密度的方法。在钻井过程中或试油之前,利用解法预测储层的含油丰度、原油物性是很有意义的,对后期固井、试油等工程的合理实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热解法 快速预测 原油密度 热解参数
  • 简介:西湖凹陷在油气勘探中首选气测录井技术作为常规录井方法,同时对该地区进行气测录井参数与地面储量的关系研究,旨在尝试气测解释评价方法的创新。为此以全烃数据为依据,利用烃含量理论公式计算地面含气量,并推导出不同钻头直径下气测全烃与地面含气量的经验公式,进而建立西湖凹陷的地面含气量储集层解释评价方法及标准。在后期勘探解释应用中收到的良好评价效果表明,该方法可成为气测录井技术在气层解释评价中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标签: 西湖凹陷 烃含量 地面含气量 全烃 钻头直径
  • 简介:汽车自动传动液摩擦性能标准的评价手段是SAENO.2试验机片式和带式摩擦台架试验。为解决该方法周期长、试验费用高的缺点,实验室设计了一套模拟摩擦试验机,并建立了与SAENO.2试验机的对应关系,使之能运用于实验室配方的筛选。

  • 标签: 模拟试验机 SAENO.2试验机 对应关系 汽车自动传动液 扭矩 摩擦性能
  • 简介:岩石解录井侧重利用所分析的各特征参数及其组合规律或关系图板来解释评价储集层的流体性质,而解气相色谱录井则侧重通过不同谱图形态特征来反映,两者各有优势。从突出两者优势的角度出发,以辽河油田茨120区块沙河街组沙三段地层为例,分别探讨岩石解录井的S1和S1/S2解释评价标准与不同储集层的解气相色谱录井谱图特征识别方法,进而将两种解释评价方法结合,可实现不同储集层的有效识别,提高储集层解释评价符合率。该区块两口井4个不同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效果较好,对于该区块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 标签: 岩石热解 热解气相色谱 储集层 流体性质 解释评价
  • 简介:探索了超声波对重油反应的影响。讨论了超声波作用对重油的粘度、残炭和沥青质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大大增加了重油反应的反应动力。随着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增加,降粘率增大,残炭值升高,沥青质含量下降,表明油样发生了裂化和缩合反应。作用时间小于1h,油样性质变化较快;1h后变化较慢。超声波对不同油样的反应影响效果不同。

  • 标签: 重油 热反应 超声波 降粘率 残炭 沥青质
  • 简介:针对钻井过程中,如何确保自动采集录井数据不丢失并及时发送方面的问题,该文在介绍CAN总线特点及工作原理基础上,阐述了利用双采集机与同一CAN总线连接的工作状态下,主、辅采集机之间的通信方法和工作程序。用此方法可以实现CAN总线的双机备份功能。

  • 标签: CAN总线 双机热备份 录井数据 优先权 采集卡
  • 简介:<正>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成为影响汽车及其相关工业发展的两大因素,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发动机技术的进步的要求、延长发动机油换油期的要求、降低对尾气处理装置及对排放影响的要求、燃料经济性的要求推动着润滑油规格的不断发展。

  • 标签: 内燃机油 汽车工业 换油期 发动机油 尾气处理 发动机技术
  • 简介:旨在提高DCP安全系数和质量的精细化工事业部《缩合工艺改进》工业性试验已在DCP装置上运行,目前情况良好。该部两套DCP装置的缩合反应工艺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缩合反应速率过快,使反应终止时CHF低于工艺指标,存在安全隐患。事业部过氧化课题组对缩合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助催化剂,可改善目前缩合工艺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减少缩合过程副反应,提高DCP产品的纯度和收率。在新阶段小试过关的基础上,该部进行了工业试验。第一阶段前二釜试验安排在12kt/aDCP2^#缩合釜上进行,共进行了两釜试验。整个反应过程正常,反应终止时中间品质量合格。此后,6kt/aDCP也进行了几釜缩合反应,反应比较正常,分析结果正在总结。

  • 标签: DCP装置 缩合工艺 改进试验 反应工艺 安全隐患 缩合反应
  • 简介: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DSC法测定液体的比热,详细叙述了DSC法测定液体比热的注意事项,并对测定蓝宝石线时蓝宝石偏移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液体试样在坩埚中的分布状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及称样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比热 DSC仪 测定 影响因素
  • 简介: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介绍了以异氰脲酸三钠为起始原料,溶剂选用二甲基甲酰(DMF),在三乙胺催化剂作用下与氯丙烯反应合成TAIC,TAIC的得率达到98.0%以上。

  • 标签: TAIC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合成工艺 原料 二甲基甲酰 DMF
  • 简介:(1)采用防误动性能较好的信号连接和系统逻辑方式。尽可能采用三选二信号输入,对机组的主设备保护(锅炉保护和汽机保护)必须杜绝保护拒动,但也应防止误动。三选二信号输入方式具有较好的防拒动和防误动可靠性,所以对主保护开关量信号,应优先考虑三选二方式。采用三选二信号输入方式,应注意信号独立的原则,即应采用三选二独立的信号源,三个独立的输入模件以及相应独立的访问电源。

  • 标签: 可靠性 改进建议 原因 热控 输入方式 主设备保护
  • 简介:分析技术可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之间关系,是评定复杂有机物特性的良好方法。介绍了分析技术在测定润滑油的热氧化安定性、蒸发损失、内燃机油烟炱含量、轧制油退火清净性及润滑油品监控方面的应用情况。

  • 标签: 热分析技术 润滑油品 油品分析 应用 热氧化安定性 退火清净性
  • 简介:选择解气相色谱中的特定化合物nC7(正庚烷、烯烃)、nC8(正辛烷、烯烃)和甲苯,并计算相应的参数nC7+8/甲苯×2和甲苯/nC7,确定三类生油岩的划分界限为:Ⅰ型,nC7+8/,甲苯×2>3.25,甲苯/nC7<0.25;Ⅱ型,nC7+8/甲苯×2=1.10~3.25,甲苯/nC7=0.5~0.8;Ⅲ型,nC7+8/甲苯×2<1.10,甲苯/nC7>0.8。近百块次样品经过与元素分析、Rock-Eval分析结果对比,并实际应用于划分珠江口盆地生油岩类型,证实方法简便易行。

  • 标签: 应用 热解气相色谱参数 判别 生油岩 类型 甲苯/n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