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由于全国煤价涨幅较大,各中小氮厂都在原料上做文章,以降低合成氨成本。据悉,资江氮肥厂、湘江氮肥厂、洛阳氮肥厂等用3—4台炉烧自制型煤,既利用了块煤留下的粉煤,又降低了造气成本。我厂在考察了多家小氮厂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试烧焦,经过半年的摸索总结,我们认为这一决定是正确的。

  • 标签: 氮肥厂 试烧 半焦 烧成 造气 粉煤
  • 简介:本文讨论了光和无光粉末涂料的消光方法,非反应消光剂的现状,光和无光粉末涂料的应用领域。

  • 标签: 半光 无光 粉末涂料
  • 简介:0前言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象公司)为年产240kt合成氨、400kt尿素于2011年11月投产。金象公司脱系统采用栲胶、RTS脱硫剂湿式氧化法脱硫,设备上采用一台预脱硫塔(空塔)串联一台脱硫塔(填料塔)。2012年9月,因脱硫塔在运行过程中阻力大对脱硫塔上液系统以及副线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上液量提高了喷淋密度,改造后改善了脱硫塔堵塔的现象。2014年脱系统运行中又出现脱硫效率低,再生差等问题,

  • 标签: 脱硫系统 运行总结 改造 湿式氧化法 脱硫塔 运行过程
  • 简介:我们知道,造气是合成氨生产的龙头,造气车间的能耗占全厂总能耗的60%以上,所以说造气车间生产的好坏,煤气炉运行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竞争尤为激烈的当今时代,节能减排更是关系到每个企业存亡的关键。所以,为了发展,为了生存,尽管煤种杂,煤质差,我们也一定要把炉况掌握好,使炉况能长期稳定运行。

  • 标签: 水煤气发生炉 原因 造气车间 稳定运行 合成氨生产 车间生产
  • 简介:目前,全国用煤量每年都在增加,且优质煤产量低价格高。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化肥厂都想尽办法采用劣质煤或型煤来制取水煤气。其中,焦(有的叫兰炭)价格比块煤、小籽煤、焦炭低1-2倍,比型煤价格也要低100~200元。所以用焦制取水煤气,在当前来讲还是比较经济的。

  • 标签: 半焦 块煤 工艺 设备 半水煤气 用煤量
  • 简介:根据城市燃气需求的不均衡性及综合其它因素(如天气变化、用户结构等),经有关部门测算,2001年青岛市冬季口用气高峰达到65万m^3左右。以焦炉生产焦炉煤气掺废气为主气源的供气结构不能满足城市燃气外供负荷的需要,调整气源结构,使燃气供应能适应用气负荷的波动要求,满足目前用气状况的需

  • 标签: 水煤气 燃气生产 燃气供应系统 油压控制系统 压力
  • 简介: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的吡哌酸需求强劲,同比净增六成以上.吡哌酸为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干扰细菌DNA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对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等具抗菌作用,疗效显著且价格十分低廉.

  • 标签: 吡哌酸 细菌DNA 喹诺酮类抗菌药 DNA旋转酶 革兰阴性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为降低合成氨压缩机一段入口的水煤气温度,根据后续产品的不同进而选择优化的冷却路线工艺,在不影响后续产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后续产品不同品位的低位热能来达到节能,同时增加合成氨压缩机提产。节电的目的。

  • 标签: 半水煤气 降温 冷却路线工艺 节能 提产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的RickJohnston博士强调,学习环境需要三项基本配置:洗手设施、清洁饮水和厕所.但是,根据《海峡时报》,世界上将近一的学校缺乏这些必需品.近9亿儿童在求学期间不得不面对缺乏基本卫生设施的问题.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编写的报告,这一现实迫使许多儿童冒着健康危险在上学.报告发现近一的学校缺乏有效的洗手设施,对于预防疾病和传染病的传播来说,隐患着巨大.

  • 标签: 卫生设施 学校 卫生间 世界卫生组织 学习环境 健康危险
  • 简介:2010年1月我公司造气分厂把固定床煤气炉由传统间歇制气模式转为富氧连续制气模式。经过3年多的操作探索与经验总结,由2010年刚转富氧连续制气时水煤气CO2含量≥20%至2013年水煤气C02含量在13%-15%,大大提高了水煤气有效气体CO+H2含量,由63%提高到70%~72%,从而提高了单机出力,又进一步降低了吨氨成本。

  • 标签: 富氧制气 CO2含量 半水煤气 成分 固定床煤气炉 间歇制气
  • 简介:从中国天然碱都——河南省桐柏县获悉,该县与内蒙古伊化集团等单位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开发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倍碱一步法”制碱工艺和自身返碱煅烧炉、自然循环外冷碳化塔等节能环保制碱设备,使我国天然碱开采业步入了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 标签: 制碱工艺 一步法 内蒙古 集团 外冷碳化塔 自身返碱
  • 简介:国内第一个、全球第二家第四代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一头孢喹肟(诺)由河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成功。于2007年6月14日农业部正式受理(受理号0705000359),进入国家二类新兽药审评程序,预计2008年初全面上市.该项目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号200610048424.0),被列入河南省、洛阳市2006~2007年度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半合成 第四代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攻关计划 专利申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