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选取湟源地震台模拟氡2014~2016年的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降雨后氡值出现的短期低值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氡值与降雨量、取水口流量、取样水温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湟源地震台氡观测值受降雨影响较大。

  • 标签: 水氡观测 降雨 湟源地震台
  • 简介:微分求积法(DQM)是1种求解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的数值方法,通常以较小的计算工作量即可获得较高的数值精度。这种方法应用于工程领域时多用来解决梁、板等结构的静力分析或结构特征值分析等问题,即对边值问题的微分方程的求解。结构动力分析属于初值问题,荷载和结构反应都具有特殊性,直接套用DQM求解边值问题并不能获得问题的解。本文尝试利用微分求积原理建立求解结构动力反应的具体方法。借鉴单元法的思想,将荷载持时划分为若干个时步,在每个时步内对动态荷载和结构反应进行离散,然后用DQM对时步逐个进行求解,得到体系在整个时域内的反应过程。通过对3种不同自振周期的线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频率简谐激励下反应的计算,阐释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时步内相对较优的节点数,并为时步长度的选取提供了建议。

  • 标签: 结构 动力分析 微分求积法 初值问题 参数选择
  • 简介:上黑龙江沉积盆地分布于漠河-开库康-依西肯一带,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在盆地南缘阿木尔-开库康一带的盆缘附近被晚侏罗世中基性火山岩覆盖。重力异常图上显示为断陷盆地,盆地的成生演化主要受控于盆缘断裂。中侏罗世早期受区域上NNE-SSW向拉张应力作用影响,在劲涛-蒙克山一带形成深大的张性断裂(盆缘断裂),该断裂的强烈拉张活动,造成北部下陷形成上黑龙江断陷盆地,盆地内沉积了内陆河湖相的绣峰组与二十二站组。

  • 标签: 沉积盆地 黑龙江 动力学机制 南缘 中基性火山岩 盆缘断裂
  • 简介:近年来,地震作用下的匝道桥表现出较高的地震易损性。为建立匝道桥的有效约束方式,以减小其地震损伤,本文基于汶川地震中连续梁桥约束方式的调研结果,建立了4种不同匝道桥支座约束方式,并以石家庄石环线某匝道桥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约束方式下匝道桥的自振特性及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板式橡胶支座具有一定的剪切变形能力,可降低桥墩与支座组成的体系刚度,有效分散了上部结构的地震惯性力,保护了下部结构,但应注意其引起的较大主梁位移;固定支座或墩梁固结形式会放大桥墩受力,增加下部结构的损坏,不宜设置在高度较矮、刚度较大的桥墩上;双层挡块和垫石凹槽分级限位支座具有较好的限位能力,并可耗散部分地震能量。

  • 标签: 桥梁工程 约束方式 匝道桥 动力特性 抗震性能
  • 简介:探井测试及开发井生产阶段大量产严重制约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利用岩芯核磁共振实验及“双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分析气藏高含水特征及高含水地质成因,并探讨气藏产机理,为气藏开发阶段有效防水治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藏高含水特征主要表现为“双高”特征,即高束缚饱和度和高可动饱和度;储层微细孔喉发育造成气藏束缚饱和度高,而成藏时天然气充注程度较低则造成气藏可动饱和度高;气藏含水饱和度高于临界饱和度,在压差的驱动下可动随天然气一起流动是气藏产主要原因,同时如果生产压差过大,会导致部分束缚转化为可动,加剧产水程度。控制合理的生产压差是降低西湖凹陷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产风险和延长气井稳产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西湖凹陷 致密砂岩气藏 高含水特征 产水特征 产水机理
  • 简介: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价值当量换算法,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博州1992—2013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2年博州生态服务价值呈先减后增趋势,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东北部价值高、西部价值低,极低值位于市中心区域,极高值主要位于艾比湖湿地和夏尔希里等自然保护区域;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直接影响着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服务价值对总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气候因素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和政府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长,而牧民生产经营活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发展起到负作用。

  • 标签: 生态服务价值 时空变异 驱动力 博州
  • 简介:热带气旋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命财产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做热带气旋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热带气旋的预测从时间尺度为小时和日的预报到百年的预估,空间尺度从全球到热带气旋经常发生的局地区域,预测的方法主要是诊断分析+统计方法,动力模式,以及统计+动力模式。

  • 标签: 热带气旋 年时间尺度 MJO 西北太平洋 区域气候模式 动力模式
  • 简介:为研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宣城东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中发育的一套硅质岩特别是其中的硅质角砾岩的成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对取自该套硅质岩中的7件硅质角砾岩、7件块状硅质岩和1件中薄层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硅质角砾岩和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其SiO_2含量高(93.70%-99.24%)、Al/(Al+Fe+Mn)值较高、轻稀土略富集、无明显铈异常和铕异常,显示非热液成因的特征。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主要为正常海水沉积成因,形成于靠近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受一定的陆源碎屑输入影响。硅质角砾岩的形成可能与江南断裂带活动影响有关,后期的海底热液对硅质岩进行叠加或动力学改造,并在局部形成角砾状构造。

  • 标签: 硅质角砾岩 地球化学 中二叠统 沉积环境 宣城
  • 简介:导读:千百年来,祁连山雪水丰盈厚实的膏脂,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河西生灵,也构建起了我国西部生态的安全屏障。然而,祁连山无休止探矿采矿、截流发电、过度放牧等造成的破坏,却让这座美丽的“母亲山”变了容颜。2017年,中办、国办就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生态问题发出通报,甘肃省3名副省级官员和上百名干部因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受到严厉问责,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年时间过去了,祁连山整改复绿进展如何?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本刊记者再次深入祁连山进行了探访,真切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正在逐渐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5月,自然资源部有关领导在甘肃调研时,对张掖矿业权分类退出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甘肃在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上,“蹬出了一条新路,为全国积累了经验”。

  • 标签: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问题 甘肃省 调查报告 雪水 复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