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新旧震级标度,利用中国地震台网2015年至2017年的观测资料,选取湟源测定的国内5.0级和国外6.0级以上且震中距小于100°的161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JOPENS-6.0和J0PENS-5.2地震分析软件测定新震级标度下短周期体波震级mbn、宽频带体波震级mB(BB)、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与旧震级标度下短周期体波震级、宽频带体波震级、仿真763面波震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mbn与mb基本一致;mB(BB)与mB基本一致;MS(BB)比MS7系统偏高0.2个震级单位。

  • 标签: 震级标度 震级 体波震级 面波震级
  • 简介:根据湟源记录到的小震活动情况,进行了周频、月频的系统分析,发现小震活动周、月频次低值异常与周围300km范围内的5.0级以上中强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认为湟源能以小震活动情况灵敏的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地震窗;并对该窗应震效能作出了评价,认为可以用于地震预报工作.

  • 标签: 小震活动 地震窗 效能评价
  • 简介:针对湟源台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本台仪器所处环境,受干扰情况,运用连续小波变换、二进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多分辨分析、Symlets分解与重构算法等方法,对湟源台钻孔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数据变化、突跳和地震同震效应从原数据中突显出来,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突显出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地震预报服务.

  • 标签: 钻孔应变 小波分析 滤波技术
  • 简介:本文选取湟源573型地震仪在1990—1991年间记录的49个共和地震和记录到PN震相的25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共和——湟源之间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为;V(pg)=6.76km/s、V(sg)=3.84km/s,湟源区的地壳厚度为61km。

  • 标签: 近震波速 地壳厚度
  • 简介:选取湟源模拟水氡2014~2016年的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降雨后氡值出现的短期低值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氡值与降雨量、取水口流量、取样水温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湟源水氡观测值受降雨影响较大。

  • 标签: 水氡观测 降雨 湟源地震台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湟源区1961~2013年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①湟源区降水的月际和季节变化明显。8月达全年最大值,1月降水减少至全年最少。从变差系数来看,降水多的月份(4~10月)变化稳定,而降水少的月份(11~3月)波动较大。从季节变化来看,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15.9mm,春季占全年降水的18.8%,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8.6%,占全年降水的21.7%,冬季占全年降水比例不到1.0%。②对年降水而言,20世纪80年代降水明显偏多,21世纪00年代较多,60和90年代偏少,70年代明显偏少。③湟源区年、汛期、春、夏和秋季降水量均有较明显阶段变化趋势,但均未发生突变。冬季降水量从1961开始波动上升,突变发生在1974年,1990年后降水的增加趋势显著。④通过R/S分析表明,年、夏和秋季降水量的H值均小于0.5,汛期、春和冬季降水量的H值均大于0.5,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即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未来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增加趋势仍将持续,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具有反持续性,即未来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转为减小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 标签: 降水 变化特征 趋势分析 湟源
  • 简介:市级地震站主要工作职责是地震监测,由于人才、资金等资源限制,相对于省级站来说,地方地震站业务能力相对薄弱。当地政府对有感地震的处置要求较高,市级站是否能够有效处置地震事件、高效应对、服务当地至关重要。本文将以铜陵市地震处置有关地震为例,梳理站处置流程,应对措施,总结经验,为其他市级站处置有感地震提供参考。4月6日23时55分在芜湖市无为县发生3.6级地震,铜陵市有感。从地震发生到7日晚,铜陵市地震积极应对,高效处置,较好的完成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 标签: 地震台 应急处置研究 思考
  • 简介:摘要:地震站避雷系统是监测技术系统连续可靠运行的基础,由于福州地震的数字化地震监测仪器多次遭雷击,2010年9月福州地震对防雷系统进行了改造,取得较好的防雷效果。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福州地震防雷系统改造的设计方案及安装实例,为其它地震站的防雷系统改造工作提供经验参考。关键词:地震监测仪器防雷系统改造专用信号防雷器一、前言地震由于地震监测环境要求选址在干扰少、偏僻的地方,雷电环境相对恶劣,而且地震内仪器分布广,各仪器设备之间配电通信线路比较多,通过这些线路引入雷电的几率与强度都非常大,地震监测仪器因雷击而损坏是仪器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地震站避雷系统是监测技术系统连续可靠运行的基础,为规范地震站的防雷改造工作,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地震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有效减轻地震站雷击灾害的损失和对观测工作的影响,福建省地震局对部分雷击危害严重的地震站防雷系统进行改造,从而提高了仪器防雷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福州防雷系统改造的设计方案及安装实例,为其它地震站的防雷系统改造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 标签: 地震台防雷 福州地震台 系统改造
  • 简介:摘要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控震源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环保型激发源,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地震资料采集中1。本文针对可控震源的地震资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技术方案。

  • 标签: 反演静校正 高分辨去燥 叠后 振幅补偿
  • 简介:摘要 高大沙丘区可控震源地资料受激发接收条件影响,在静校正、噪声以及吸收衰减上的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本文围绕这三个方面,对可控震源资料特点、噪声成因等方面展开科学分析,通过系统研究,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了相应的技术手段,形成了高大沙丘区可控震源勘探处理新技术,在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可控震源 静校正 噪声 吸收补偿
  • 简介:本文针对地震站数字化监测仪器常因交流电源供给问题而发生故障进行了讨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电压波动范围大、供电线路的突然通断等。提出安装一交流参数稳压电源,配备一不间断电源等解决方案。

  • 标签: 地震台站 电源建设 原因与对策
  • 简介:简述福建数字地震站仪器电源改造的初探。将现使用的太阳能电源一组直流电瓶供电改为二组直流电瓶交换供电,并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充电效能和站各设备的运行率。

  • 标签: 电源改造 电池效益 仪器运行率
  • 简介:湟源排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韵浩荡,光彩夺目。起源于清代中期,发展于民国,改革于新中国,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湟源扼“唐蕃古道”之险塞,居“丝绸南路”之要冲,是汉、藏、蒙古、回等各民族聚居的地方,自古以来为中原入藏的门户,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清代民族贸易繁荣昌盛,又有“茶马互市”“环海商都”“小北京”美称,蜚声中外。

  • 标签: 史话 “茶马互市” 清代中期 唐蕃古道 民族贸易 新中国
  • 简介:详细介绍地震分析报送软件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及各模块的功能特点。该软件利用VB开发,能自动识别并转换台站常用分析软件的产出结果,通过ODBC5.1驱动,完成远程入库;使用书签技术实现了工作日志的编辑、浏览及打印,满足地震站工作的需要。

  • 标签: 软件设计 模块功能 地震目录
  • 简介:通过总结站水准测量过程中影响测站高差的常见因素及影响测线高差的常见环境因素,绘制安丘地震站水准各测站高差在不同时期的曲线图,分析各测站在不同时期内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各测站高差与整条测线高差的相关系数,来分析探讨各测站高差与测线高差之间的关系,为将来落实异常时提供参考,也有利于研究观测场地的沉降变化。

  • 标签: 安丘地震台 台站水准 测站高差
  • 简介:通过对乌什伸缩仪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现阶段伸缩仪资料的影响因素,其中气压变化对观测数据有明显的干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仪器自身工作状态不正常、仪器间的相互检修也会影响数据稳定;突然停电、电压波动、瞬间的强雷电干扰等都会对仪器的工作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 标签: 乌什地震台 伸缩仪 干扰因素
  • 简介:利用天水地震1986~1989年的地震资料及《中国地震站临时报告》,试算出了通道波πg、Lg1、Lg2及其速度,用最小二乘法初步求得πg、Lg1、Lg2波在本区域的走时关系式,并对πg、Lg1、Lg2波震相在该台的记录特征做了讨论。

  • 标签: 影区地震 震相特征 天水地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