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对象,并将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研究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33~87岁、平均(60.44±26.56)岁,疾病类型:急性腹膜炎11例、急性胃穿孔17例、胆囊炎15例、其他1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34~86岁、平均(60.47±25.53)岁,疾病类型:急性腹膜炎12例、急性胃穿孔14例、胆囊炎16例、其他17例。以上患者均未中途脱离实验或转科室,均能够接受随访。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普外科护理患者的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普外科护理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12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均为重症,采用摇号方式将其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血气指标。结果:研究中各项数据中表明,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各指标情况,切实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效率的提升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眼科老年白内障手术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9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9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17.8%),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老年白内障手术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眼科 白内障手术 老年护理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将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于骨科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实施确认将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开展,将76例骨科手术患者纳入至其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骨科手术护理措施。共将76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于对照组中继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则使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比较分析其具体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来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可帮助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骨科手术护理 预见性护理指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于系统分析临床优质的基础护理技术模式以及应用于对我国临床心内科在基本生活护理的技术以及服务的管理创新中所应用得到的临床技术效果评估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了从自2017年5月开始~到截至2018年9月止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共实际观察收治及住院治疗的心内科临床患者中约为86例临床患者作为本实验目的研究与分析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双数法将其检验结果共分为临床观察两组,各计为43例。对照组进行临床采用临床优质临床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临床进行采用临床优质的临床基础护理,对比并评价上述两种临床优质临床护理的工作方式与实施后的工作效果。结果:提示为观察组患者临床的抑郁、焦虑等程度的评分普遍相对更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程度更有临床定量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内科护理服务 优质心内科的护理与服务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室接受治疗的200例胸痛患者为主要分析对象。时间从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采用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研究组名称的对比分析方法,将20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他们利用了日常护理或维护。优化了急救流程,并统计了研究期间的相关患者数据。记录抢救病人的成功率。结果: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 急诊胸痛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化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两组均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流程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困扰程度、应激反应指标、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检查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内镜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检查后1h,研究组的K10评分、Col、NE水平、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检查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内镜检查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化护理用于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可减轻心理困扰程度及应激反应,缩短检查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检查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这几年医疗费用骤增已经是一项非常严峻的世界性问题,整个的医疗财政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为了有效解决医疗资源短缺、成本耗用大等问题,就还需要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运用进去。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运行效率,提升医疗质量,并控制费用支出。当下为了能够和新型的医疗模式齐头并进,该项模式已经被应用到了儿科护理之中,并且被渐渐推广开来,所以本文将重点对其应用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儿科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护理中探讨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儿科治疗的患儿80例,使用平均方法分到人性化护理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安全隐患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人性化护理进行儿科护理工作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儿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1-12月医院实施集束化护理骨科患者22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组间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身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从2020年1-12月期间选取采用常规护理的骨科患者228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相关指标。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DVT理论知识、技能考核、风险评估、预防措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集束化护理 手术护理
  • 简介: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性化护理成为人们重视的护理方向,也是医院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人性化护理主要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使其能更稳定面对治疗与护理工作。本文主要研究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笔者通过现状及应用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着重关注入性化护理的优势,积极扩大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的应用范围。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骨科护理 现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产科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以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研究人员对100例产科产妇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产妇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一般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服务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产妇护理工作,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产妇满意度,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产妇中对护理工作持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态度的人数分别为40人及47人,占比分别为80.00%及94.00%,组间产妇护理满意度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产科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一般护理干预。

  • 标签: 产科 人性化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缺氧环境沉积物V/(V+Ni)特征李双应,金福全(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230009)关键词V/(V+Ni)比值,缺氧环境,二叠纪,下扬子地区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的缺氧沉积,近年来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1~3]。这一方面是因...

  • 标签: V/(V+Ni)比值 缺氧环境 二叠纪 下扬子地区
  • 简介:南岭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广泛发育,在空间展布上具SE-NW向分带、NE向雁行展布的特征。盆地先后经历了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域基底(AnMz)、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T3-J1E)、裂谷盆地(J1L-J2)、NE向构造域对EW向构造域的置换改造(J3-K1)、大规模伸展断陷(K2-E)和挤压抬升剥蚀(N-Q)等六个阶段。不同时代形成的沉积盆地类型不同,其形成与演化除早期(T3-J1E)前陆盆地受太平洋板块和印支陆块联合作用(后碰撞期构造作用)外,多数盆地与太平洋动力体系下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关,形成于拉张的大地构造环境,并受断裂构造控制和改造。

  • 标签: 新生代 盆地特征 南岭 地球动力学背景 大地构造环境 前陆盆地
  • 简介: 摘要:目的:对于将个体化护理措施应用在妇科门诊盆腔炎护理中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 近一年一部分妇科门诊盆腔炎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将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检查治疗总满意度( 93.94% )和护理总满意度( 96.97%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盆腔炎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检查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护理的可靠性、安全性让患者有较高的满意度,医患关系平稳和谐。    关键词:妇科门诊 ; 个体化护理 ; 盆腔炎 ; 满意度    引言:盆腔炎指的是女性的盆腔腹膜以及子宫内膜及其盆腔腹膜、周围的结缔组织发生炎症。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具有病程长、发作频繁、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很多患者由于患有此而引发不孕不育,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妇科门诊作为妇女检查妇科疾病的科室,针对女性盆腔疾病、子宫疾病、阴道疾病等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的数据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判断,从而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法。此次研究对盆腔炎患者采用了个体化护理,结果较为理想,现将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    采用近一年接收的的妇科门诊盆腔炎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最大 50 岁,最小 18 岁,平均年龄( 34.5±2.7 )岁,对照组最大 52 岁,最小 19 岁,平均年龄( 35.7±2.8 )岁,两组患者平均病程为( 4.8±1.4 )个月,主要包括急性盆腔炎患者 43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 23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 P>0.0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对患者进行环境和饮食等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加入个体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病人在治疗期间由于身体的不适会对家庭生活和夫妻间的感情有影响,对此,很多患者会出现焦虑心理,并且由于患者对疾病没有足够的了解,茫然不知所措,患者会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的出现会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很不利的影响。护理人员应用耐心细致、热情和蔼的面貌对待患者,向患者展现自己专业的一面以取得患者的信赖,护士要及时向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减少患者的盲目感,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并且,可以将疾病相关的小册子发放给患者,做好患者的生活基础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素质做到心里有数,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1.2.2 饮食护理    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盆腔炎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在饮食过程中要加以注意,选择的食物要含有高维生素、高蛋白,因此,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与水果,多吃瘦肉、豆制品等食物,嘱患者不要吃辛辣、寒凉的食物,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1.2.3 卫生教育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护士要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患者的起居,嘱患者平时要做好自己的卫生,如果患者有泌尿生殖方面的疾病要积极治疗。患者在月经期间,可以应用浓度适宜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会阴,以确保会阴部洁净 ; 嘱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要有性生活,做好平时的避孕工作。在衣物选择方面,不宜穿过紧的衣物,要穿宽松舒适的纯棉衣服,内衣内裤要每天都更换。     1.2.4 环境护理    保证光线通透,诊室颜色采用暖色调进行布置,可以调节患者的紧张情绪,对空气进行定时净化,保证空气清新,诊室温度要适宜,并设有基本的设备,如饮水机等,在患者等候区内可播放一些有关疾病知识的视频,对患者进行宣传,把注意事项的告知板放在患者可以看到的地方,以便患者在等待检查时,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减少检查时间,检查室设有屏风或遮挡帘,以保护患者的隐私。     1.2.5 个体化护理    热情对待到医院检查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和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可以引领,引导患者顺利进行各项检查,患者在等待就诊时,可以进行沟通,对其病症进行了解,同时告知有关疾病的知识,缓解患者的情绪,减少压力。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细致的解答。让患者了解与检查有关的知识,使患者不会有羞涩的想法,有利于进行检查,对患者讲解每项检查的必要性,配合医生做好检查。检查后,对患者的隐私要进行保护,严格保密其检查结果,不讨论有关患者的一切检查。告知患者检查后的后期治疗不可间断,以及平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2.6 治疗护理    患者检查后,需要治疗的要尽快安排,患者需要静脉滴注的,应安排干净舒适的环境进行滴注,滴注时,对滴注的要求要严格把握,对患者的体征要时刻注意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患者治疗状况要时刻进行了解,使患者可以安心。     1.3 观察项目    观察患者的检查、治疗满意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评价,对患者采用问卷答题形式,分为三种: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8.0 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 2 检验计数资料,应用 t 检验计量资料,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均置管次数达到 ( 1.03±3.04 ) 次,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次数达到 ( 2.11±1.45 ) 次。经比较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更满意于所接受的护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脑积水是颅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脑积水,则会有发生昏迷的可能性,且昏迷状态往往具有持续性,患者不仅容易嗜睡,还极容易出现反应迟钝、神志淡漠等情况,既影响着患者的术后恢复,也有可能导致预后变差,致残或致死。临床提示其发生可能是由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的,或由于血凝块的存在影响了脑室出口、基底池脑脊液的循环通路,使得通路受阻,或由于红细胞阻塞了蛛网膜绒毛颗粒,造成无法正常吸收脑脊液。再者,颅内血肿的压迫除了会对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阻碍外,还有诱发梗阻性脑积水的可能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急性脑积水对颅脑手术患者造成的影响,加强早期观察,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此组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加强监测力度,及时识别异常变化征兆,发现异常及时对医生进行汇报并协助处理。考虑到急性脑积水发生后也会有导致患者出现呕吐进而引发头痛的可能性,术后加强对呕吐和头痛的观察和判断。同时,多观察引流液状况和肢体状况,警惕脑积水。此外,临床中发现大多数急性脑积水患者不仅会容易出汗、发生呼吸困难情况,还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再加上脱水剂、利尿剂的应用会增加电解质紊乱出现的概率 ,故应加强纠正患者的电解质紊乱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强化营养供应。脑积水发生后,遵医嘱给药,合理引流,加强观察,严防并发症发生。由上可见,加强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避免或者减少对患者进行置管操作,有益于患者的恢复,有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于童,秦晓娜 . 颅脑手术后并发脑积水症状的护理措施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2016.     [2] 邹有香 .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 标签:
  • 简介:摘要:所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合理利用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有效整治项目区域内的农田、水源和林业,以改善耕地面积,确保有效改善区域内的农业生态条件。但是,结合我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目前的运行状况,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最终的实施效果,故本文重点分析生态保护理念下土地综合整治策略。

  • 标签: 生态保护理念 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整治
  • 简介:缺氧条件是形成和保存优质烃源岩的重要条件。古氧相的研究对查明海相优质烃源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泥盆纪时期,南华海受陆内裂陷作用影响,形成台地(滨岸台地和孤立台地)与台沟间列的盆地格局。不同的控制因素控制了古氧相的类型。在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中,海水分层控制了泥盆纪的古氧相类型和变化。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以厌氧相与准厌氧相为主。在台地相区,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古氧相的类型和分布。台地相区的古氧相主要是常氧相和贫氧相。南华海中、晚泥盆世硅质沉积、磷质沉积发育,有机质丰富,形成了有机质-硅质-磷质沉积三位一体的特征,指示上升流作用明显。南华海地区泥盆纪位于赤道附近的信风带,向西的表面洋流越过南华海在西部形成离岸流,海底海水向东补充形成上升的底流,也说明了泥盆纪南华海上升流存在的可能性。

  • 标签: 南华海 晚泥盆世 缺氧环境模式 古氧相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工程逐渐在建筑行业中也日益兴起。目前,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减少建筑行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生态建筑观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态节能意识,不但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创新生态观下的建筑科技管理展开探讨。

  • 标签: 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观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