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雷艳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1-12月医院实施集束化护理骨科患者22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组间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身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从2020年1-12月期间选取采用常规护理的骨科患者228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相关指标。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DVT理论知识、技能考核、风险评估、预防措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掌握预防DVT相关知识、配合功能锻炼、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低DVT发生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集束化护理;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指发生于下肢深处静脉血管栓塞,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栓子脱落后也可能导致肺栓塞的发生,严重时甚至引起患者死亡,骨折患者较易发生DVT,主要是由于骨折后组织水肿导致血管壁损伤,活动受限,下肢血流速度减缓,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且骨折后下肢疼痛、患者饮水量减少、长期卧床等,积极预防DVT是骨科患者护理的重点之一,常规护理价值有限,不利于DVT的预防。本研究对DVT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探讨其对预防骨科DVT形成的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2021年1-12月医院实施集束化护理骨科患者22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组间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身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从2020年1-12月期间选取采用常规护理的骨科患者228例为对照组。科室两年间参与本项研究的护士13人。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健康宣教、饮食注意事项说明、常规的肢体状况监测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步骤如下:

(1)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护士长为小组长,主管护师为小组成员,加强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包括骨折患者护理重点,DVT概念、危害、风险因素、预防措施等,并实施考核,小组讨论整理归纳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

(2)开展DVT健康教育:评估患者DVT发生风险,根据患者认知情况,为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DVT预防措施、形成原因等,如告知患者各种手术是导致机体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作为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患者肥胖体型、吸烟或吸烟史等因素同样会导致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等,以提升患者对疾病与并发症的认知与重视及护理配合。

(3)执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①入院评估。评估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发现高危因素,尽可能避免高危因素的影响,需要患者戒烟,注意合理饮食、多饮水,以免刺激血管收缩,出现血液黏稠度增加的问题;保持大便的通畅;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②功能锻炼。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旋转等训练,逐渐过渡到膝关节,以屈膝练习为主,待骨折愈合、机体功能逐渐恢复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每次活动20~30min,或者参考患者实际情况,以患者不感到疲惫为止,同时配合肌肉按摩,每天按摩3次,每次15min左右[5]。③药物预防。必要时可遵医嘱采用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或者抗凝药物进行干预,从而降低DVT的形成。④重点观察患肢变化。定期观察患者下肢,重点对患肢进行检查,测量、观察皮肤颜色、温度,重视患者的主诉症状,检查是否出现肿胀或疼痛情况,并对其动脉搏动进行观察,做好详细记录,定期对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若患者出现皮肤温度升高、颜色变化或者发绀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系统检查。⑤加强对下肢静脉的保护。为了避免对静脉内膜产生损伤,应避免在同一静脉、同一部位进行穿刺,手术完成后尽量让下肢进行活动,避免血流瘀滞、减少卧床时间,保留静脉留置针。

1.3观察指标

(1)护士护理质量:护理人员DVT理论知识、技能考核、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等,每项25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2)患者指标:患者掌握预防DVT相关知识情况、配合功能锻炼情况、DVT发生率、护理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掌握DVT理论知识、技能考核、风险评估、预防措施高于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比较(分)

组别

例数

理论知识

技能考核

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

护理前

13

21.70±1.54

21.21±1.45

21.10±1.65

22.80±0.97

护理后

13

23.24±1.12

23.33±0.98

22.98±1.14

24.10±0.68

t值

2.916

4.368

3.380

3.957

P值

0.008

0.000

0.001

2.2两组护理后相关指标比较

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掌握预防DVT相关知识、配合功能锻炼、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关于DVT产生的因素,主要是静脉血管壁受损、静脉血流障碍以及血流的高凝状态等。静脉壁受损在骨科大手术中较为常见,也是导致DVT的重要因素,由于膝关节、髋关节等周围布满了较为丰富的血管以及组织,手术类型较为复杂,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易对周围血管内膜等产生损伤。DVT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血液回流的影响,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镇静和麻醉药物,加上手术完成会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患者肌肉收缩功能缓慢,回流减少,DVT形成。骨科疾病患者在骨科大手术前禁食禁饮,导致手术完成后体液供应不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出血等也会导致DVT的产生。

DVT是骨科患者在手术后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症一旦出现,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和病情恢复,从而降低其生活和生命质量,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和生命危险。因此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对于DVT的发生应为预防大于治疗,集束化护理是强调持续执行各项措施的护理模式,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集束化护理主要针对并发症等问题制定规范化护理方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对临床路径方案进行调整,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情况,提升患者满意度,充分保证护理的有效性。本研究中首先组建了集束化护理小组,确保预防措施有序实施,加强骨科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了护理质量,实施集束化护理后,护理人员掌握DVT理论知识、技能考核、风险评估、预防措施高于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开展DVT健康教育,知识宣讲,传递更多理论知识,让其能够了解并发症的预防对策,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护理小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多种护理方法,充分分析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处理,从外观观察、药物处理、物理性预防和功能训练等方面着手,保证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且加速功能的恢复。实施集束化护理后,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4结论

综上所述,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开展集束化护理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DVT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贾霞.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10):1273-1274.

[2]张健,吴荷玉.术中行踝泵运动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8,16(29):3642-3643.

[3]韩秀娟.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