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浙江省各地对人影业务的需求日益提高,人影作业量逐年增加,这对浙江如何科学管理人影业务提出了新挑战。基于B/S模式建设一套面向省市县的人影业务管理系统,解决了人影业务操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科学化,信息数据化,信息口径统一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人影业务现代化发展的目的。另外,系统还具备对业务工作实时监管和弹药安全审批等功能,增强了人影安全生产的监管能力。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业务管理 浙江
  • 简介: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智能技术对测绘技术的不断渗透,测绘行业发生了第四次技术革命,逐步从信息化测绘升级为智能测绘,进入“测绘4.0”时代。在回顾测绘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细诠释了“测绘4.0”时代的主要技术;并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阐明了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单位在推进“测绘4.0”进程中所做的探索;最后针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一些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测绘4.0” 泛在获取 智能处理 知识发现 按需服务
  • 简介:3D地震波走时计算是偏移、反偏移、层析等诸多地震勘探技术中的重要中间步骤。快速推进法计算3D地震波走时具有高效率、稳定性及适应能力强的特点,但快速推进法在震源附近区域的计算精度不高,降低了整个走时算法的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3D走时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该方法在震源附近小范围内使用计算精度较高的波前构建法计算走时,在剩余区域使用快速推进法计算走时,由于模型中绝大多数网格节点走时是通过快速推进法计算的,故新方法保留了快速推进法高效的特点,同时由于震源附近网格节点走时精度的提高,整个新算法的计算精度相对于快速推进法而言有了较大的改善。文中通过数值分析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并使用三维岩丘模型验证了新方法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 标签: 地震波传播 走时计算 快速推进发 波前构建法
  • 简介:文章介绍了WeatherCentral和Micaps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了WeatherCentral系统对Micaps数据的应用,从Micaps的各类数据格式、数据转换以及Live播出的图形等多个方面来说明Micaps数据和WeatherCentral的无缝隙结合,进一步探讨了WeatherCentral在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对气象数据应用的优越性.同时对Micaps数据资料和WeatherCentral做了本地化开发,并且制作了本地化节目模板,极大地提高了日常节目制作的效率.

  • 标签: Weathercentral MICAPS 气象资料
  • 简介:目前,为了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浅层地温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支持着这种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各地因地理环境、浅层地温能资源禀赋条件和开发利用方式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发展。如何能更好地利用浅层地温能,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此,本文在多年浅层地温能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开创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因地制宜、多能并举的发展模式,以浅层地温能为主,充分结合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归纳为“四个结合”,并给出浅层地温能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浅层地温能 因地制宜 多能并举
  • 简介:文章采用ArcGis地图引擎、VS2010、SQLServer2008软件、B/S+C/S的模式设计开发,在windowsxp,2003server,windows7等环境下可安装运行。该系统以决策服务工作流程为基础,集资料查询、统计、分析、服务产品制作于一体,实现了方便、快捷地查询气象资料、制作各类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解决了人工统计资料耗时费力、服务产品制作不规范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际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决策服务 数据库 服务产品
  • 简介:以“智慧老河口建设”为例,研究分析了智慧老河口如何在建设中把握政府角色的定位与作用、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项目运营的社会参与等内容,不仅有效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监管、人才队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形成老河口独具特色的建设模式、技术模式、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为湖北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建设样板。

  • 标签: 智慧城市 时空信息云平台 时空数据模型 数据融合框架 运营模式
  • 简介:依托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hinaIntegratedMeteorologicalInformationSharingSystem,简称CIMISS)为核心的省级集约化数据环境,研发B/S架构的陕西省气象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了CIMISS所接入的各类资料及本地特色数据的查询下载、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离线定制等功能。该系统的建成对于提高陕西省气象部门省级数据环境的共享服务能力,解决基层用户“看不到数据”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IMISS 数据共享 数据服务
  • 简介:北京位于中国地貌第二级台阶与第三级台阶的过渡带,山地为太行山(西山)与燕山(北山)的交汇之地,平原为华北平原的西北隅,山地和平原两大地貌单元造就两大地质环境系统。山地地质环境系统分为:西山南部碳酸盐岩区、中部火山岩区、北部碳酸盐岩区,北山西部松散沉积物区、中部岩浆岩区、东部变质岩区、东南部碳酸盐岩区。平原地质环境系统分为:山前岛状残丘区、拒马河冲洪积扇区、大石河冲洪积扇区、永定河冲洪积扇区、北运河洪积扇群区、北运河洪积扇群溢出带区、潮白河冲洪积扇区、蓟运河冲洪积扇区。

  • 标签: 地质环境系统 山地 平原 冲洪积扇 北京
  • 简介:基于华北区域气象中心、华东区域气象中心、华南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环境气象业务数值模式2015年1—3月的预报结果,从能见度和空气质量两个方面对环境气象业务数值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随着能见度降低,各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均逐渐下降,对于<1km的能见度,仅华北区域模式和国家级雾霾数值预报业务系统(CMAUnifiedAtmosphericChemistryEnvironment,CUACE)模式表现出一定的预报技巧,其中华北区域模式和CUACE模式对北京本地24h能见度预报的TS评分分别为0.20、0.10;CUACE模式总体能见度预报误差较各区域数值模式均偏大;CUACE模式和华北区域模式、华东区域模式、华南区域模式能见度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普遍低于0.6。随着空气质量下降,各数值模式AQI的预报能力均逐渐下降;AQI为优等级时,各数值模式AQI预报的TS评分均较高,其中空气质量较好的华南地区空气质量等级预报的TS评分最高,为0.81;总体上24h的AQI预报,区域模式优于CUACE模式;48h和72h的AQI预报,CUACE模式优于各区域模式。各数值模式PM2.5浓度的预报值普遍较观测值偏低,华南区域模式24h的PM2.5浓度预报误差相对较小,华北区域模式和华东区域模式24h的PM2.5浓度预报误差相对较大;CUACE模式PM2.5浓度的预报误差较各区域模式均偏大,CUACE模式PM2.5浓度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较各区域模式均偏低。

  • 标签: 数值模式 能见度 AQI PM2.5 检验
  • 简介: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有效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的重要方法.本文概略地总结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第一代人工预警产品和第二代智能预警产品的特点.基于即将建成的覆盖北京市山区、浅山区的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对未来突发地质灾害的预警产品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未来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将由一、二代的单因素的气象预警模式,转化为激发因素、响应因素、表达因素等多因素联合的第三代物联多维度的预警模式的构想.

  • 标签: 突发地质灾害 气象预警 专业监测
  • 简介:重点研究在北斗混合星座系统开放服务下,普通接收机用户利用双频观测值定位达到的精度,分析用户PDOP值以及UERE。研究结果表明,在北斗现有GEO/IGSO/MEO混合星座条件下,用户PDOP值因地区而异,在目前发播的广播星历条件下,用户UERE平均达到1m。在北斗开放服务下,利用北斗广播星历和双频观测值,普通接收机用户定位水平精度为2.01m,高程精度为3.11m,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用户导航需求。

  • 标签: 北斗 定位精度 GDOP UERE
  •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密度增大,加剧了城镇地震灾害的风险。然而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大多对城镇地震应急的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如缺乏专门的技术平台及时对地震灾情进行有效的评估等,影响了当地地震应急的成效。本文针对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在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丹棱县为例,设计并构建了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为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提供了技术平台,可提升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科技含量和管理服务能力。

  • 标签: 城镇 地震应急快速评估 系统设计 丹棱县
  • 简介:为了了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CentreforMediumrangeWeatherForecasts,ECMWF)数值模式对安徽地区降水预报的性能,提高订正技巧,本文应用风险评分(ThreatScore,TS)、预报偏差(BIAS)和去除随机事件后的公平T评分(EquitableThreatScore,ETS)及真实技巧评分(TrueSkillStatistic,TSS)等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安徽省ECMWF数值模式降水场预报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ECMWF模式对安徽地区降水的预报性能总体较稳定,年际变化幅度较小。安徽省降水预报的ETS评分总体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所有气象站降水均存在预报过度的现象。降水预报分级检验表明,小雨量级降水预报评分明显高于其他量级降水,但预报偏差较大,预报过度现象严重;ECMWF模式对72h时效内的暴雨量级降水预报技巧较小,对于72h时效后的暴雨量级降水基本没有预报能力。季节降水预报的检验表明,春季、秋季和冬季的48h时效内晴雨预报的准确率为88%以上,订正空间较小;夏季各时效及春季、秋季和冬季168h时效以上降水预报的空报率超过60%,可以适度订正;秋季较其他季节降水预报的漏报率略高,尤其是120h时效以上降水的预报需关注。四季均存在降水预报过度的现象,尤以夏季最突出。ECMWF模式对安徽省降水量为01—07mm的格点降水预报空报率较高,订正后可以明显提升预报技巧,但增加了一定漏报风险。

  • 标签: ECMWF模式 检验 降水 TS评分 ETS评分 预报偏差
  • 简介: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南海湿地生态系统,建立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集对分析方法,描述健康评价过程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并应用分段三角模糊数,刻画集对差异度系数,进而提出了利用集对分析和分段三角模糊数的南海湿地健康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湿地生态健康综合联系度为-0.287,相应的级别特征值为3.574,健康状态整体处于IV级,即一般病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其中,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的级别特征值分别为3.689、3.669和3.155,压力和状态子系统都处于IV级(一般病态),响应子系统健康状态处于III级(亚健康)。从各子系统级别特征值和指标权重可知,影响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密度、湿地周边人口素质、地表水质、水营养状态、水生植物覆盖率、湿地原生性和现有政策法规。

  • 标签: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集对分析 三角模糊数 包头南海湿地
  • 简介:针对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中区西部不同类型油层砂体与目前井网不适应的难点,利用详实的岩心、测井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精细解剖成果等资料,对中区西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模式及井网控制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区西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组合模式可细分为拼合宽带型、交织网状型、树枝分叉型、干枝型、单一连续型、断续孤立型6种类型,除拼合宽带型砂体外,其他类型分流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均较低,与井网适应性差,可依靠对现井网进行加密或对层系井网进行重组来完善单砂体的注采关系。

  • 标签: 水下分流河道 分布组合模式 井网控制程度 井网密度 萨尔图油田
  • 简介:把普遍使用的"QQ交流平台""手机终端APP"跑向软件和"泛雅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等工具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定向运动教学,搭建基于QQ群、服务平台和手机终端的体育教学大课堂、大平台,改变了传统定向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通过对"互联网+校园定向运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得出"互联网+定向运动"教学模式要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和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智慧校园和共享网络资源建设与共享,实现体育教学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 标签: 互联网 定向运动 教学 实践
  • 简介:1气候预测理论与方法1.1南亚高压强度和位置变化的2个主导模态及其形成机制揭示了5月南亚高压强度和位置变化的2个主导模态,提出了ENSO的持续性和印度洋的海温作用对上述2种模态的影响和机理.5月南亚高压的形态变异将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各个阶段连接成一个完整接续的动力过程.本工作根据观测资料定义了5月南亚高压的强度、东西伸脊点和脊线位置.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 南亚高压 位置变化 高压强度 夏季风爆发
  • 简介: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的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和手机终端获取的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准实时 地震灾情采集 MEMS强震仪 动态修正 综合评估
  • 简介:利用2016年6月17日-7月18日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IGS0-6卫星相关数据,针对IGS0-6卫星的单星服务性能和对系统的服务性能影响以及新姿态控制模式对轨道确定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分析结果表明,IGS0-6卫星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为1.85m,卫星钟天稳定度为10-14量级,准确度为10u量级,天漂移率接近10-13量级;新卫星的加人提升了系统服务性能,不同区域提升程度不同,PD0P最大提升20%左右;新姿态控制模式有助于改善地影期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 标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IGSO卫星 单星服务性能 系统服务性能 姿态控制模式 精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