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现实过程测量数据时序相关特点,提出了种动志主元分析方法,通过对造纸过程模型仿真计算,分析了过程滞后对统计过程监规主元分析性能影响;并给出了旨在消除这些影响过程监视方案,对造纸过程异常检测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文方案有效性。

  • 标签: 主元分析 统计过程 异常检测 监视 时序 数据
  • 简介:在造纸过程,对纸张定量和水份控制是具有大纯滞后及强耦合多变量系统。为了实现多圆网或多圆网加长网板纸机定量及水份控制,本文根据上述板纸机特性,采用了具有扰动前馈控制及前馈解耦预测控制算法,并根据若干可测量变量对预测模型进行在线修正,仿真及现场实际应用均选预期效果。

  • 标签: 造纸过程 板纸机 圆网 纸张定量 水份 特性
  • 简介:以锇酸标记、X-射线电子能谱检测为手段对纸张涂布加工过程胶粘剂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条件下,胶粘剂在施涂和干燥阶段中都存在向涂层表面迁移现象,但在干燥阶段迁移量要显著大于在施涂过程迁移量.通过对施涂过程胶粘剂受力分析,提出了胶粘剂受旋转升力和剪切升力作用向涂层表面迁移观点.

  • 标签: 涂布加工 胶粘剂 机理 纸张 涂层表面迁移 迁移量
  • 简介:利用DSC热分析法探讨了蔗渣浆黑液在蒸发浓缩相转变过程.当蔗渣黑液中固形物含量接近40%时,黑液聚合物由水连续相转变为聚合物(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连续相.此时,黑液由凝固点(冰点)温度过渡到玻璃化转变点温度,相应地,黑液物化性能如粘度等变化很大.

  • 标签: 蔗渣浆黑液 示差扫描量热法 蒸发浓缩 相转变 聚合物 造纸
  • 简介:对光叶楮杆芯APMP制浆过程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表明:用光叶楮杆芯制APMP浆料,在热水预处理后得率下降高达5百分点,这与光叶楮杆芯水溶液抽出物含量高有关.热水预处理阶段得率降低是由于部分苯-醇抽出物、1%NaOH抽出物和水抽出物及少量低分子戊聚糖溶出造成;在化学处理阶段和磨浆过程得率降低主要是碱性条件下,1%NaOH抽出物、戊聚糖和木素部分溶出结果.含量高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戊聚糖以及洗涤过程薄壁细胞和细小纤维流失,是导致光叶楮杆芯APMP浆料得率偏低原因.

  • 标签: 光叶楮 APMP 化学成分
  • 简介:在实验室通过纸页成形、压榨、干燥模拟造纸过程,研究了CEH和DQP两种漂白蔗渣浆循环回用过程纸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DQP漂白浆比CEH漂白浆有较好循环回用特性。

  • 标签: CEH DQP 漂白浆 循环回用
  • 简介:系统研究了旧报纸碎浆过程释放溶解与胶体物质(DCS)。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在碎浆过程产生碳水化合物、树脂酸和脂肪酸,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测定了木素含量。结果表明,DCS溶解性物质占较大比例,碎解过程释放出最多糖类是木聚糖,而亲脂性抽出物树脂酸含量高于脂肪酸含量,DCS木素主要以溶解木素形式存在。

  • 标签: 旧报纸 溶解与胶体物质(DCS) 碳水化合物 树脂酸 脂肪酸
  • 简介:本文通过对打浆过程机理进行分析,报据比边缘负荷理论,利用等效概念.建立了打浆过程双变量模型并探讨了模型正确性,模型为实现打浆过程自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打浆 过程 数学模型 正确性 边缘 变量
  • 简介:在不同水解温度和时间下对相思木进行水预水解处理,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水解液单糖和低聚糖含量以及水解物料中葡萄糖和木糖保留率,以研究水预水解温度和时间对相思木半纤维素水解溶出和解聚行为影响。结果表明,水预水解温度170℃、水解60min时,水解液总低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17.29g/L,其中低聚木糖含量为12.45g/L;水预水解温度170℃、水解80min时,水解液总糖含量达到最大值25.86g/L。水解液总低聚糖和总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再提高水解温度和延长水解时间,虽然可提高原料中半纤维素溶出量,但水解液总低聚糖和总糖含量降低。

  • 标签: 水预水解 相思木 半纤维素 低聚糖
  • 简介:概述了制浆造纸过程溶解物质与胶体物质(DCS)生物控制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论述了真菌和不同生物酶在控制DCS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DCS生物控制技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溶解与胶体物质 白水 果胶酶 脂肪酶 漆酶
  • 简介:以马尾松为原料提取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同时模拟硫酸盐法蒸煮过程,采用蒸煮方法对LCC进行处理,对处理后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研究马尾松LCC结构变化,探讨其在硫酸盐法蒸煮过程LCC形成和降解情况。研究表明:马尾松LCC碳水化合物在蒸煮过程大部分是不稳定,容易发生降解,而蒸煮产物中含有对碱稳定LCC结构,也含有新形成LCC结构,这种新形成LCC是5-5缩合型木素结构与木糖形成以苯甲醚键连接LCC结构,对碱非常稳定。

  • 标签: 马尾松LCC 硫酸盐法蒸煮 碳水化合物
  • 简介:对旧报纸浮选脱墨过程油墨粒子变化和纤维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化学脱墨碱和脱墨剂作用机理,研究了2种自制脱墨剂应用效果,并与进口脱墨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碱对于旧报纸油墨粒子剥离具有非常重要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促进碱液作用,并有助于剥离下来油墨粒子与纸浆悬浮液分离;而未能脱除下来油墨和进入纤维表面凹陷油墨分别是白度较低和长纤维尘埃度较高主要原因.实验结果还表明自行研制脱墨剂脱墨效果已达到进口脱墨剂水平.

  • 标签: 旧报纸 浮选脱墨 油墨粒子 纤维特性 脱墨剂 应用效果
  • 简介:对RDH(快速置换加热)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蒸煮液组成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在RDH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蒸煮液NaOH和Na2S含量均下降,但蒸煮液硫化度升高.与常规KP法相比,在整个脱木素反应过程,RDH蒸煮液有效碱浓度分布较均匀,蒸煮液Na2S浓度较高,尤其在大量脱木素开始阶段(此时蒸煮液Na2S浓度是常规KP法蒸煮时2.88倍),因而RDH法蒸煮能够深度脱除木素.与常规KP法蒸煮废液相比,在废液粘度相近条件下,RDH法蒸煮废液有较高固含量,有利于黑液碱回收.在RDH硫酸盐法蒸煮经过次完整循环置换蒸煮周期后,温黑液槽和热黑液槽内黑液组成基本保持稳定,可为后续进行连续置换加热蒸煮提供良好前提条件.

  • 标签: RDH法蒸煮 常规KP法蒸煮 蒸煮液组成 纸浆 制浆
  • 简介:基于机理分析,本文研究了间歇蒸煮过程建模问题,为了实现计算机控制、建模时我们仅考虑了本质性因素,略去了次要因素影响。在所建立模型基础上,我们讨论了控制策略,控制方案也是根据便于用计算机实现原则确定

  • 标签: 建模与控制 建立模型 计算机控制 控制方案 控制策略 机理分析
  • 简介:在造纸过程,纸幅定量横向分布是衡量纸张质量极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定量横向分布自动控制意义和国内外现状,定量横向分布控制原理,控制系统软硬件结构以及该系统今后发展趋势。

  • 标签: 造纸过程 纸幅 纸张质量 定量 衡量 国内外
  • 简介:本文针对草料间歇蒸煮过程特点。建立了硬度(Kippa值)与H-因子直接相关动态控制模型,给出了这个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并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种适用于大时滞系统,对模型参数不敏感内模控制方案。并对该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间歇蒸煮过程 硬度 敏感 内模控制 适用 实验数据
  • 简介: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了硫酸盐制浆阴离子对304不锈钢孔蚀影响。结果表明,介质氯离子和硫离子具有侵蚀性,可以破坏不锈钢上钝化膜,促进蚀孔形成和生长;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抑制不锈钢腐蚀和蚀孔形成,当碳酸根离子浓度达到0.094mol/L、硫酸根离子浓度超过0.014mol/L时,孔蚀可被明显抑制;随着温度升高,在模拟蒸煮液,304不锈钢孔蚀更易发生。

  • 标签: 硫酸盐制浆 不锈钢 孔蚀 阴离子
  • 简介:研究了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对杨木木片进行预水解过程半纤维素溶出规律。结果表明,缓冲溶液浓度(50-150mmol/L)对半纤维素溶出影响较小,而体系pH值(3.0-4.2)影响显著。随着预水解体系pH值降低,水解液总糖和单糖含量逐渐增加,pH值为3.4时低聚糖含量达最大值。与以水为介质热水预水解相比,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可促进半纤维素溶出,抑制糖类物质(尤其是单糖)步降解,可获得更多低聚糖和单糖。在缓冲溶液浓度100mmol/L、pH值3.4优化条件下,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预水解液中低聚糖和单糖含量分别为6.47g/L和2.47g/L,降解产物乙酸和糠醛含量分别比热水预水解减少了46%和47%。

  • 标签: 杨木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预水解 单糖 低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