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1方便面的营养情况在2005年FIC的会议上,汇香源就《方便面营养化和实用新技术》作了专门的技术报告,提出:方便面就是方便食用的面条,推动面条的营养化,已成为众多厂家、消费者与科技工作者首要的任务与方向。方便面是主食食品的工业化产品,实现营养化是最终的目标,应贯彻谷豆互补、谷肉互补、谷莱互补的健康营养理念,弥补小麦面条在营养方面的缺点,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营养的合理需求。

  • 标签: 工业化产品 制备技术 营养化 方便面 呈味 应用
  • 简介:目的用免疫分析法检测水产品中无色孔雀石绿残留,研究无色孔雀石绿人工抗原的制备及其鉴定。方法用混酸法对无色孔雀石绿进行衍生化,连接上氨基基团,再经重氮化法与载体蛋白相结合,制备人工抗原。结果对无色孔雀石绿中间合成产物的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氨基产物中,无色孔雀石绿占51.83%,单氨基加成的无色孔雀石绿产物占40.48%,二氨基加成的无色孔雀石绿产物占7.69%。采用紫外法和Bradford法测定,人工抗原中无色孔雀石绿与载体蛋白的结合比为18∶1~23∶1。结论合成的人工抗原属于高质量的人工抗原

  • 标签: 无色孔雀石绿 烷烃类 抗原 疫苗 合成
  • 简介:为了解赣榆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人群中低浓度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发光分析技术(MEIA)测定8002例健康人群血清HBsAg阳性及其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结合PCR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共检出HBsAg阳性369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85例,占总数的1.06%,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0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38例(44.70%);1~2μg/L的有15例(17.64%);2~5μg/L的有32例(37.65%).对上述低浓度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和"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0.59%);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1.7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果显示低浓度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 标签: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健康人群 低浓度 血清 测定 HBsAg
  • 简介:采集饭馆各物品共502份标本,用RPHA法监测HBsAg。在饭馆各物品中均检出HBsAg阳性,平均HBsAg阳性率13.75%,私营个体饭馆的HBsAg阳性污染程度高于国营集体饭馆(X~2=4.04P<0.05),直接入口用品中茶具污染明显高于餐具(X~2=6.40P<0.025结果说明:在食品卫生工作中的一冲,二洗,三刷,四消毒在总体上还未达到消毒目的,存在着一定的死角,如不及时纠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可能要大幅度上升。

  • 标签: 污染状况调查 乙肝表面抗原 食品卫生工作 餐具消毒 肠道传染病 灭菌生理盐水
  • 简介:以荔枝核为原料,经过粉碎,采用传统中药水煎法制备得到荔枝核水物。通过测定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水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养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来评价水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通过侧定抑菌圈直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研究的荔枝核水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荔枝核水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对DPPH.、.OH、O2^-.的IC50分别是0.1819mg/mL、16.3652mg/mL、31.6767mg/mL。同时荔枝核水物表现出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通过抑菌实验,得出荔枝核水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效果。当水物的浓度为3.125%,抑菌圈直径为8.8±0.58mm。荔枝核水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 标签: 荔枝核 水提物 抗氧化 抑菌
  • 简介:桦褐孔菌水物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作用,采用霍恩氏法,记录小鼠死亡情况,并分析体重变化、脏器比重、谷丙转氨酶活性(ALT)、谷草转氨酶活性(AST)、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进而对桦褐孔菌水物的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水物对小鼠的经口毒性LD_(50)&gt;10.00g/kg·BW,存活小鼠活动正常,体重、脏器比、ALT、AST、BUN、CRE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桦褐孔菌水物属实际无毒级物质,且具有一定食用安全性。

  • 标签: 桦褐孔菌 霍恩氏法 急性毒性 LD50
  • 简介: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奶质量”,并强调要“把提高原料奶的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总数”。就全国而言,目前奶牛规模养殖的比重只占30%左右,因此,加快推进养殖环节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逐步解决奶牛养殖规模小而散的问题,是一个相当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 标签: 食品 体细胞数 白细胞 营养
  • 简介:主要探讨了应用透性化细胞乳糖酶制取低乳糖乳的工艺条件。实验证明:透性化细胞乳糖酶的最适pH值为6.6,最适温度为39℃。加入0.5‰透性化细胞乳糖酶在39℃水解2h或8℃水解12h均可使牛乳中乳糖水解率达60%以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 标签: 透性化细胞乳糖酶 低乳糖牛乳 生产工艺 乳糖水解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谱系选择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S)神经分化的特点,建立ES细胞体外神经分化的模型。方法通过悬滴和悬浮培养、Nestin阳性筛选培养、神经样细胞增殖培养以及神经细胞分化培养的方法,建立体外诱导未分化的ES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观察各神经分化及各阶段的ES细胞形态,并通过RT-PCR以及荧光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各分化阶段ES细胞神经特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特点;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各阶段分化细胞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能力。结果随着分化培养阶段的延长,分化的ES细胞中可见大量神经样细胞出现,分化末期可见清晰的神经元结构(包括突触);分化早期,仅有部分神经细胞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且表达水平低,随着培养阶段延长,特异基因和蛋白均表达,且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水平在未分化和分化早期细胞中未检出,分化的中后期可检测出并呈现随分化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建立的体外谱系选择培养方法可诱导ES细胞分化获得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细胞,可为神经发育毒性研究提供模型。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谱系选择法 神经分化 体外试验 毒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锶矿泉水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分泌的影响,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HUVEC细胞分为2、4、6、8mg/L锶矿泉水(SMW)组和双蒸水(DDW)组,以4×104个/ml的浓度接种于培养板中,18h后,换成条件培养基培养至96h。分别于24、48、72和96h时,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培养72h的细胞分别用苏木素染色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以及用BCA蛋白化验试剂盒测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培养72h后,2和4mg/LSMW组细胞增殖速度快于DDW组(P〈0.05);8mg/LSMW抑制HUVEC增殖(P〈0.05);培养至72h时,各浓度的SMW组细胞分泌VEGF的量较DDW组均降低(P〈0.05),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4mg/LSMW组分泌ET和NO减少(P〈0.05),而6和8mg/LSMW组分泌增多(P〈0.05),但同一浓度下,ET和NO分泌变化呈正相关。4mg/LSMW组NO/ET值增大(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锶矿泉水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影响内皮细胞ET和NO分泌,降低血管紧张性。VEGF并不直接参与锶矿泉水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 标签: 矿泉水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酒精暴露下对人原代培养肝细胞中CYP2E1依赖的毒性作用和氧化损伤.方法分离培养人原代肝细胞,以25~100mmol/L乙醇作用于人原代肝细胞9h及100mmol/L乙醇作用于人原代肝细胞0~24h后,检测人原代肝细胞中CYP2E1的含量,并研究100mmol/L乙醇作用于人原代肝细胞0~24h后,天冬氨酸转胺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的释放量及肝细胞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急性酒精暴露导致人原代肝细胞中CYP2E1的释放增加,并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在100mmol/L乙醇作用下,AST和MDA明显升高,在0~24h内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而GSH含量在6h后明显降低.结论100mmol/L乙醇急性暴露可导致人原代培养肝细胞明显的氧化损伤,这种损伤与CYP2E1活性的变化直接相关.

  • 标签: 酒精 人原代培养肝细胞 氧化损伤 CYP 2E1 毒性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交链孢菌酮酸(TeA)和腾毒素(TEN)4种交链孢毒素对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体外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Het-1A用不同浓度的4种交链孢毒素处理,分别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VFITC/PI)双染法、PI单染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Het-1A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交链孢毒素对Het-1A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54.31、43.38、121.91和141.96μmol/L,均可引起细胞凋亡,并可通过引起G_2-M期比例上升而影响细胞的周期分布。AOH和AME可通过剂量依赖增强caspase-3活性引发细胞凋亡。结论AOH、AME、TeA和TEN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诱导G_2-M周期阻滞等对Het-1A产生急性毒性。

  • 标签: 交链孢毒素 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 A 急性毒性 体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