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索伽·玻格姆达赫是一位杰出的玻璃艺术家。1974,她在马萨诸塞艺术学院获得BFA学位。然后在瑞典的Orrefors玻璃工作室做研究工作。1983年,她在美国的西雅图建立了自己的热玻璃工作室,直到现在她仍在那里工作着,并从事教育活动。

  • 标签: 玻璃艺术 吹制技法 索伽·玻格姆达赫 艺术创作
  • 简介:技术是利用玻璃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可塑性的特点,使用铁管从炉中挑出玻璃料,从铁管的一端吹气,另一端的玻璃料即被吹成球形,同时通过剪刀、模具等工具来塑型。操作通常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

  • 标签: 玻璃料 成球 温度范围 模具 操作 可塑性
  • 简介:学历2001澳洲国立国家大学ANU视觉艺术/玻璃硕士。现职玻璃个人工作室/全职创作,莺歌高职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兼任专业玻璃讲师。专业经验1995—1996立人玻璃产品设计。1996—1999琉园设计部/工房专业讲师。

  • 标签: 玻璃艺术吹制家 王铃蓁 玻璃产品 玻璃吹制工艺
  • 简介: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生活着这样一对夫妻:男的是个泥瓦匠,有一手好手艺,成天乐呵呵地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着,妻子则是个红脸膛的高个子女人,她没有工作,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收拾房间、做一桌热乎乎的饭菜、小跑着将两个调皮的孩子拉到身边来。

  • 标签: 村庄 加利福尼亚州 脚手架 生活 房间
  • 简介:人工玻璃器皿以它独有的晶莹剔透、高雅清新,以及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于一体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对它的喜爱。而色釉粉的使用使其更加富有韵味、美感。

  • 标签: 釉粉 吹制 人工 制作 花瓶 玻璃器皿
  • 简介:1、玻璃加热炉所有加热炉都装在焊接钢管上并有分裂门。小一点的炉有一扇分裂门。大些的有两扇。可随用随开。加热炉中部是一个2300华氏度浇铸的真空陶瓷纤维管,外置一层高温陶瓷保护膜。这种炉能快速加热并且燃烧彻底,门是由3000度的火浇铸的绝缘体。

  • 标签: 玻璃设备 进口设备 艺术家 吹制 高温陶瓷 加热炉
  • 简介:戴尔·奇胡利,使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且把自己喜欢独处的工作环境拓展到了一个有协作精神和劳动分工的团体,为此,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他的贡献超越了国界,无论是在玻璃工作室运动,

  • 标签: 戴尔·奇胡利 吹制玻璃 玻璃行业 光学模子 艺术大师 玻璃艺术
  • 简介:戴尔·奇胡里(DaleChihuly),使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且把自己喜欢独处的工作环境拓展到了一个有协作精神和劳动分工的团体,为此,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他的贡献超越了国界。无论是在玻璃工作室运动,还是在整个玻璃加工领域.他的成就均影响了同时代的玻璃艺术。他带领的创作小组促进了雕塑艺术的全面发展,给世人以美的享受,使他成为玻璃领域的领导者。戴尔·奇胡利并不局限于对小范围珍贵物品的创作,而是自由的在整个雕塑王国中遨游。

  • 标签: 玻璃艺术 戴尔 吹制 艺术家 国际 音乐
  • 简介:达赤1968年从密苏里大学毕业后又在澳大利亚Bregenz的瓦格纳学院,学习了一年的艺术和艺术历史。20世纪70年代早期,他开始在木头上雕刻,他的风格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并且作品主要也经常是以大多数人的共识与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出现。

  • 标签: 吹制艺术 夫妇吹制 赤夫妇
  • 简介:上帝送给人类的最佳礼物。色彩艳丽而不浮华,透明亦不透明;神秘而单纯,坚硬却脆弱,冰冷又充满热情。折射光的同时也改变着光。宁静中蕴涵着生命与力量。变幻莫测又饱含理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视觉欲望,给人最高层次的视觉享受。

  • 标签: 作品赏析 艺术 吹制 不透明 折射光 人类
  • 简介:杰伊·冯·科夫勒1948年8月23日出生在阿根迁的布宜诺艾丽斯。6岁的时候,他在创作第一个水彩系列时,开始表现出对艺术的强烈兴趣。在中国,日本和欧洲接受教育的时候,他天生的创造性得到了良好的发挥,1965年,杰伊被征募为海军陆呀队士兵,并

  • 标签: 阿根廷 吹制艺术家 杰伊·冯·科夫勒 艺术作品
  • 简介:MihoHigashide是一位住在日本中陆西部的玻璃艺术设计者和制作者,为室内装潢和建筑创作高质量的窑玻璃。她创作的玻璃或是有限的(一次性)的产品或是某种场合特用的产品,运用热熔和退火方法制作出三维窑制作品,然后运用多种表面装饰技术加以修饰,例如:镜面涂层、喷砂、雕刻、砂轮打磨等技术。

  • 标签: 玻璃艺术 表面装饰技术 反光 熔制 建筑创作 室内装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