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山仔水库水体中藻类数量、种群结构、叶绿素-a含量及一些水质理化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1)藻类的生长呈现季节性的变化,叶绿素-a含量与水环境中藻类的数量、氨氮、pH值、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2)该水已富营养化;(3)富营养化对水处理造成不利影响.

  • 标签: 藻类 叶绿素-A 相关性 富营养化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AOC的概念,检测意义,检测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了福州几个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中AOC指标值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用AOC指标评价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AOC 定性关系 水质 生物稳定性 检测意义 相关理论
  • 简介:本文根据九龙江北溪甲藻水华事件中各水质因子的监测结果,对各水质因子与叶绿素a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水华发生时各水质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寻求影响水华程度的关键因子,并提出今后甲藻水华时应增加水质监测因子的选择,以及时空布点采样的建议。

  • 标签: 甲藻水华 水质因子 叶绿素A 监测 相关系数
  • 简介: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过程中南方主要土壤锌释放量与缓冲机理。结果表明,土壤中存在两个缓冲体系,pH值高于3.0时,土壤以初级缓冲体系为主;pH值低于3.0,尤其是离子淋溶量高于或接近CEC值后,次级缓冲体系成为主要的质子缓冲源。淋溶液pH值的降低可加速Zn的释放,从而促进土壤中Zn的淋溶,但Zn的淋溶同时受到吸附、沉淀与转化过程及土壤初始条件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南方 酸雨区 土壤 Zn释放
  • 简介:运用离子色谱法间接测定水质总硬度。本法与EDTA-2Na滴定法对比,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对标准样品的测定值,在允许范围内,相对误差1.2%。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水质分析 总硬度
  • 简介:研究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最佳提取方法和HPLC的快速测定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1mg/kg,PCBs含量在0.05—0.2mg/kg范围内,土壤中PCBs的回收宰均在80—104%之间,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土壤中其它杂质基本不干扰测定。

  • 标签: 多氯联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土壤
  • 简介:本文对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镍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不同类型土壤消解后赶酸与不赶酸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镍必须赶酸,但赶酸的方法可以简化,并利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图进行了验证。

  • 标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
  • 简介:对吹扫捕集-气质法测定海水水质中甲苯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配制、定容体积和检测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别计算了各分量的不确定度,再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1]结果表明,吹扫捕集-气质法测定海水水质中甲苯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μg/L(k=2)。

  • 标签: 不确定度 甲苯 海水水质 吹扫捕集-气质法
  • 简介:本文应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的硒。本文对样品的消解方式,仪器工作条件,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消除等方面进行探讨。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硒的检出浓度为0.12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4.36%,测定值在标准样品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实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标签: 原子荧光 测定 土壤
  • 简介:本文进行了高压消解和敞口消解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比较实验,采用了高压消解,直接一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样品中微量铅。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2.2%~4.6%,回收率99%~104%,检出限0.054mg/L。

  • 标签: 土壤 原子吸收 高压消解
  • 简介:从2003年富屯溪邵武段水文实测资料、水质例行监测结果以及境内污染源监测结果等方面,定性或定量分析该水域水质氟化物超标的成因,同时针对本地区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防范于未然.

  • 标签: 水质 污染源监测 氟化物 超标 水域 监测结果
  • 简介:使用加速溶剂提取仪(ASE)萃取固体样品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理想的萃取方式。本文利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提供的土壤样品,利用正交设计选取不同的萃取条件,使用ASE萃取土壤样品中的PCBs,结合GC/MS的试验结果,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试验设置的不同ASE萃取条件对土壤样品中的PCBs萃取效率差异不大,三因素中影响萃取效果较大的是溶剂,其次是静态提取时间,而加热温度对七氯以上取代的PCBs萃取效率影响较大。优化后的萃取条件方法重复性较好,方法检出限为10~30ng/kg^-1。

  • 标签: 土壤 ASE PCBS GCJMS
  • 简介:为了能够对鱼塘、河流的水质进行长时间的在线监测,本文设计了一款在线式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灵活多变的传感器接入能力及数据融合性能,可以实时跟踪水质参数的变化、追踪污染源、辅助渔民养殖.系统以STM32F103为核心处理器,包括传感器及数据处理电路,通过RS485/MODBUS协议与PC进行通讯.采集的水质参数包括温度、pH、ORP、电导率、水位等五个常用基本参数.

  • 标签: 水质监测 在线式 多参数 STM32F103处理器
  • 简介:本法选用国家标准物质GBW07423、GBW07425、GBW07427为实验样品,测定其铅(Pb)、镉(Cd)、铜(Cu)、铬(Cr)四种元素的重金属含量。利用全自动消解仪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并进行自动稀释。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对消解过程中的加酸种类、加酸量、预加热、加热时间、稀释等进行了改进设置。实验表明,原方法变异系数范围为0.9~5.9,改进方法变异系数范围为0.7~4.7,在保证了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基础上此法大大节省了批量土壤样品的消解时间,提高了消解效率;使样品受热更均匀,消解更完全;完全满足实验要求。

  • 标签: 全自动消解仪 重金属 改进
  • 简介:绕组温升是安全标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因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呈现某一规律,所以,测试出断电瞬时的电阻值就可推算出绕组温升.由于绕组断开电源后,温度逐渐下降,所以测得的电阻值并不是绕组断电瞬时的电阻值,我们可以通过短时间间隔读取的电阻测量值,利用作图法和回归分析法来确定断电瞬时的电阻值,从而推算出绕组温升.

  • 标签: 绕组温升 变化法 短时间间隔 回归分析法 电阻值 安全标准
  • 简介:本文用稳健统计—迭代法作为水质自动监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两个项目的标样考核数据进行统计,并将不确定度评估结果与相对误差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合格率分别为92.1%、93.4%,氨氮合格率分别为95.1%、96.7%。

  • 标签: 水质自动监测 质控数据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稳健统计—迭代法
  • 简介:建立了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经N-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衍生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在激发波长为365nm、发射波长为470nm处测定。方法添加回收率为89.98-93.20%,变异系数为2.45-7.98%,检测限为0.0004mg/kg。

  • 标签: 阿维菌素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 土壤 残留
  • 简介:本文使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了土壤样品中有效硅含量,工作曲线决定系数R^2达0.9999以上,检出限为0.012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04%-0.0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89%-99.93%。实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线性好,其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都能符合分析工作要求。

  • 标签: 流动注射分析 测定 土壤 有效硅
  • 简介: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技术(GC—FID)分析检测水样中微量2-甲基异茨醇和土臭素的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单、可靠、灵敏等优点。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5ng/L(2-甲基异茨)和2ng/L(土臭素),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大于90%。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我们详细研究了福建闽江下游水样中2-甲基异茨醇和土臭素的浓度变化特征。

  • 标签: 土臭素 2-甲基异茨醇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
  • 简介:通过比较分析正常茭白与灰茭两种膨大表型茎部发育期间的CTK和AB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索茭白茎部菰黑粉菌生长分布与CTK和ABA含量变化的调节关系.本实验以灰茭和正常茭不同发育时期茎部为实验材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简称EuSA)测定实验材料内CTK和ABA的含量,结果表明,灰茭茎部CTK含量峰值出现在孢子形成期,可能与灰孢子的增殖有关,而正常茭出现在分蘖期,可能与茭白组织不断分裂有关;ABA激素在灰茭茎部含量一直较高,在孢子形成期后期达到峰值,正常茭在8叶期和膨大期较高,内源激素ABA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由菰黑粉菌侵染茭白以及大量繁殖引起的.总体上CTK和ABA在灰茭和正常茭白内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 标签: 茭白 肉质茎 菰黑粉菌 脱落酸 细胞分裂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