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在桂林市渔政部门配合下,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前后5次下漓江,采用访问、座谈、开调查会的方式访问调查了漓江8个渔业队和数十渔民,专题了解漓江渔业生产的一些历史和现状,我们能感到这是一次抢救性的调查,因为许多从小在漓江生活的渔民,年事已高,他们反映的情况如数家珍,弥足珍贵,兹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渔业生产 漓江 丰水期 桂林市 枯水期 渔民
  • 简介:漓江(含下游桂江)是西江水系重要支流,其鱼类品种居广西各江河之冠,占全区江河鱼类290余种的50%左右。漓江鱼类鲤科占优势比重达60%,在渔获物组成中相对产量较高。漓江在我国是鱼类研究开展得较早的地方。近年,因漓江鱼类资源极度衰竭而引起世人高度关注。

  • 标签: 鱼类调查 漓江 江河鱼类 渔获物组成 鱼类品种 相对产量
  • 简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16、20、24、28和32℃下测定了当年(体质量0.57~3.82g)和1冬龄(17.39~54.40g)拉氏Phoxinuslagowskii的耗氧率及其昼夜变化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拉氏昼间耗氧率高于夜间,当年苗种耗氧率峰值在中午和傍晚,而成鱼的仅在傍晚;在16~32℃范围内,体质量为(1.72±0.60)g的拉氏耗氧率(OR)随温度(T)升高而增加,其关系式为OR=0.1734e0.2277T(R2=0.9911),窒息点在1.53~1.65mg·L-1之间,平均(1.59±0.04)mg·L-1;在20~24℃下,拉氏(0.77~52.4g)耗氧率(OR)随体质量(W)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其关系式为OR=0.3248W-0.2206(R2=0.8076),窒息点在1.10~1.55mg·L-1之间,均值为(1.29±0.19)mg·L-1。

  • 标签: 拉氏 耗氧率 窒息点
  • 简介: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3龄太门哲罗鱼(Huchotaimen)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为研究其生长指标提供选择性状。经统计分析表明:3龄太门哲罗鱼全长(正)、体高(X1)、眼径(X7)和尾柄长(X6)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969、0.651和0.547,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全长〉体高〉眼径〉尾柄长,4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高达0.980,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拟合方程为y=-2777.45+167.485X3+50.90X1—53.46X7+145.56X6。

  • 标签: 太门哲罗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 简介: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底栖动物具有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性或耐受性,且大部分终生生活在水体里,比较固着,相对位移小、寿命长、形体易于辨认等特点,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已比较普遍地运用底栖动物的一些种类来监测水体污染,评价水质。

  • 标签: 动物调查 漓江 水域生态系统 底栖动物 水体污染 相对位移
  • 简介:采用通径分析方法,以体质量为依变量,其他主要形态性状为自变量计算了6月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形态特征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和头长间两两呈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各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不同,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611,全长与头长(0.4137)共同对体质量起主要决定作用。所测各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241,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对该阶段赤点石斑鱼进行以体质量为主的选择育种,可以体质量为主,结合全长、体长和体高进行选择育种。

  • 标签: 赤点石斑鱼 生长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 简介:于2015年和2016年在辽宁獐子岛海域(东经124°47′,北纬39°3′)采集活体布氏蚶Arcaboucardi,利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布氏蚶壳尺寸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布氏蚶壳长(SL)、壳宽(SW)及壳高(SH)与湿体质量(WW)、软体部质量(EW)等性状间呈极显著的表型相关(P<0.01),铰合部高(HH)和裂口高(AH)、铰合部高和裂口长(AL)没有显著性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壳长对软体部重直接作用最大,为0.324,壳宽对活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为0.071;壳尺寸性状通过其他性状对重量性状产生的间接影响均大于相应的直接影响;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壳尺寸性状对体积和体质量性状的最优回归方程:WW=21.429+0.26SL+0.379SW+0.348SH+0.148HL(R2=0.935);EW=-8.161+0.081SL+0.161SH+0.156SW-0.07HH+0.06HL(R2=0.898)。本实验可为布氏蚶的生物学研究和遗传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布氏蚶 数量性状 相关性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
  • 简介:<正>黄鳝又名鳝鱼、罗鱼、田鳝等,隶属于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为亚热带鱼类,在我国分布广泛,除青藏高原外其它水系均可养殖。黄鳝肉厚刺少,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具有良好的药用功能,是社会公众喜爱的水产品之一。开展黄鳝健康养殖对于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增加优质

  • 标签: 健康养殖技术 热带鱼类 合鳃目 鳝种 网箱养殖 水泥池
  • 简介: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实现小康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这一思路,根据厅党组的统一安排,我们对全省渔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感到全省渔业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1、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加快了渔业发展进程。1992年省政府发出“关于大力发展水

  • 标签: 河南 渔业 发展 组织领导 特种水产品养殖 综合开发
  • 简介:水域中的许多浮游动物是众多水生动物和几乎所有幼鱼的重要饵料,在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络和能量转换中,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细菌、浮游植物各自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而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动,又是评估水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动物调查 水域生态系统 漓江 浮游动物 水生动物 能量转换
  • 简介:商丘市渔业资源调查是《河南省渔业资源调查》的主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渔业资源调查》是省财政厅下达的科技专项,目标是在全面系统地开展河南省境内四大水系鱼类和其他主要经济动物区系与资源、水文、气候、水体物理和化学性状、饵料生物等生态基础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各水系生物与生态的现状,摸清渔业生物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渔业生产、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渔业资源调查 商丘市 时空分布特征 生态修复 基础调查 饵料生物
  • 简介:2015年8月在信阳市新县全境开展鱼类资源调查。根据该县水系特点,共设计12个采样点。包括竹竿河、潢河及寨河等淮河一级支流及二级支流和长江流域。本次鱼类资源调查共获得鱼类40种,隶属于4目8科34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82.50%,其次是鲈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总种数的12.50%和7.50%,合鳃鱼目1种,占总种数的2.5%。根据鱼类区系复合体学说,新县鱼类资源可划分为中国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晚第三纪早期鱼类区系复合体、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5个区系复合体。

  • 标签: 鱼类资源 生态类型 物种多样性 区系复合体
  • 简介:水生维管束植物是江河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群数量变动对河流及湖泊水域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资源,在水域水体生产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水生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在水域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上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水生维管束植物 植物调查 水域生态系统 漓江 种群数量变动 资源开发利用
  • 简介:2006年,高要市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定为全省6个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点之一。我市渔业相关部门及省、市专家组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确定以优质罗非鱼及其养殖技术为我市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并分别在我市白土、莲塘、新桥三个主要罗非鱼养殖大镇遴选出100户示范户,共572.6公顷示范面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项目。通过一年的项目实施,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据统计,全市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罗非鱼总产量7644.2吨,平均亩产890公斤;

  • 标签: 健康养殖技术 罗非鱼 渔业科技 示范工程 工程项目 项目实施
  • 简介:1、什么叫做对虾健康养殖目前国内外对虾养殖专家及养殖户都认为针对虾病害的流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那就是进行高健康对虾养殖系统(HHSS)的建立或简称为对虾的健康养殖。该系统具体的措施是将健康亲虾的选育与健康虾苗的培育、养殖环境的综合调控、选用高效优质的饲料及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的建立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建立养殖的综合系列工程系统。

  • 标签: 健康养殖 对虾养殖 健康虾 虾病 亲虾 虾苗
  • 简介:虾池经长时间的高强度养殖,底质逐年老化,水质条件下降,细菌丛生,生态环境恶化。以往治理水质、底质恶化的措施,一是养殖过程频繁、大量换水,二是收成后进行清淤。但是,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大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海区污染和水源不足已大大限制了换水的频率和数量,有时甚至出现无水可换的局面。

  • 标签: 换水 健康养殖技术 对虾 养殖过程 海区 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