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曲江县蚕种场始建于1986年,主要负责供应韶关市6县的蚕种.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逐步发展成为生产设施完善,年制种生产能力为普通种20万张的专业蚕种场,并投资兴力了广东省曲江南华营养保建制品厂,开发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项目.

  • 标签: 曲江县蚕种县 企业改革 产品质量 经营管理 经济发展
  • 简介:长期以来,广西蚕茧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产、供、销、管互相脱节,质量竞争意识薄弱,以至生产波动起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茧丝绸行业的发展,生产经营者更是深受其害。要走出困境,稳步发展,必须引入系统管理的观点。并以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为中心,加强宏观控制,改变经营管理混乱、利益互相分割的局面,提高蚕茧生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蚕茧生产 经营管理 广西 茧丝绸行业 生产波动 质量竞争
  • 简介:1989年全省蚕种生产、经营管理会议于最近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州主管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各国营蚕种场主管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的场长、科长和财务主办会计,以及部分乡办蚕种场的负责同志共计110人。会议总结交流了蚕种场经营管理、防治微粒子病、完成生产任务的经验,讨论了加强我省蚕种场经营管理、不断深化改革的意见,进一步研究了控制微粒子病,不断提高蚕种质精的措施,安排了1989年三级蚕种

  • 标签: 蚕种生产 微粒子病 经营管理 原原种 蚕品种 浸酸
  • 简介:岳池县齐福乡五村八社罗昌荣,凭着自己的决心、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承包土地上栽桑养蚕,走出了一条蚕—粮—猪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致富之路,成为我县产茧超吨茧、收入逾万元的“蚕桑状元”。罗昌荣全家六口人,劳力两个,承包耕地八亩,现有桑树11000株,其中密植小桑园4亩,良桑率达95%。1995年养蚕35张,产茧1139公斤,养蚕收入10023.2元,加上良桑穗条、蚕沙、育桑苗等收入,

  • 标签: 规模经营 科技兴蚕 协调发展 岳池县 承包土地 育桑苗
  • 简介:<正>我国历来以“东方丝国”著称于世,丝绸产品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1989年生产厂丝约5万吨,丝织品16万米,丝绸出口创汇18.4亿美元,今年预计超过20亿美元,可见蚕丝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我区是珠江流域蚕丝产区,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生产发展较快,种桑养蚕已遍及40多个县市,缫丝工业也有了发展,生产发展出现较好的势头。但是,单产较低,质量较差,生产效率方面也还远远比不上江苏、浙江等先进蚕区。这种“三低”状况不及时改进,产品将会失去竞争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蚕业经营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改变“三低”状况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 标签: 种桑养蚕 桑蚕生产 桑蚕茧生产 用工 蚕具 劳动日
  • 简介:栽桑养蚕,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栽桑模式、养蚕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七十年代主要是四边桑,以大队、生产队集体养蚕,量小面大.八十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四边桑逐步向小桑园、间作桑发展、分户养蚕.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亩栽3000株桑的速成密植桑园,仍分户养蚕,虽然养蚕量、产茧量有较大增加,但质量没有提高,蚕桑生产大起大落,为了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提高蚕茧生产质量和效益,笔者认为,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是今后蚕桑发展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发展重要途径 蚕桑发展 规模经营蚕桑
  • 简介:龙蚕镇位于蓬安县南面,辖16个村,141个合作社,4269户,16870人,耕地面积1053.3公顷,其中旱地520公顷。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到七十年代末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成为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1979年因发展蚕桑成绩突出荣获过国务院嘉奖,当时全镇有桑树175万株,养蚕4568张,产茧14.45万公斤,蚕桑收入48.84万元。八十年代以来,该镇以“巩固提高四边桑,积极发展小桑园,因地制宜发展间作桑”为指导,继续拓宽蚕桑的路子。到1999年底,全镇已拥有桑树690万株,是1979年的3.9倍,建成间作桑园和小桑园483.3公顷,占旱地面积的93%

  • 标签: 蓬安县 龙蚕镇 蚕桑生产 规模经营 持续发展
  • 简介:1茧丝绸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意义茧丝绸业是重庆的传统优势产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在90年代中期后全面陷入低谷.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重庆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10月作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以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载体,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重庆市百万担优质蚕茧产业化工程就是其中之一,融入了规模经济、产业经济和工程经济的丰富内涵.但该产业化工程自实施以来,在经营方式上,仍然以分散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实行产业化经营方式,影响了茧丝绸行业的经济发展和整体效益.

  • 标签: 重庆 茧丝绸生产 产业化经营 业主制模式 “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模式 集约化生产
  • 简介:江津市吴滩镇蚕桑生产朝着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基地化、专业化的新格局,促进了蚕、茧、丝质量的全面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该镇地处丘陵,适宜栽桑养蚕,养蚕一直是当地农民的大宗收入之一.1990年以前,全镇7345户农民中就有6478农户养蚕,但分散零星的生产格局一直形不成规模优势,大多数蚕农养蚕收入徘徊不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镇党政领导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大

  • 标签: 规模经营 蚕桑生产 栽桑养蚕技术 江津市 市场机制 生产格局
  • 简介: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实行综合开发、多层次的利用资源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确立发展经济效益高的产业,是当前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水平的重要任务。对发展有销路的产业,要与粮食生产密切结合。采取集中发展,集约经营,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质量和总体效益,发展生产力。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已成为当前

  • 标签: 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商品经济 粮食生产 栽桑 作物种植结构 农村经济
  • 简介:栽桑养蚕是我们江苏省东台市致富农民的主要项目,茧丝绸是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1万多亩,养蚕农户5.5万户,年产鲜茧12000多吨,拥有缫丝、织绸、服装等深加工企业20多家,行业年产值10亿元,利税5000万元.我们公司系东台市茧丝绸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肩负着全市(除富安外)的蚕茧生产、收购和经营,联结各缫丝及丝绸深加工企业.近年来为我市茧丝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先后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茧丝绸行业主管部门的表彰,特别是对我们创建的蚕业合作经济组织及茧丝绸"一条龙"产业化发展的做法,同行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 标签: 蚕业合作经济组织 茧丝绸 产业化经营 江苏
  • 简介:2001年1月11日,市中区安居镇龙眼井村磨滩坝的21户农民户户欣喜若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与安居镇交通街1号的许文签下了为期1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合同约定,100亩土地由许文栽桑养蚕,21户农民的上交款按国家下达的金额每年由许文交纳65%,另外给每人谷子300斤.合同户的在家人员可优先为许文打工,每天可挣10元.最先当上打工仔的是70岁的詹菊先等几位老太婆,帮许文管理幼苗,一月结算她领了80元钱,硬让她激动得流泪.这般年龄还可以不挪动脚步,跨出门槛就可挣钱的事,破天荒不曾有过.磨滩坝的大人细娃只要见了他,就要上前同他打招呼,因为他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福音.

  • 标签: 业主经营 业主许文 中区安居镇
  • 简介:原蚕桑园管理是蚕种生产的基础工作,目的是提供优质高产无毒桑叶,是以提高叶质为主,产量为辅、相互兼顾为原则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一些比较适宜本地气候条件、耕作、饲养习惯等的管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园管理 蚕桑园
  • 简介:1施春肥春肥能促进芽、叶生长,不仅能提高桑园春叶产量和质量,而且肥效还可延续到夏秋季,促进桑树夏伐后的发芽和枝叶生长,增加全年桑叶产量.

  • 标签: 桑树 春季 管理工作 栽培技术
  • 简介:四川省和重庆市广大蚕区这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疏于对桑树的管理,出现了大量低产桑树.这些桑树严重制约了亩桑产叶量和亩桑经济效益,挫伤了蚕农积极性.抓住今冬这段时间,对低产桑树进行改造、规范化管理,无疑对提高明春桑叶产量将起到直接作用.现将低产桑树冬季改造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 标签: 桑树 冬季管理 产叶量 嫁接更新 桑叶产量 改造管理
  • 简介:根据蚕种生产的特殊性,针对乡办种场管理的现状,我们认为应当按照“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监督检查”的原则,加强乡办种场的行业管理。一、问题的提出蚕种生产是蚕业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关系到我省蚕业优势的发挥,关系到我省“八五”目标的全面实现。其中乡办种场承担着繁重的制种任务。但是,由于各地对乡办种场管理不尽一致,不少地方关系尚未理顺,不仅种场缺乏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导向,而且年度计划衔接差,缺乏行业有效的统筹和协调;各场技术不规范,技术开发处于断层状态;人员变

  • 标签: 蚕业经济 行业发展规划 蚕种生产 监督检查 年度计划 行业管理
  • 简介:果桑是以产果为主、果叶兼用的桑树统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目前推广的果桑系列新品种有红果1、2号和大十、白玉王等.种植果桑是广大蚕农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另一条好门路.但由于果桑生长特性及生产用途与其他桑略有不同,因此在栽培方法上也有所区别.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标签: 栽培方法 果桑 管理 系列新品种 部分地区 生长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