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离子电极法测定了不同季节桑叶及蚕粪便的含量,回收率满意。并对桑叶含量的高低进行了环境和季节的分析。找准污染途径。同时对夏季桑叶进行不同解荆处理,得到最佳解剂的解效果。

  • 标签: 家蚕 桑叶 氟含量 氟离子电极法 解氟剂
  • 简介: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将耐主产基因导入性状优良的实用品种,并纯合固定,创建了一批耐种质,其2~4龄耐200ppm以上,保持了原型品种的特性,并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

  • 标签: 家蚕 耐氟性种质 抗逆育种 基因结合 主效基因
  • 简介:浙江省青年学者孟智启在世界上首创性的表现,使长期困扰我国乃至世界家蚕生产的中毒的防治研究出现曙光。他在日本九州大学学习时,通过不断观测发现,从家蚕中肠分离出的活细胞在受氟化物攻击时,其内部的钙离子明显下降,而钙离子是动物中枢神经向器官传递信号的载体,真正明确了家蚕中毒的机制。

  • 标签: 氟中毒 钙离子 防治研究 中枢神经 氟化物 活细胞
  • 简介:家蚕的耐性不仅随其龄期、世代的不同有差异,也与其品种的不同和健康性有关,其耐性主要由微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或耐显性主效基因控制,选用耐性强的品种作亲本,结合耐性与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运用科学的遗传育种方法选育出高耐性家蚕新品种,是解决氟化物对蚕业生产危害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家蚕耐性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家蚕 氟中毒 耐氟性差异 耐氟遗传规律 耐氟遗传育种
  • 简介:家蚕新品种“桂蚕F95”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广西“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育成耐性强的强健性夏秋用新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性。2007年4月,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本文详细介绍该品种主要性状,供蚕种生产、推广参考。

  • 标签: 家蚕 耐氟品种 桂蚕F95 性状
  • 简介:为了探讨离子在雌雄家蚕中肠和头部的吸收累积情况,以家蚕耐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按照常规方法饲养到5龄起蚕时,对2品种家蚕进行雌雄鉴别,并将其分区饲养。添组喂食经200mg/kg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另设清水对照组,检测不同性别家蚕中肠和头部离子浓度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中肠中,对照组734和T6雄蚕离子浓度分别高雌蚕1.20倍和1.03倍,添组734和T6雄蚕均是雌蚕的1.05倍。734雄蚕添组是对照组的1.67倍,而雌蚕添组是对照组的1.58倍。T6雄蚕添组是对照组的1.22倍,而雌蚕添组是对照组的1.20倍。在头部,对照组734和T6雄蚕分别是雌蚕1.39倍和1.08倍,添组734和T6雄蚕分别约是雌蚕的1.10倍和1.03。734雄蚕添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组是对照组的1.39倍。T6雄蚕添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组是对照组的1.03倍。两种组织中,均表现出雄蚕中的离子浓度高于雌蚕的。

  • 标签: 家蚕 氟化物 中肠 氟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