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组成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放牧方式和强度对家畜和草地的影响、高寒草甸地区人工草地建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为了保护草地植物多样性及获得较高草地生产量,应使草地承受适当的放牧压力。

  • 标签: 放牧强度 植物组成 植物生物量 高寒草甸
  • 简介:本文研究了5-8月龄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植株主根直径移栽成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主根直径移栽成活率呈三次曲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1125.7x3-1656x2+637.7x-19.14,R2=0.97。由回归方程解出,当主根直径为0.263cm时,华北驼绒藜群体移栽植株的平均成活率达到最大值54.51%。较小主根直径的植株和较大主根直径的植株移栽成活率均较低。同时表明,在环境因素作用下,主根直径较粗的华北驼绒藜在低气温时移栽,成活率相对较高。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主根直径 成活率 曲线回归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三个典型红砂群落的红砂水势日变化及其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分析红砂水势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红砂,叶水势存在差异。最高水势值出现在早晨和黎明前后,为-14.69Mpa和-14.26Mpa。最低水势值出现在正午前后,为-18.52Mpa。红砂的叶水势值早晚变化不明显,说明红砂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不同样地红砂的叶水势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三个样地的红砂水势土壤水势差异性显著,均表现为:Ⅰ号样地、Ⅱ号样地〉Ⅲ号样地。

  • 标签: 红砂 叶水势 土壤水势
  • 简介: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苏尼特左旗草原大范围草地生物量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了荒漠化草原生物量的变化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生物量的决定因素是降水、温度关系呈正相关,0~50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容重也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对于荒漠化草原而言,气象要素尤其是降水条件是草原生物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 标签: 荒漠化 生物量 气象因子
  • 简介:利用河南县牧气观测资料,根据垂穗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牧草的再生能力积温、草原干湿指数、产草量的关系,可作为科学利用草场,合理轮牧的依据。

  • 标签: 牧草再生能力 草原干湿指数 轮牧
  • 简介:通过对铁卜加地区气象因子蝗虫发生量的回归分析表明,该地区蝗虫发生量4~5月份的地温极为相关,其相关系数Y地温=0.951

  • 标签: 蝗虫 发生量 地温 相关
  • 简介:生物固氮对自然界的氮素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估计,每年全球的生物固氮量为175×10^7t,是工业固氮的3倍。其中农田固氮约为9×10^7t,而根瘤菌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能力居各类固氮体系之首,约为3.7×10^6t。近年来,共生固氮资源的人工开发利用成就显著,花生、大豆、紫云英、三叶草、直立黄芪、苜蓿、红豆草等根瘤菌接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 标签: 共生固氮作用 根瘤菌接种 豆科牧草 知识 生物固氮 大面积推广
  • 简介: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国传统中药,其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蒽酮类、二苯乙烯类、鞣质、有机酸及多糖类等。经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的药理作用包括泻下、抗菌、抗炎、抗肿瘤、改善肾功能、利胆、保肝、利尿、抗凝血、促智、抗衰老、清除氧自由基、免疫调节、毒性等多种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大黄 有效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两种取样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不同取样方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在不同样方间的变化为4-17种/m^2。样线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9-10种/m^2,空间变化的结构比随样线长度的增加整体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在样线长度为1500m时最小,采用样线法取样时样线长度应该在1500m-2000m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11-12种/m2,样地法取样时结构比随样地面积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随样地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样地取样面积在6400m^2-8100m^2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会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获得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信息,更能够全面地反映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

  • 标签: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空间异质性 取样方法
  • 简介:本文利用2007-2011年锡林浩特牧草营养成分数据,及同期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数据,分析了牧草营养成分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7-2011年,粗纤维含量由低于20%的含量增加到接近40%,灰分含量由10%下降到5%,粗蛋白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变化在3%之内。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三个气象要素中,年日照时数是影响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年均气温是影响灰分含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牧草 营养 气象
  • 简介:通过对甘德、河南两县暖棚养畜试验和观测分析,结果证明暖棚在畜牧业生产中能起到减少成畜死亡率、提高羔羊成活率、具有减少低温危害和减灾作用,为青南牧区牲畜安全越冬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 标签: 暖棚养畜 青南牧区 防灾减灾
  • 简介:高血脂症发病率高,寻找有效、不良反应小的降血脂药物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几种药用植物在治疗高血脂症上有明显作用.将这些植物做一综述,为治疗高血脂症及开发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奠定基础.

  • 标签: 青藏高原 药用植物 高血脂症
  • 简介: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天然草地、人工草地、退化草地数量的统计以及草地类型、分布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草地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十分显著.草地不仅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资源,而且对发展高效、持续的生态农业是不可缺少的.对改善和保护一个地区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草地 生态系统
  • 简介: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会对高寒草地土壤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为探讨高寒沙化草地鼠洞周边土壤在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特性的变化,本研究对若尔盖高寒沙化草地土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寒沙化草地鼠洞洞口不同土堆高度下,土壤pH,有机碳,速效氮和全磷含量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而洞口周边土壤侵蚀深度对土壤特性有一定程度影响。当土壤侵蚀深度>15cm时,土壤pH值增加,而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和全磷含量有所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会对高寒草地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沙化草地 高原鼠兔 土壤特性 侵蚀强度
  • 简介:青海省同我国其他西部省区一样,其绝大部分地区是农村(牧区).西部的落后和贫穷主要集中在农村(牧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最大的差距也在农村(牧区).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在支撑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青海省农业综合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作用和战略任务进行了论述.

  • 标签: 农业综合开发 西部 发展
  • 简介:白茎盐生草,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内陆荒漠或半荒漠地区的一种耐盐植物,植株粗灰分含量高达36.48%。可在土壤全盐含量0.5%~1.0%的盐碱地或遭受人为破坏的盐碱荒漠上旺盛生长,盖度大,生物量高,植株体内积聚大量盐分,烧灰制成生物碱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利用,是被人们利用最早的盐生植物。白茎盐生草的聚盐特性在盐碱地治理和防治次生盐渍化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种植白茎盐生草,植株对盐碱的吸收和外携,达到拔盐抽碱的治理目的,植株处理所获得的盐分制成生物碱加以利用,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生物措施之一。

  • 标签: 白茎盐生草 盐碱地 拔盐抽碱 生物治理措施
  • 简介:猴头菌作为一种药食兼用菌,在治疗消化道疾病、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肿瘤等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作用也很明显。猴头菇食药用价值为猴头菇产品的研发开通了一条新的道路,可以将猴头菇发展成一条产业链。例如:生产各种猴头菇泡腾片,猴头菇冲剂,猴头菇食品等。因此,猴头菇产品的开发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 标签: 猴头菇 经济价值 药理作用 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