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心理一系列新进展的分析,探讨了心理正在经历的从物理学隐喻向生态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末出现的主体间性理论、叙事心理、超个人心理、积极心理、进化心理、社会建构论心理等一系列心理新领域,以及人格心理、文化心理、社会心理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可以放在“生态主义的心理”(ecologisticpsychology)这个大概念之下去理解.生态主义的心理把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运用到心理研究的所有领域中,是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变.心理的学科建设也应当具有生态主义的视角,应当对科学与人文、定性与定量、行为观察与内省分析等有差异性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兼容并包.因此,所谓生态主义的心理,意味着在对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认识、对心灵世界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索心灵世界的方法这3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思想.

  • 标签: 物理学隐喻 生态学范式 生态主义心理学 生态心理学 生态主义运动 心理学学科建设
  • 简介:该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总结心理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研究以及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心理成果,并探索心理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如何发展自己.通过对文献进行质的分析,得出结论:环境保护工作中亟需心理的研究,而现有的心理中可以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成果很少.虽然在环境心理、生态和绿色心理的研究中,已经开始了对环境保护中的心理问题的研究,但是研究在量和质两方面都很不足.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为服务于环境保护,心理在理论上应采取新的系统和生态学的范式,在实践上应探索具体的环境保护的心理方法.

  • 标签: 环境保护 生态心理学 绿色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 简介:环境心理主要研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活动及生产行为等之间的关系。人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分别解释了人的心理与环境的关系。佛寺选址、佛殿布局和佛像布局的最终意义是为了烘托出佛的威力,使佛在信奉者心中具有高大、威严、慈悲的形象。对信奉者而言,佛寺的一切布局都是外在于他的环境因素,这个外在的环境结合文化因素组成特定的心理场从而影响信奉者的心理和行为;而对佛寺选址、佛殿布局和佛像布局而言,同样也受到建造者社会文化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佛寺建筑布局体现出人的心理与环境关系的复杂性。

  • 标签: 环境心理学 佛寺 佛殿布局
  • 简介:科研院所的绿化景观设计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建设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科研院所的美化水平,还关乎院内科研人员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以环境心理为切入点,采用其涵盖的认知地图、场所观念、领域性研究理论,通过剖析中国林科院院区内的绿化景观现状,分析了科学研究、生活空间、社交场所等绿化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应用特性,以期为增强科研院所的绿化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环境心理学 绿化景观设计 环境认知
  • 简介:环境心理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的环境恶化有关。环境心理由最初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目的在于探索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试图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随着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环境心理取得较快发展。环境心理仍然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环境心理学 人与环境 生态系统 生态危机
  • 简介:依据儿童心理理论,总结儿童年龄分组的特点及其心理行为特征,并通过调查福州儿童公园不同主题空间儿童活动的情况,分析不同主题空间儿童数量分布和儿童年龄分组分布特点,验证主题空间与对应年龄组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耦合性,包括主题空间对儿童心理考虑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具有创意等方面,提出了儿童公园主题空间创造的优化措施:充分考虑儿童年龄分组的心理行为差异性、加强主题空间创意性和成人休憩空间合理融入性。

  • 标签: 儿童心理学 儿童公园 主题 空间
  • 简介:<正>1.收获茯苓从种植到收获,一般需要1年。具体掌握标准是视松木变棕褐色,一踩就碎,基料耗尽,苓蒂松动,浆汁比以前更少,即可收获。成熟后的茯苓呈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重量从几十克到数十公斤不等。2.加工方法(1)先把收获后的茯苓刷净泥沙,地面铺上稻草或麦秆,堆放在不通

  • 标签: 茯苓 加工方法 收获后 扁圆形 浙江省宁波市 泥沙
  • 简介:笔者在介绍了中越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发展,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围绕木材加工产业,阐述了中越两国各自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并就中越两国在人造板生产和贸易方面的合作发表了意见.

  • 标签: 中国 越南 木材加工 贸易 合作
  • 简介:结合海南木材经营加工的现状,分析木材经营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推进全省木材经营加工和管理的基本对策。

  • 标签: 海南 木材 经营 管理 对策
  • 简介: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它以不同于其它茶类的茶树品种、采摘标准和加工方法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风格。乌龙茶因具有自然的花、蜜香气,醇爽清甘的滋味和青蒂绿腹红镶边的茶叶,享誉海内外。

  • 标签: 乌龙茶 加工技术 潮汕地区 半发酵茶 茶树品种 加工方法
  • 简介:计算机界面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成为地理环境的有机组成。网上情绪符号是网民交流情绪感情的从属性符号,构成了网上地方的重要标志,它的产生、类型、感知、传播及表现内容趣味均有其特定的文化地理背景。情绪会号的研究对未来电子商务等有潜在价值。

  • 标签: 互联网 情绪符号 地理学 网络空间
  • 简介:红枣是晋中市的主要干果经济林产品,栽培面积广,产量大,但是在收获期往往遇倒降雨造成大幅度减产。介绍了实施红枣"双调"技术"管理,带动周边枣农致富的经验。

  • 标签: 晋中市 红枣加工业 探讨
  • 简介:英国BBC新闻网2008年3月19日报道:英国环境调查机构(EIA)和印尼环保组织Telapak的一份报告指出,非法木材贸易对东南亚地区最后的原始森林构成威胁。由于越南已经采取措施对本国的森林实行保护,木材加工者将从其他国家获取木材,其中有些木材已加工成户外家具出口到英国。

  • 标签: 木材贸易 加工中心 越南 原始森林 东南亚地区 环保组织
  • 简介:公平是伦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环境伦理学突破传统伦理学的界限,赋予了公平更为丰富的内涵.在环境伦理学中,公平包括人与自然层面上的人地公平以及人与人层面上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其中代内公平又可分为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人地公平的人类基本行为准则是尊重自然原则和责任原则,代际公平的人类基本行为准则是责任原则和合理储存原则,代内公平的人类基本行为准则是权利平等原则、公正补偿原则和合作互助原则.

  • 标签: 环境伦理 人地公平 代际公平 国际公平 国内公平
  • 简介:本文回顾了环境伦理学中权利概念的两个起源,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环境伦理学家们对此概念的争议,说明非人类自然拥有权利的观点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伦理学家们所提出的五种对自然权利概念的替代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 标签: 权利 内在价值 动物福利伦理学 非人类自然 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