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代谢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系受内外环境扰动后(基因的改变或环境的变化),其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变化的科学。代谢组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开发、植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安全等研究领域。本文对代谢组学的形成与发展、植物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认为代谢组学将在烟草基因功能解析、揭示代谢网络调控机理和提高烟草品质等生物技术应用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植物代谢组学 烟草 应用
  • 简介:高温(〉28℃)可引起含N基因的免疫寄主对TMV抗性丧失,导致TMV系统侵染。本研究以枯斑三生(Nicotianatabacumvar.SamsunNN)烟草为研究材料,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系统研究25℃和31℃条件下,TMV未侵染和TMV侵染12h、24h和48h枯斑三生烟草的代谢差异。应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不同温度下代谢产物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MS技术共检测到49种代谢物包括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类、脂肪酸类、醇类以及多胺类等。在25℃常温条件下,TMV侵染枯斑三生烟引起苹果酸、水杨酸、γ-氨基丁酸、脯氨酸和乙醇胺等代谢物含量上调,而在31℃高温处理N基因失活后,TMV侵染导致组织蔗糖和肌醇含量下调、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上调以及伴随氨基酸类含量普遍上调。

  • 标签: TMV 代谢 N基因
  • 简介:本研究尝试采用国际上新兴的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框架并结合传统的生化变种鉴定方法,旨在探究福建省烟草青枯病菌系的构成,从而揭示青枯病的流行规律,为指导烟草青枯病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2008~2009年,分别于福建省南平、三明以及龙岩地区田间烟草病株上分离获得了45个烟草青枯病菌株。经青枯菌演化型复合PCR检测,45个菌株均能够扩增得到片段大小分别为144bp和280bp的两条特异性扩增条带,从而表明全部分离菌株均系青枯菌演化型I型即亚洲分支菌株。继而基于45个分离菌株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氧化利用能力的检测结果,鉴定出其中43个菌株属于青枯菌生化变种III,1个菌株属于生化变种IV,1个菌株属于非标准型生化变种(能利用山梨醇和甜醇,不能利用3种双糖和甘露醇)。该研究结果部分揭示了造成国外引进的烟草品种青枯病抗性水平下降或丧失的可能原因。

  • 标签: 烟草 青枯菌 演化型 生化变种 福建
  • 简介:为明确打顶对烟叶多酚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红花大金元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对移栽后30d(苗期)和85d(现蕾后10d)烟株进行打顶处理,分别检测中部叶(苗期为第4叶位,现蕾后10d为第8叶位)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同时期未打顶处理相比,移栽后30d打顶处理的烟叶中绿原酸等多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AL、PPO和POD活性升高,4CL活性降低,C4H活性无显著差异,PAL1、PAL4和4CL2表达量上调;移栽后85d打顶处理的烟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AL、C4H、4CL和POD活性升高,PPO活性降低,PAL1表达量下调,4CL2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两个时期打顶处理烟叶中PAL2、PAL3、C4H和4CL1表达量均上调。以上结果表明,打顶诱导烟叶多酚生物合成与生育期有关;打顶后多酚类物质含量与PPO活性负相关,与4CL活性正相关。苗期打顶后烟叶中多酚含量降低,主要与多酚类物质的降解速率强于合成速率有关,而现蕾后打顶烟叶中多酚含量升高,主要与多酚类物质的合成速率强于降解速率有关。

  • 标签: 烟草 打顶 生育期 多酚 基因表达
  • 简介:以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样本为材料,通过对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的量化评定以及对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烟叶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外观质量与物理性状;烟叶质量不同评价指标的关系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烟叶质量组间关联上起主要作用的外观质量评价指标是成熟度、叶片组织结构和发育状况,物理性状评价指标是叶片厚度、单叶重和叶质重,化学成分评价指标是烟碱和还原糖,评吸质量评价指标是香气量、香气质和灰色。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来简化烟叶质量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 标签: 烟草 典型相关分析 外观质量 物理性状 化学成分 评吸质量
  • 简介: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以卷烟烟丝化学指标为自变量对小同品牌的卷烟进行判别分析,构建判别甬数,并对判别函数的判别效果进行榆验。结果表明,总糖、pH值、总挥发碱、果糖、葡萄糖、蔗糖、马来酸、柠檬酸、油酸、己酸、辛酸、苯甲酸、癸酸、3-羟基-2-丁酮、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氧化异佛尔酮、金合欢基丙酮、寸拜醇等18个变量进入判别函数,由判刖函数的方差分析可知判别函数具有显著意义;用自身验证法和交睁:检验法对原样品进行网判,同判准确率均为100%,新样品的判别准确牢达到100%,判别效果良好。

  • 标签: 卷烟 烟丝 化学成分 逐步判别分析
  • 简介:依据初步建立的烟叶外观质量、评吸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和对湖南主产烟区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等评价指标进行的评定和检测,研究了烟叶质量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了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定量相关关系,探讨了关于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一些定性和定量描述。

  • 标签: 烟叶质量 评价指标 相关性分析
  • 简介:以文献的试验数据为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多指标正交试验数据的优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多指标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最好要考虑误差(空白列)的影响和进行方差分析,以准确寻找重要试验因素;(2)对于试验效应不显著的因素,不宜与评价指标做相关性分析;(3)不同评价指标下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综合方差分析、因素贡献率和同—因素不同水平效应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结果,确定试验最优水平组合。

  • 标签: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 简介:为验证NtHCT是否参与烟草类黄酮的合成,构建pCXSN::NtHCT超量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NtHCT基因转入野生型烟草三生烟,通过HPLC(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转基因烟草中绿原酸和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比野生型对照提高了6.3倍,类黄酮成份芦丁和山奈酚芸香苷分别提高了41.6和13.6倍,而生长表型未见明显差异。从而证明NtHCT基因不仅参与调控绿原酸的合成,也正向调控了类黄酮的合成。

  • 标签: 烟草NtHCT基因 绿原酸 类黄酮 烟草
  • 简介:为探索卷烟规格对卷烟主流烟气指标检测及判定的影响,建立了标准烟支体积折算法,即以标准烟支的有效燃吸体积为基准对其他规格烟支主流烟气指标进行修正。研究表明:(1)经标准体积折算后,使不同规格卷烟的主流烟气指标有了较为科学的可比性,有利于检测口径的统一;(2)国际品牌卷烟在降焦减害方面要好于国内大部分卷烟产品,但国内少数低焦油产品也已具备了很高的降焦减害水平,说明国内卷烟在降焦减害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可挖。

  • 标签: 主流烟气 体积折算系数 卷烟规格
  • 简介:为明确云南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特点及其主要化学指标适宜范围,定点选取2008年该产区22个乡镇163份C3F烤烟样品,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在确定宣威产区C3F烤烟典型香型风格为清香和清香偏中间香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和典型香型烤烟质量差异的主要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糖碱比、钙、挥发碱、莨菪亭含量对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和典型香型烤烟感官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醚提物、淀粉、两糖差、氮碱比主要影响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铜含量主要影响典型香型烤烟的感官质量。感官质量档次在较好以上的宣威产区典型香型烤烟主要化学指标适宜区间为:总糖:26%~40%,还原糖:20%~32%,总氮:1.3%~2.1%,烟碱:1.2%~2.4%,糖碱比:9~24,氮碱比:0.70~1.30,两糖差:4~10,淀粉:2.0%~6.0%,醚提物:4.0%~6.0%,挥发碱:0.13%~0.31%,莨菪亭:0.08mg/g~0.18mg/g,Ca:1.5%~3.0%,铜:5~25mg/kg。

  • 标签: 烤烟 香型风格 感官质量 化学指标 适宜区间
  • 简介:运用烟草知识对烟叶进行初步分类,以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常规化学指标和烟叶评吸指标为依据,由训练样本集得到最佳的网络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检验样本进行了烟叶品质的识别.提出了利用3层BP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烟叶品质的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烟叶品质识别,结果与实际符合良好.该方法优于传统的识别方法,也优于文献报道的识别误差.

  • 标签: 化学指标 烟叶品质BP 神经网络
  • 简介:为了让卷烟感官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精准把握消费者真实需求,通过网络评论爬取和在线问卷调查两种途径获取代表性卷烟的消费者感官评价数据,采用语义分析法和相关统计学方法,从感官描述词匹配频率和词汇数、指标理解度和几何平均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中式卷烟消费体验感官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研究发现:(1)网络评论分析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的验证结果较为一致,并相互补充;(2)对于一级指标,消费者对描述满足感特征的指标最为关注,其次为舒适感和轻松感;(3)对于二级指标,从消费者关注和感知程度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核心指标,包括"浓郁"、"醇厚"、"刺激"、"柔和"、"清新"、"劲头"、"甜润"、"顺畅"、"余味"、"杂气"、"嗅香"和"细腻"等12个关注多、易感知的指标;第二类为延伸指标,包括"成团"、"丰富"、"绵长"、"透发"、"均衡"和"愉悦"等6个关注少、难以感知和理解、但起到深化和综合作用的专业性指标

  • 标签: 消费体验感官评价 网络评论 问卷调查 指标验证 卷烟 匹配
  • 简介:烟草行业科技重大专项是实现行业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以重大专项所设立的科技项目为评价对象,从科技项目事后评价的视角入手,结合绩效跟踪评价的目的,构建了基于"目标—效果—影响"导向的科技项目绩效表达逻辑模型,提出以"立项决策"、"研发产出与水平"、"目标实现效果"和"项目影响"为绩效跟踪评价的主要内容,建立评价指标框架。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三大类项目出发,分别设计了绩效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开展绩效评价的有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行业重大专项项目绩效跟踪评价和科技成果评价提供启发和借鉴。

  • 标签: 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烟草 绩效跟踪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根据湖南省烤烟生产集约经营中单位种植面积上的投入产出量,活劳动、物化劳动和技术三者的单项投入在总的追加投入中所占比重和相互间配比的差异,以及最终形成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探讨了湖南省烤烟生产集约经营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集约程度可归纳为粗放型、低度集约型、适度集约型和过度集约型;集约形式经历了活劳动集约型、物化劳动集约型、技术集约型和综合集约型。其中集约程度以适度集约型最佳,集约形式以综合集约型最佳,其效果为烟叶产量适中,质量和经济效益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烤烟生产集约经营状况的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集约度、集约量、集约效率的有关计算方法。

  • 标签: 烤烟生产 集约经营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以不同产地、等级的国产白肋烟和马里兰烟为试验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上部和中部样品49份,测定其近红外光谱和烟草特征指标,用一阶导数和平滑处理光谱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各指标检测值也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采用(ProjectionofBasingonPrincipalComponentandFisherCriterion)投影方法分析样品间部位和产地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近红外光谱和特征指标两条途径均可判别烟叶部位与产地;2)根据方差贡献率,最能体现部位特征的因素是生物碱和亚硝胺指标,最能体现产地特征的因素是亚硝胺指标;3)相似性判定可用于工业等级间替代和配方微调。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烟草特征指标 白肋烟 产地 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