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控制烟叶陈化温湿度条件,研究了河南烤烟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其他化学成分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陈化过程中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前期(0~12个月)下降幅度较大,中后期(12~21个月)较缓,此后至陈化结束基本稳定。整个陈化过程中,高温中湿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中温高湿处理,低温中湿下降幅度最小,中温中湿、中温低湿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稍慢,最终各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相差不大。陈化过程中绿原酸与总酚、淀粉、总糖、烟碱、可溶性蛋白质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酚、总糖相关系数分别为r0.01=0.977和r0.01=0.967,芸香苷烟碱、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总酚相关系数r0.05=0.722。

  • 标签: 温湿度条件 陈化 烤烟 多酚类物质 化学成分
  • 简介:、致烟农信宣传今年烟叶收购面临新形势、政策和要求,确保烤烟工作顺利运行,维护广大烟农利益。二、烘烤技术培训全面落实三段四步式烘烤工艺(三段:变黄、定色、干筋,四步:黄片阶段、黄筋阶段、干片阶段、干筋阶段)。

  • 标签: 烟草 烘烤工艺 烟叶收购 技术培训 烤烟
  • 简介:为更好地收集烟叶生产线信息,提高烟叶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基于日照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从分析烟叶生产技术员工作内容入手,设计开发了烟技员手机APP。该软件覆盖整个烟叶生产周期,有效汇集烟技员工作阶段数据,可形成从面积落实到采收烘烤完整信息化工作档案,进而汇总形成覆盖全市烟叶生产大数据库。通过该软件,烟技员可随时查看前期工作记录以及上级发布政策、文件、通知和生产技术资料,管理部门也能够随时了解生产线实情,并可利用视频通话和GPS定位等功能现场调度线工作。该软件为烟叶信息化解决“最后公里”提供了可借鉴操作方案。

  • 标签: 烟叶生产 信息化 大数据 烟技员 APP 烘烤
  • 简介:不同土壤烟草根系干重变化趋势相同.即打顶以前缓慢增加,打顶至圆顶期迅速增加,并于圆顶期达到最大根重,并且砂姜黑土>潮土>褐土,圆顶期以后迅速减少.褐土根重前期增加较快,中期较慢,后期减少也慢,根重变化相对缓和;砂姜黑土根重前期增加缓慢,中期较快,后期衰老也快,根重变化相对剧烈;潮土居中.不同土壤烟草根系总长度旺长前增加缓慢,旺长期至圆顶期增加较快,圆顶期以后仍有少量增加.圆顶期烟根长度差异最大,且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烟草根重、根长、根表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垂直分布均为:0~20cm>20~40cm>40~60cm>60~80cm,且0~20cm耕层各项指标远远大于其他土层之和.不同土壤根重垂直分布特点为:砂姜黑土而集中,褐土深而分散,潮土居中.根长分布特点为:砂姜黑土而集中,潮土深而分散,褐土居中,且根长最大期褐土>砂姜黑土>潮土.根表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分布特点为:潮土而集中,褐土深而分散,砂姜黑土居中;其大小顺序为: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砂姜黑土根重、根长横向分布窄而集中,褐土和潮土宽而分散.

  • 标签: 烟草 土壤类型 根系 发育特点 分布
  • 简介:烟草生产最后环节调制,它是体现田间潜在效果方法。许多因素可能干扰调制过程,必须注意管理,主要因素外界气候条件和烟草组织特性。

  • 标签: 设备 晾制 烟草生产 调制过程 气候条件 多因素
  • 简介:采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消解烟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法检测砷(As),并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范围0~60.0μg·L^-1,平均回收率为100.2%。检测了云南省部分主产烟区旺长期烤烟茎、叶和叶脉中As含量,并对10组样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s旺长期烤烟不同部位含量差异较大;其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下部叶片〉下部叶脉、中部叶片〉上部叶片〉中部叶脉〉上部叶脉〉茎。

  • 标签: 烤烟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
  • 简介:通过对云南曲靖烟区不同海拔植烟土壤有效硼和对应烤烟硼含量分析研究,得出该区土壤和烟叶中硼素分布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土壤有效硼对烟叶硼含量影响,并对不同海拔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和烟叶硼含量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曲靖植烟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基本处于适宜范围,平均为(0.46±0.25)mg/kg,但变幅较大(0.01~3.31mg/kg);其中37.19%土壤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缺硼(≤0.40mg/kg)或硼含量偏高(〉1.0mg/kg),该地区能够满足优质烟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土壤有效硼含量土壤占62.81%,其余土壤需对硼素进行适当调整;(2)曲靖烟区烟叶硼含量平均为(24.06±11.09)mg/kg,变幅为3.22~66.44mg/kg,有81.42%烟叶样本硼含量10.00~40.00mg/kg范围内;(3)研究表明烟叶硼含量土壤有效硼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曲靖地区土壤有效硼和烟叶硼含量均表现出随海拔高度降低而逐渐降低变化趋势,特别是1300~1500m海拔范围内表现得尤为明显。

  • 标签: 曲靖烟区 土壤 烤烟 硼含量 海拔
  • 简介:利用对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EST)数据库进行比对和搜索分析,并通过RT-PCR方法从烟草中克隆到个包含1218bp开放阅读框新基因NtDSK2。NtDSK2编码了具有典型双特异性激酶特征蛋白。此蛋白花生STY激酶属于双特异性激酶个亚家族。基于EST数字化组织表达特征分析推测NtDSK2烟草组织中广泛表达。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烟草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侵染后表达特征。结果表明NtDSK2表达量TMV处理后随时间稳步上升,并在48h达到最大。推测NtDSK2参与烟草抗胁迫调控重要激酶基因。

  • 标签: HZNH 烟草花叶病毒 双特异性激酶
  • 简介:运用烟草知识对烟叶进行初步分类,以经过标准化处理常规化学指标和烟叶评吸指标为依据,由训练样本集得到最佳网络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检验样本进行了烟叶品质识别.提出了利用3层BP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烟叶品质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烟叶品质识别,结果与实际符合良好.该方法优于传统识别方法,也优于文献报道识别误差.

  • 标签: 化学指标 烟叶品质BP 神经网络
  • 简介:大田中设置盆栽试验,采用15N示踪法对不同施氮水平烤烟氮素吸收、肥料氮素利用和土壤AN值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全生育期吸收氮素主要来自于土壤可利用氮。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烤烟对肥料氮吸收量增加、对土壤氮吸收量减少,同时土壤对肥料氮素固定和氮肥损失量增加。AN值有随氮素用量增加而逐渐减少趋势,但以处理4(氮素67.5kg/hm2)最低。肥料中氮索利用率以处理4最高,达到52.3%。

  • 标签: 15N 示踪法 烤烟 营养
  • 简介:为揭示调制后烟叶外观质量差异形成可能原因,选择外观质量不同烤烟样品,研究了不同色域、成熟度和油分烟叶中质体色素和含量特点,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质体色素和酚含量外观质量各指标分值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随烟叶色域转深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增加趋势,叶绿素和酚含量则逐渐降低;成熟度对各质体色素和酚类物质含量影响不尽相同;多数质体色素和酚类物质含量随油分水平提高而显著下降。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也显示,调制后烟叶外观质量尤其油分和颜色质体色素和酚关系密切

  • 标签: 烤烟 质体色素 多酚 外观质量 典型相关
  • 简介: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中7种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酚含量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酚含量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中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其含量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中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酚中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含量酚中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含量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采收 白肋烟 生长 多酚 酚含量 调制
  • 简介: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实验技术测定了β-苯乙醇5种多孔材料上TPD曲线,并估算了它们脱附活化能。同时还讨论了多孔材料孔径结构和表面性质对β-苯乙醇吸附结合力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β-苯乙醇多孔材料上脱附活化能(kJ/mol)由低到高依次为:B型硅胶(46.90)、SBA-15分子筛(56.16)、A型硅胶(67.92)、MCM-41分子筛(86.16)和XF型活性炭(91.87);(2)除XF型活性炭外,吸附剂表面酸性基团增加有利于增强其对β-苯乙醇吸附结合力,β-苯乙醇吸附剂上脱附活化能随吸附剂表面酸性基团含量升高而增大;(3)与其它几种多孔材料相比,XF型活性炭β-苯乙醇之间因存在π键吸附使得吸附作用力增强,脱附活化能也较高。

  • 标签: 活性炭 硅胶 分子筛 Β-苯乙醇 TPD 脱附活化能
  • 简介:烟叶采烤烟叶生产中重要环节。黔西南州安龙县依托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采取“6+6S”烟叶采烤体化服务模式,即6道操作工序(将烟叶采烤划分为成熟采收、鲜烟运输、分类编竿、分类装炕、专业烘烤、下炕初分称重),“6S”现场管理(整理、整顿、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具有流程作业工序化,组织管理车间化,采烤操作标准化特点,实现了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烟叶采烤质量提高和过程精准把控,具有定推广价值。

  • 标签: 烤烟 烟农合作社 采烤一体化 “6+6S”服务模式
  • 简介:为了解河南烟区烤烟对氮素吸收分配情况,试验采用^15N分别标记基肥中铵态氮(^15NH4+)、基肥中硝态氮(^15NO3-)以及追肥氮方法研究了烤烟大田生育期内各器官中氮素吸收分配规律。结果显示:(1)整个大田生育期烟株体内氮素积累量不断增加,其中旺长期增幅最大;烟株对土壤氮积累量显著大于肥料氮,且吸收氮素50%以上分布叶片中;烟株根系对氮素积累整个生育期呈现持续增加趋势。(2)随生育期推进烟株各器官中积累肥料氮量占总氮比例不断降低;不同叶位间,叶片积累肥料氮占总氮比例: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3)烟株大田移栽后40d~60d期间为氮素积累强度最大时期,随后逐渐减弱,且生育后期烟株对肥料氮积累表现为负值,而对土壤氮吸收则表现出滞后性;烟株对基肥中硝态氮吸收能力强于铵态氮,对追肥中氮素吸收能力强于基肥氮。

  • 标签: 烤烟 ^15N 吸收 分配
  • 简介:对中部和上部不同成熟度河南烤烟烟叶中多种重要中性香味成分和常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结合毛细管GC及GC/MS对香味成分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了异佛尔酮、氧化异佛尔酮、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等22种重要香味成分。根据行业标准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烟叶中总糖、总氮、总植物碱等常规成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香味物质含量及所测物质中醛类、酮类、醇类总量随着成熟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上部烟叶随着其成熟度增加,总植物碱含量随之增加,还原糖、总糖含量及糖碱比随之减小,总氮、蛋白质含量则以尚熟时最高;对中部烟叶而言,还原糖、总糖、总挥发碱、蛋白质、总氮含量以尚熟烟叶最高,总植物碱以成熟烟叶最高,糖碱比随着成熟度增加而减小。

  • 标签: 烤烟 成熟度 中性香味成分 常规成分 气相色谱法
  • 简介:为建立不同产区及风格烤烟烟叶化学指标之间关系,对2005~2009年湖南省、河南省、福建省和云南省等4省份共计1040份烟叶样品21种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利用MiningTree模型进行分类-回归决策树(C&RTanalysis)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从21个烟叶化学成分中,共筛选出14个特征化学指标,其中钾和硝酸根为4省烟叶共有特征化学指标;(2)湖南、河南、福建和云南4省份识别概率最高特征化学指标分段组合(Segment)分别为:还原糖(≤24.93%)、钾(〉1.98%)、pH值(≤5.37)(p=0.658);钾(≤1.98%)、灰分(〉11.03%)、水溶性灰份碱度(≤0.49)、硝酸根(≤0.06%)(p=0.776);还原糖(〉24.93%)、钾(〉1.98%)、硝酸根(≤0.06%)、蛋白质(〉5.01%)(p=0.914);钾(≤1.98%)、灰分(≤11.03%)、水溶性总糖(〉28.94%)、硫酸根(≤1.43%)(p=0.957)。分类-回归决策树方法在建立烤烟化学成分识别模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烤烟 产区 化学指标 识别 分类-回归决策树分析 MINING
  • 简介:至今人们直报道叠氮作为金属蛋白(特别是铜蛋白)种抑制剂,本研究表明叠氮也可以作为烟草酚氧化酶Ⅱ(简称PPOⅡ)激活剂.天然PPOⅡ、叠氮-PPOⅡ络合物和过氧化物-PPOⅡ络合物方波电位学研究中,从硝基蓝四唑(nitrobluetetrazolium)能被酶还原和PPOⅡ能被过氧化物激活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叠氮PPOⅡ结合诱导了天然PPOⅡ活性中心CuO2-Cu生成了CuO22-Cu活性中心结构.叠氮作为激活剂原因应归因于叠氮分子PPOⅡ络合反应导致了CuO22-Cu生成,它恰过氧化物-PPOⅡ络合物活性中心,其实质过氧负离子起到激活剂作用.

  • 标签: 烟草 多酚氧化酶 叠氮 活化 铜蛋白质
  • 简介:通过对3种不同类型4种牌号卷烟(烤烟型、中焦油混合型、新混合型、低焦油混合型)和不同等级烤烟型卷烟(A类、B类、C类)焦油致突变性研究表明:(1)3种不同等级烤烟型卷烟经回归分析,焦油加入量/皿突变菌落/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焦油加入量增加,其致突变性增强.但对A类、B类、C类3种不同等级烤烟型卷烟来说,焦油剂量相同(500μg/皿)前提下,其致突变性差异不显著.(2)不同类型卷烟焦油回复突变菌落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焦油致突变性强弱依次为:烤烟型≥中焦油混合型>新混合型>低焦油混合型.(3)不同类型卷烟焦油致突变性两两差异比较表现不致,其中烤烟型、中焦油混合型两种牌号卷烟焦油致突变性差异不显著,其余两两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

  • 标签: 卷烟 焦油 致突变性
  • 简介:以文献试验数据为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指标正交试验数据优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指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最好要考虑误差(空白列)影响和进行方差分析,以准确寻找重要试验因素;(2)对于试验效应不显著因素,不宜评价指标做相关性分析;(3)不同评价指标下各因素最优水平存在差异,应综合方差分析、因素贡献率和同—因素不同水平效应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确定试验最优水平组合。

  • 标签: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