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阐述了自唐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白茶,考证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茶品的历史轨迹,并就白茶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白叶茶 历史 考证
  • 简介:研究茶树良种无性繁育技术,通过一、二短穗扦插的对比试验,研究二者在成活率、生长势等各方面的差异,寻求培百壮苗、提高茶苗质量、缩短幼龄茶园培育时间和提早成园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茶树良种 短穗扦插 对比试验 无性繁育 成活率 生长势
  • 简介:在江南的“中国古文化之旅”中,没有一个地方会比浮梁更具魅力了。“浮梁”,一个古意的地名。首先跳入脑海的,就是唐代诗人自居易在《琵琶行》中的那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栏干”,诗中一幅“怨妇思春图”不由就浮现在眼前了。但是,从诗中不难看出,“浮梁”同时也是一个“产茶、旅游、商贸”的好地方!

  • 标签: 浮梁 古文化 茶文化 中国
  • 简介:茶为春天收获第一茬,关乎农业、农村、农民;茶为国饮,融入人民生活;茶为仙草,康乐开智敏思;茶为文化,清敬和美礼仪;茶为纽带,友谊传播世界。

  • 标签: 《茶苑》 学术刊物 茶文化 茶叶科技
  • 简介:随着人们对植物生理机能的不断了解,许多厂家生产了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为功效的液体肥。如目前在农作物_中应用的叶面宝、爱多收、植保素和多合一等等,在茶叶中的初步试验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台湾紫园生化企业有限公司介绍,茶叶香醇素在茶树上喷施能增强光合作用,调节呼吸速率,有利于光合物质的积累,对改善茶汤的滋味,增强茶叶耐泡性有较佳的效果。但该产品在我省茶叶上使用的效果如何,尚不清楚,为此于1987—1988年进行了茶叶香醇素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标签: 茶叶产量 光合物 植保素 呼吸速率 叶面宝 鲜叶
  • 简介:水仙是由凤凰水仙品种分离培育的无性繁殖系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适制性广、抗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凤凰水仙属有性繁殖系,群体类型多样,性状混杂,是我国地方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原产于潮州市凤凰山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我所于1956年引种。

  • 标签: 黑叶水仙 茶树良种 凤凰水仙 选育报告 适制性 一芽三叶
  • 简介:近田间试验研究了淋施腐植酸液体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施腐植酸液体肥茶青增产幅度为9.6%~14.8%,淋施腐植酸液体肥具有促进茶芽萌发、增加芽重的作用,对秋茶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并降低茶多酚/氨基酸比值,适宜使用浓度为600倍。

  • 标签: 茶叶 产量 品质 腐植酸
  • 简介:国际茶叶委员会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茶叶产量452.8万吨,同比上升1.77%。亚洲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84.96%,比2011年增加2个百分点:非洲占12.59%,比2011年略有增加。其中,我国茶叶产量176.1万吨,同比上升8.49%,占全球茶叶总产量38.89%,比2011年增加2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球茶叶产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茶叶产量 总产量 创新 统计显示 委员会 上升
  • 简介:紫苏,日本称シソョゥ,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紫苏为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长茸毛;叶对生,叶片呈卵圆形或圆形,长3~9.5cm,宽2~8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呈紫红色。品种可分紫苏,白苏。日本现为白苏,无茸毛,常年栽培于大棚之中,广泛用于调

  • 标签: 保健饮料 紫苏叶茶 生产工艺 工艺改进 有效成份
  • 简介:以盆栽五年生白单丛茶树为试验材料,模拟土壤干旱环境,研究了土壤干旱对茶树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胁迫程度下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丙二醛(HDA)含量均随胁迫程度加深而呈现显著升高的变化规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轻度干旱胁迫的初期,其活性提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胁迫强度的加剧,其活’性降低,后期又呈现升高的规律;过氧化物酶(P00)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规律。由此说明,茶树鲜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解物质含量,降低水势,加强保水力来提高其抗旱能力,并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 标签: 白叶单丛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 简介:本文以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蒸青绿茶为例,研究了HACCP在云南大种蒸青绿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并建立监测方法和纠偏措施,从而为绿茶产品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绿茶 HACCP 质量安全 应用
  • 简介:五十年代间,我所引进印度阿萨姆茶种,经驯化选育,育成国优红茶品种英红一号(华茶47号),但因原产地对品种性状遗传的影响,英红一号仍表现为抗寒能力弱,以致妨碍了良种的北移推广。因而,我们设想利用茶树异花授粉杂交诱变,基因重组的特性,选育优良性状综合的茶树新品种。并于1971年冬,采用英红一号母树的自然杂交种子,历经近20年的系统选育研究,选育出

  • 标签: 茶品种 英红 选育报告 大叶红 茶树新品种 云南大叶种
  • 简介:庄双丽制茶叶厂座落在勐海214国道景混路46.5公里右侧,周围青山绿荫环绕,环境优雅。占地十余亩,拥有职工50多人,生产设备齐全,管理规范科学;专业生产普洱茗茶,品种齐全、优质可信。2006年在勐海县首批通过国家QS安全质量认证。2007年2月在全国首届评茶师联谊会名茶评比中荣获普洱熟荣银奖、普洱茶优质奖两个奖项。

  • 标签: 制茶厂 勐海县 公司简介 生产设备 普洱茶 质量认证
  • 简介:名优茶的发展已经成为茶叶发展的大方向,成为茶业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大种绿茶,由于其品种特性和消费者的惯性认识,其发展相对其他茶叶的发展一直略显滞后。做好大种绿茶IDTT艺的研究成为了当前茶叶科研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一大课题。本文就加强大种名优绿茶加工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技术条件做一综述。

  • 标签: 大叶种 名优绿茶 研究 经济价值
  • 简介:通过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可使叶子中的青腥气味减轻,直至消失并出现花香。萎凋使得内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的改进。试验还表明,不同萎凋处理方式对银杏茶品质的改进效果不同;不同采收季节其品质改进效果也不同。

  • 标签: 萎凋方式 银杏叶茶 品质改进 杀青 保健茶
  • 简介:小绿叶蝉是茶树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受天气的影响,近几年小绿叶蝉在河源地区茶园中愈发严重,且为害期愈发长,几乎全年都有。在倡导生态健康食品的大背景下,用药物防治小绿叶蝉多少有点投鼠忌器。如不施药,按传统工艺加工,则品质不佳,颇让种植户纠结。当地茶农跳出传统思维,因势利导,通过创新工艺,将小绿叶蝉为害鲜加工利用,变废为宝,不失为一种新思路。

  • 标签: 小绿叶蝉 金萱茶 加工利用
  • 简介:在银杏茶初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对银杏茶香、味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两年对嫩叶和秋成的试验比较,初步筛选出了最符合银杏茶加工特点的干燥工艺。

  • 标签: 银杏叶茶 品质形成 初制加工 干燥工艺
  • 简介:在进行茶叶科学研究,特别是对加工技术或工艺过程进行探讨时,需要了解在制品的化学变化,并与茶鲜对比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可是,怎样能真实反映内含成分的含量,实践中发现,固定样品的方法对其影响很大,为此,笔者以同样的鲜采用几种热源固样方法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合适的方法.

  • 标签: 固样方法 茶鲜叶 化学成分 茶叶科学 加工技术 冷冻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