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五十年代间,我所引进印度阿萨姆茶种,经驯化选育,育成国优红茶品种英一号(华茶47号),但因原产地对品种性状遗传的影响,英一号仍表现为抗寒能力弱,以致妨碍了良种的北移推广。因而,我们设想利用茶树异花授粉杂交诱变,基因重组的特性,选育优良性状综合的茶树新品种。并于1971年冬,采用英一号母树的自然杂交种子,历经近20年的系统选育研究,选育出

  • 标签: 茶品种 英红 选育报告 大叶红 茶树新品种 云南大叶种
  • 简介:本文以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蒸青绿茶为例,研究了HACCP在云南种蒸青绿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并建立监测方法和纠偏措施,从而为绿茶产品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绿茶 HACCP 质量安全 应用
  • 简介:本文阐述了自唐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白茶,考证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茶品的历史轨迹,并就白茶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白叶茶 历史 考证
  • 简介:研究茶树良种无性繁育技术,通过一、二短穗扦插的对比试验,研究二者在成活率、生长势等各方面的差异,寻求培百壮苗、提高茶苗质量、缩短幼龄茶园培育时间和提早成园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茶树良种 短穗扦插 对比试验 无性繁育 成活率 生长势
  • 简介:水仙是由凤凰水仙品种分离培育的无性繁殖系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适制性广、抗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凤凰水仙属有性繁殖系,群体类型多样,性状混杂,是我国地方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原产于潮州市凤凰山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我所于1956年引种。

  • 标签: 黑叶水仙 茶树良种 凤凰水仙 选育报告 适制性 一芽三叶
  • 简介:本所从1985年至1988年分别组成生产现状调查课题组及本省碎茶标准制定课题组,分别对本省主要茶区(含海南)进行抽样调查。本文就所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整理,试图从机具设备、工艺指标、品质水平等几个方面阐明本省碎茶生产现状,结合省内外专家意见提出对策措施。本省生产茶园面积达73万多亩。碎茶产量占总产45%左右;初制茶多采用90型揉捻机+6CRQ—20型转子机配套生产线。碎茶贸易成交得分多在90~99分。理化审评得分有54.3%在80~95分,浓强度得分比鲜爽度得分平均高4个百分点,茶黄素含量平均在0.8%左右。主要存在问题是:(一)生产茶园品种不纯,鲜采摘偏老,忽视鲜保鲜技术、造成鲜自然品质不高。(二)加工机具不足、陈旧效率低。建议今后发展新茶园必须选择良种,严格执行一芽二、三采摘标准,重视鲜保鲜技术,更新、改造初制机具,制造适宜的生产变化条件等。我省碎茶生产从六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已三十年历史。三十年来,在我省生产、教学、科研、贸易各条战线的茶叶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碎茶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发展成为优质出口红碎茶基地。据统计,1988年已有茶园面积73.72万亩,总产量达2.86万吨。据有关研究显示,全世界茶叶贸易在本世纪末可达120~130万吨,其中碎茶占85%。因此,在“七·五”乃至“八·五”期间,中央及我省政府对广东发展碎茶有更高的要求,总的方针是:巩固提高现有茶园产量、质量,努力改造低产茶园积极发展新茶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革工艺,增进品质。我省在改造低产茶园,发展新茶园,提高单产方面,已有相当多可行的措施在生产上实施,如确定重点发展市、县,提供足够的资金及贷款扶持改造低产茶园和发展新茶园,推行家庭农场承包方式,推广密植、配方施肥等科学栽培�

  • 标签: 红碎茶 鲜叶 大叶种 茶叶标准 茶黄素 家庭农场
  • 简介:紫苏,日本称シソョゥ,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紫苏为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长茸毛;叶对生,叶片呈卵圆形或圆形,长3~9.5cm,宽2~8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呈紫红色。品种可分紫苏,白苏。日本现为白苏,无茸毛,常年栽培于大棚之中,广泛用于调

  • 标签: 保健饮料 紫苏叶茶 生产工艺 工艺改进 有效成份
  • 简介:“恒大集团、恒大足球选择了上茗轩,上茗轩正式与恒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上等名茶上茗轩与恒大一起为中国足球助威,为中国足球腾飞贡献一分力量。”2014年7月10日下午16时22分,一条消息从广东英德市上茗轩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雄辉的微信朋友圈中发出。这条配有恒大中心图片的中标消息,是余雄辉与叵签约后发出的,“真没想到这么快公布结果,马上签约。”

  • 标签: 英红九号 战略合作伙伴 足球 董事长 英德市 中国
  • 简介:以盆栽五年生白单丛茶树为试验材料,模拟土壤干旱环境,研究了土壤干旱对茶树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胁迫程度下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丙二醛(HDA)含量均随胁迫程度加深而呈现显著升高的变化规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轻度干旱胁迫的初期,其活性提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胁迫强度的加剧,其活’性降低,后期又呈现升高的规律;过氧化物酶(P00)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规律。由此说明,茶树鲜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解物质含量,降低水势,加强保水力来提高其抗旱能力,并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 标签: 白叶单丛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 简介:庄双丽制茶叶厂座落在勐海214国道景混路46.5公里右侧,周围青山绿荫环绕,环境优雅。占地十余亩,拥有职工50多人,生产设备齐全,管理规范科学;专业生产普洱茗茶,品种齐全、优质可信。2006年在勐海县首批通过国家QS安全质量认证。2007年2月在全国首届评茶师联谊会名茶评比中荣获普洱熟荣银奖、普洱茶优质奖两个奖项。

  • 标签: 制茶厂 勐海县 公司简介 生产设备 普洱茶 质量认证
  • 简介:名优茶的发展已经成为茶叶发展的大方向,成为茶业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种绿茶,由于其品种特性和消费者的惯性认识,其发展相对其他茶叶的发展一直略显滞后。做好大种绿茶IDTT艺的研究成为了当前茶叶科研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一课题。本文就加强大种名优绿茶加工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技术条件做一综述。

  • 标签: 大叶种 名优绿茶 研究 经济价值
  • 简介:通过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可使叶子中的青腥气味减轻,直至消失并出现花香。萎凋使得内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的改进。试验还表明,不同萎凋处理方式对银杏茶品质的改进效果不同;不同采收季节其品质改进效果也不同。

  • 标签: 萎凋方式 银杏叶茶 品质改进 杀青 保健茶
  • 简介:本文从英德红茶的发展历程,英九号品种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产品的开发以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英德茶产业发展在发展机制、政府扶持、茶园机械化耕作水平、产业技术集成与创新、行业自律等方面提出建议。

  • 标签: 英德红茶 英红九号 产业发展
  • 简介:小绿叶蝉是茶树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受天气的影响,近几年小绿叶蝉在河源地区茶园中愈发严重,且为害期愈发长,几乎全年都有。在倡导生态健康食品的背景下,用药物防治小绿叶蝉多少有点投鼠忌器。如不施药,按传统工艺加工,则品质不佳,颇让种植户纠结。当地茶农跳出传统思维,因势利导,通过创新工艺,将小绿叶蝉为害鲜加工利用,变废为宝,不失为一种新思路。

  • 标签: 小绿叶蝉 金萱茶 加工利用
  • 简介:在银杏茶初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对银杏茶香、味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两年对春嫩叶和秋成的试验比较,初步筛选出了最符合银杏茶加工特点的干燥工艺。

  • 标签: 银杏叶茶 品质形成 初制加工 干燥工艺
  • 简介:在进行茶叶科学研究,特别是对加工技术或工艺过程进行探讨时,需要了解在制品的化学变化,并与茶鲜对比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可是,怎样能真实反映内含成分的含量,实践中发现,固定样品的方法对其影响很大,为此,笔者以同样的鲜采用几种热源固样方法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合适的方法.

  • 标签: 固样方法 茶鲜叶 化学成分 茶叶科学 加工技术 冷冻固样
  • 简介:选取了英九号、滇红、祁门红茶三种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品质评判,测定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素的含量,并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感官审评品质,生化成分含量对比分析表明,三种红茶中,英九号的茶黄素、茶素含量最高,品质最好,其次是滇红,祁门红茶稍低。三者在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中,英九号红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滇红次之,祁门红茶稍弱。

  • 标签: 英红九号 红茶品质 生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