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四季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梅花、樱花、月季、含笑、茶花、茉莉、腊梅、碧桃、扶桑、木瓜、栀子花、桃树一直被大量的地应用于园林绿化项目上,但近年来却常见其受到一种害虫一一梨蝽的侵害。梨蝽又名梨冠蝽、梨花蝽、梨军配虫、花编虫、小臭大姐等。梨蝽,属于半翅目,蝽科。在江苏,梨蝽一般一年会发生4~5代。

  • 标签: 梨网蝽 防治 四季海棠 贴梗海棠 垂丝海棠 园林绿化
  • 简介:建立了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河鳗、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中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1mol/L磷酸盐提取、正己烷去脂、C18相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最低添加水平为5.0μg/kg,单诺沙星为1.0μg/kg,培氟沙星为4.0μg/kg,沙拉沙星为20.0μg/地,氧氟沙星为30.0μg/kg。结果表明,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5%~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3%~9.3%;检测限在0.07~5.84μg/kg之间,定量限在0.23~19.48μg/kg之间。采用所建立方法对上海农贸市场随机抽取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未检出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 标签: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器 水产品 氟喹诺酮
  • 简介:建立了分散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棉花和土壤中氟铃脲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扫描,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检测以及基质匹配标准品的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氟铃脲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1.1%~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7%~8.4%之间。该方法对土壤、棉叶和棉籽3种基质中氟铃脲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4,0.12,0.22μ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14,0.41,0.74μg/kg。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定量准确、测定浓度范围宽,可用于氟铃脲在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

  • 标签: 分散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棉花 土壤 氟铃脲 残留
  • 简介:建立了简单、快速测定蔬菜中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蔬菜样品经乙酸胺-乙腈(1∶4,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强阳离子交换相萃取(SCX-SPE)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波长215nm处测定,所用色谱柱为AgilentNH2,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97∶3,体积比),以1.0mL/min的流速等梯度洗脱。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2~2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灭蝇胺的添加浓度在0.05~0.4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3.4%~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7%~8.4%,均在农药残留测定所允许的范围内。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02mg/kg,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5mg/kg。

  • 标签: 灭蝇胺 农药残留 强阳离子交换(SCX)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内吸,触杀和杀卵活性以及田间效果,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活性很好,且对二化螟的活性高于三化螟,25mg/L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杀虫效果分别为90.9%和50.0%,100mg/L乙虫脒对三化螟的杀虫效果为9.3%。2)触杀活性高,对三化螟和二化螟的接触LD50值分别为6.4×10^-5ug/头和2.13×10^-5ug/头,大大低于甲胺磷的LD50值(1.331×10^-3和1.781×10^-3ug/头)。3)综合活性好,对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别只需20和25mg/L即可达到85%以上的防治效果。4)有一定的杀卵活性,200mg/L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杀卵效果分别为83.4%和0.7%,500mg/L对三化螟的杀卵效果为93.4%。5)田间试验表明,112.5g/hm^2(a.i.,下同)乙虫脒可有效控制三化螟枯心,在江苏省高淳地区300g/hm^2可有效控制三化螟白穗,而在江苏省如东地区67.5%g/hm^2即对三化螟和大螟白穗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此外,112.5g/hm^2还对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6)对寄生蜂和蜘蛛较安全。

  • 标签: 乙虫脒 水稻螟虫 作用方式 应用策略 杀虫剂
  • 简介:F1050是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创制的含氟二苯胺类新化合物,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杀虫、杀螨和杀菌活性,尤其对螨类生物活性更高,并对螨类各个虫态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作用方式以触杀作用为主。

  • 标签: 农药 合氟二苯胺 化合物 F1050 生物活性 作用方式
  • 简介:以多菌灵和福美双为对照药剂,测定了嘧菌酯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抑制活性,并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嘧菌酯对该病原菌引起的扁豆纹枯病的物理作用方式及其生物动力学特性。嘧菌酯、多菌灵和福美双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0724、1.1344和1.2026μg/mL。施药后立即接种,250μg/mL嘧菌酯、500μg/mL多菌灵和1000μg/mL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5.61%、99.88%和81.45%;施药3d后再接种,嘧菌酯、多茵灵和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2.27%、100%和46.96%;接种36h后再施药,3种药剂对扁豆纹枯病的治疗效果分别为90.40%、95.75%和61.94%。表明嘧菌酯对扁豆纹枯病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持效性和治疗作用。在叶片基部施药后在顶部接种,嘧菌酯、多菌灵和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1%、42.09%和7.24%;在叶片背面施药后在正面接种,3种药剂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87.30%、37.00%和16.15%。表明嘧菌酯在扁豆叶片中具有很好的木质部输导和跨层转移活性。

  • 标签: 嘧菌酯 物理作用方式 生物动力学特性 立枯丝核菌 扁豆纹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