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组建了Bt和乙酰甲胺磷两类不同性质、不同LT50剂量母液配对的类群A和B(以下简称A群和B群),其配对母液LT50的大小,前者均为“乙酰甲胺磷〈Bt”,后者均为“乙酰甲胺磷〉Bt”。以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为试虫对两类群的系列体积混配组合逐一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按同一死亡率观察时段范围,计算每一LT-p线所涉及的梯形面积,并将该面积定义为药效,亦即药剂致死作用的时间动力强度;以该面积的大小作为量化指标,再引申出计算动力增强系数Ⅰ和Ⅱ,运用于试验结果的药效分析。同时与其他不同药效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在配对性质不同的类群A和B中,不同配对系列混配组合筛选出的“优良配比”数目不同。如A群有关配对的9个混配组合中,属于“优良配比”的一般仅在2个以下,而在B群内一般可达4~7个,表明B群的配对优于A群。②配对的优越性与母液间LT50值的合理搭配有关。如配对67.3/792.5和43.6/473.1,其LT50的差异明显较大,致使动力增强系数Ⅱ较小,仅为73.5和90.4;而LT50差异明显较小、或较适宜的配对80.57/90.36和23.76/45.31,其动力增强系数Ⅱ则较大,分别达110.3和101.8。

  • 标签: 苏云金杆菌(BT) 乙酰甲胺磷 母液配对 药效 时间动力强度 动力增强系数
  • 简介:采用单次灌胃染毒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研究了苯肽胺酸(N-phenylphthalamicacid,PP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组织分布及排泄情况,以及其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过程和毒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苯肽胺酸经消化道吸收速率较快,其半吸收期t1/2ka仅为(0.15±0.11)h,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tmax)为(0.68±0.37)h,血药峰浓度(Cmax)值为(141.48±27.87)mg/L;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分布快且分布范围广,半分布期(t1/2α)为(0.22±0.18)h,表观分布容积(Vz/F)为(17.54±7.71)L/kg;苯肽胺酸从大鼠体内消除较快,其清除率(CLz/F)为(1.32±0.51)(L/h)/kg,在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0-∞)为(25.69±2.93)h,消除半减期(t1/2z)为(7.77±1.44)h,约35h后95%以上的苯肽胺酸可从大鼠体内消除。研究发现:苯肽胺酸的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现象,提示其在大鼠体内可能存在肠-肝循环。从大鼠灌胃染毒后至24h内,被测各组织、脏器中均可检出苯肽胺酸,其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肺〉肝脏〉心脏〉脾脏〉肌肉〉睾丸〉脂肪〉大脑,肾脏中药物含量达192.7μg/g,同时仅肾脏组织的靶向分布系数(te)值大于1(4.77),提示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分布时对肾脏具有相对较高的选择性。排泄物研究结果显示,苯肽胺酸随粪便排出的总量仅占给药量的1.45%,而尿液中未检出苯肽胺酸。

  • 标签: 苯肽胺酸 毒物动力学 大鼠 组织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以多菌灵和福美双为对照药剂,测定了嘧菌酯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抑制活性,并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嘧菌酯对该病原菌引起的扁豆纹枯病的物理作用方式及其生物动力学特性。嘧菌酯、多菌灵和福美双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0724、1.1344和1.2026μg/mL。施药后立即接种,250μg/mL嘧菌酯、500μg/mL多菌灵和1000μg/mL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5.61%、99.88%和81.45%;施药3d后再接种,嘧菌酯、多茵灵和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2.27%、100%和46.96%;接种36h后再施药,3种药剂对扁豆纹枯病的治疗效果分别为90.40%、95.75%和61.94%。表明嘧菌酯对扁豆纹枯病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持效性和治疗作用。在叶片基部施药后在顶部接种,嘧菌酯、多菌灵和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1%、42.09%和7.24%;在叶片背面施药后在正面接种,3种药剂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87.30%、37.00%和16.15%。表明嘧菌酯在扁豆叶片中具有很好的木质部输导和跨层转移活性。

  • 标签: 嘧菌酯 物理作用方式 生物动力学特性 立枯丝核菌 扁豆纹枯病
  • 简介:探讨了Fenton试剂对超高效除草剂溴嘧草醚(ZJ0777)的降解反应。考察了溴嘧草醚、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的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溴嘧草醚降解反应的影响,建立了Fenton试剂降解溴嘧草醚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溴嘧草醚初始浓度分别为0.12和0.24mmol/L时,达到其降解率90%以上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2和48h,而在溴嘧草醚为0.48mmol/L时,反应84h只有87%的溴嘧草醚降解;过氧化氢初始浓度在150~300mmol/L范围内,浓度增加有利于降解反应进行;溴嘧草醚降解反应随亚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加快(5~20mmol/L),但过高的亚铁离子浓度对降解反应无效。温度在25~45℃范围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75.34kJ/mol。溴嘧草醚的氧化降解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 标签: 溴嘧草醚(ZJ0777) FENTON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 反应动力学 ZJ0777 HIGH
  • 简介:全球前十位的作物公司每年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资约为50亿美元,有的企业甚至将营业额的12%都投入到研发中。国外科研人员开发一个新的农用化学品耗资超过2.56亿美元,开发时间超过9年,他们在实验室中从14万个分子中才能筛选出1个走到田问,每个新产品还要进行超过120个试验来确保其安全性和药效……

  • 标签: 企业创新 农药 产品研发 农用化学品 科研人员 营业额
  • 简介:2012年,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农药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竞争加剧、利润下滑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农药企业感受到了生存危机。自主创新是国内农药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必须要做的功课,没有其他的捷径。然而,创新必须有的放矢、落到实处、获得实效。

  • 标签: 自主创新 农药行业 农药企业 交互作用 国内外
  • 简介:针对旺季不旺,经销商观望等待的农药市场持续低靡形势,辽宁省有关方面于1月9日召开省农药工作和协会理事扩大会议,提出要发挥地区农药科研优势,调整产品结构,以产品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寒流”。

  • 标签: 农药行业 市场 辽宁 企业创新 科研优势 产品结构
  • 简介:产品的应用离不开推广,所有的推广离不开老三样:示范试验、观摩、开会.只有把这几个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极致,才能带来销量的提升和市场占有率.永农这两年非常注重草铵膦的品牌打造:尤其是2018年,公司加大了广告力度,投入12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CCTV-7农业频道《科技苑》栏目做4个月的电视广告品牌传播.永农草铵膦的四大品牌一百速顿、龙旋风、百速刀、草乐思,成为首先在央视上进行品牌宣传的草铵膦制剂.此外,在海报、单页、条幅、不干胶上,大力宣传“除草,我选百速顿.永农草铵膦,是农友除草的理想选择.永农生物,志在田野”.

  • 标签: 竞争 创新 企业 品牌传播 电视广告 市场占有率
  • 简介:吡虫啉作为我国最早生产应用的烟碱类杀虫剂和第一批高毒农药替代品种,近十年国内产能和生产企业数快速增长,国内生产能力由2001年的1200吨/年,增加到目前的26000吨/年,数十家企业进行原药登记。随着产能和产量的增长,

  • 标签: 吡虫啉 技术创新 烟碱类杀虫剂 生产企业 生产能力 替代品种
  • 简介:当前,农药生产技术正朝着高科技、精细化、自动化及生物技术的方向发展,而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还较落后,造成生产成本高、物耗大、生产效率低、污染严重,因经济效益低下,无力进行产品创新

  • 标签: 技术创新 农药企业 中国 减排降耗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 简介:日前,在由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组织的2008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奖”评选活动中,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 标签: 企业技术创新 山东省 科技 评选活动 股份
  • 简介:9月24日,国家生物农药科技创新联盟在京成立这对生物农药产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长久以来,生物农药一直叫好不叫座,做生物农药的企业也在困惑和艰难中坚持前行,大多生物农药企业靠着化学农药的利润来支撑生物农药的发展,期待着这个产业的春天。为什么生物农药这个产业没有发展好?一是技术研发上有太多需要提升的空间,存在很大的技术瓶颈。

  • 标签: 生物农药产业 科技创新 联盟 农药企业 化学农药 技术
  • 简介:时间:2017年9月21日.2017年9月23日地点:中国,安徽展馆名:安徽黄山碧桂园凤凰酒店黄山市屯溪区齐云大道139号,距离高铁北站8.5公里,火车站7.7公里,屯溪机场7.4公里。主办方:中国农药农资植保媒体联盟联系人:刘琴电话:0513-83511907,13862969151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信息阅读、视听传播等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将中国带入了“人人皆记者”“一切产业和企业皆媒体化”的新时代。目前,还有很多媒体机构及企业宣传、公关、营销人员还缺乏运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制作、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部分企业也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传媒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新闻生产、发布的低成本,为企业传播提供了便利,也对企业新闻建设和舆情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 标签: 企业宣传 营销人员 媒体化 农药 传播技术 培训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高涨,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主要农药品种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由于毒性和环境问题逐渐被限制或淘汰,如甲胺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农药用量约占我国农药总量的1/4,已被列入“PIC程序”,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禁用这5种品种。所以改变我国农药结构、开发高效、低毒、选择性好、

  • 标签: 绿色农药 单嘧磺隆 自主创新 中国 高毒农药 有机磷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