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分别以2甲4氯和二氯喹啉酸的3种不同间隔臂长度(0、4、6个碳)的包被抗原及相应的3种抗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抗体效价的测定及包被抗原与抗体的亲和性正交试验,讨论了半抗原的间隔臂长度对免疫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均以接有4个碳链长度间隔臂的半抗原诱导产生的抗体效价最高;同一抗体更易识别间隔臂较长(6个碳)的抗原;对于同一包被抗原,抗2甲4氯抗体中均以不接臂的半抗原诱导产生的抗体的识别能力最强,而抗二氯喹啉酸中则以接有4个碳长间隔臂的半抗原诱导产生的抗体的识别能力最强,表明抗体的识别能力可能与IgG蛋白的空间构型有关。

  • 标签: 半抗原 间隔臂 免疫识别
  • 简介: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收费清理改革的要求,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降低房屋转让手续费受理商标注册费等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2015年10月15日起,降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住房转让手续费、

  • 标签: 农药登记 费用 试验 实验 收费标准 商标注册
  • 简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因其高效、对哺乳动物低毒和易降解等特性已被广泛使用,目前对其生态毒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及内分泌干扰、发育和生殖毒性方面,而关于其免疫毒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文章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免疫毒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主要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综述了此类杀虫剂对不同生物的免疫毒性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同时总结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暴露与免疫相关疾病发生的关联,以期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免疫毒性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拟除虫菊酯 杀虫剂 免疫毒性 分子机制 免疫相关疾病
  • 简介:农药登记试验数据的科学与准确,直接关系到农药登记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化了农药登记试验管理,设立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认定制度,发挥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的试验监督管理职责,从源头保障登记试验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 标签: 农药登记 登记试验 法律责任 单位 《农药管理条例》 违规
  • 简介:“杀虫剂不仅可杀虫、杀蚜,还能缩节、抗倒、节肥、增产!”“杀菌剂不仅能杀菌、防病、抗病,还能药肥一体、增产增收!”尽管农药企业未明确提出“多功能农药”说法,然而农药抗虫杀菌以外的功能已经成为农药的新卖点。

  • 标签: 农药企业 多功能 法规 杀菌剂 杀虫剂 抗倒
  • 简介:日前,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与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哈尔滨联合举行了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新农药示范推广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计划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陕西八个省的玉米种植区,通过防治玉米病虫草害新农药品种药效试验示范,明确其效果及其应用技术,建立和完善玉米病虫草害药剂防治技术,保障玉米的高产和优质。

  • 标签: 病虫草害防治 玉米 农药试验 药剂防治技术 农技推广中心 试验示范
  • 简介:农药残留试验是农药登记系列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量大,周期长,直接影响农药登记进程。为加快浙江特色小品种作物用药登记,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于12月18日召开了全省小品种作物农药残留试验工作座谈会,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农科院的检测负责同志参加会议。陆剑飞副所长主持会议。2015年,为加快农药残留试验的进度,

  • 标签: 浙江省农科院 农药残留 试验工作 特色作物 农药登记 残留试验
  • 简介:由丹东市科技局、丹东市农委、丰汇华农(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丹东方绿有机产业有限公司共同组织丹东地区种植业的科研院所、推广部门、试验站、种植大户等100多人,对该市新引进试验的一种新型生物农药-植物疫苗的应用情况进行现场拉练、参观学习。

  • 标签: 植物疫苗 生物农药 丹东市 试验成功 生物科技 科研院所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药检定(管理)所(站)、各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农药登记药效试验管理工作,推进药效试验审批改革,根据农业部要求,经研究决定,自2007年4月1日起,企业申请的农药登记田间试验,我所将根据农药产品特点、作物栽培类型以及靶标生物发生、

  • 标签: 农药登记 药效试验 管理工作 田间试验 产品特点 栽培类型
  • 简介:为了解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影响,探索建立我国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试验及评价方法体系,以3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为代表药剂,针对家蚕进行了给药阶段、给药剂量及评价指标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毒性试验中的给药阶段以2~3龄期为宜;给药剂量可为其急性毒性96h-LC50值的1/50、1/100、1/200、1/400和1/800;主要评价指标应为结茧率。

  • 标签: 家蚕 高效氯氟氰菊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氟铃脲 慢性毒性 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