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水稻的生物学形态、生长最适环境、肥料选择、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及分析,并结合吉安市地理特征、气象特点,提出适合在吉安市范围推广应用的绿色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 标签: 绿色水稻 生产技术 操作规程
  • 简介:一、稻螟的发生概况稻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建国以来,各地在改制过程及其以后,长江流域和华南稻区,三螟的比例均占绝对优势,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除华南部分稻区仍以三螟为主以外,长江中下游的广大稻区,二螟明显上升,三螟则在

  • 标签: 杂交晚稻 室内饲养 虫口密度 黄熟期 长江流域 卵粒
  • 简介:以国内外水稻感作用的研究现状为基础,从化感物质的作用原理、优势感品系的筛选和评价以及感物质的获取等多角度对水稻感的作用进行阐述,同时对水稻感作用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有关建议。

  • 标签: 水稻 化感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
  • 简介:菌核病是主要发生于水稻基部一类重要病害,其中以水稻小球菌核病(HelminthosposiumsigmoidcumCavara)最为常见,造成的损失也大:小黑菌核病(Hel.sigmoileumCavasavarirrgulareCreleyetJullis)次之。这两种病害也常在同更多还原

  • 标签: 稻菌核病 稻小球菌核病 钾化肥 基部 早稻品种 油菜品种
  • 简介: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二螟枯鞘株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和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和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率小。

  • 标签: 二化螟 枯鞘株 分布型
  • 简介:关于水稻螟为害后的补偿能力,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这些报道指出,水稻受二螟为害后的补偿能力依地区、品种和施肥水平的不同而变。为明确我省大面积种植的几个主要水稻品种(或杂交稻组合)对二螟为害的补偿能力,

  • 标签: 水稻分蘖期 补偿能力 杂交稻组合 杂交早稻 补偿率 防治指标
  • 简介: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二代二螟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二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二代二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本文探讨了测算水稻病虫为害总损失、虫害损失、病害损失、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等五组数据的田间试验设计和方法,并以此来评估水稻病虫为害损失情况,同时分析造成为害损失的病虫主次。

  • 标签: 水稻病虫 为害损失 田间试验 测算方法
  • 简介:盐胁迫是制约水稻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根据国内外近年的研究成果,从盐胁迫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生理生化变化、水稻的抗盐机理及增强水稻抗盐胁迫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水稻 盐胁迫 胁迫反应 抗盐机理 抗胁迫方法
  • 简介:螟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由于常年防治水稻螟以化学农药为主,不但污染了环境,影响了稻米质量,还导致二螟抗药性的产生。为探索生物农药短稳杆菌对水稻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多点试验与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对水稻螟的防治效果较好,每公顷用量1500mL平均防效85%以上,可与48%毒死蜱、20%氯虫苯甲酰胺等化学农药媲美,可在水稻螟的防治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农药 短稳杆菌 二化螟 防治效果
  • 简介:稻水象甲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检疫对象。我国自1988年发现该虫至今已有数省市出现分布,但江西尚未发生。本文从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探讨了稻水象申对我省水稻生产安全所构成的威胁并提出了检疫对策。

  • 标签: 稻水象甲 检疫
  • 简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解放9型农用飞机喷洒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飞机喷药雾滴分布均匀,穿透性强,水稻上部叶片平均药滴覆盖密度17.9个/cm2,中部叶片平均为13.5个/cm2。药效调查结果表明,飞机喷洒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好,药后1d虫口减退率达83.06%,药后5d达92.97%以上,药后7d为96.0%。综合该结果,飞机施药适用于水稻稻飞虱的大面积防治。

  • 标签: 农用飞机 水稻稻飞虱 防治效果
  • 简介:白背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国际水稻所从1971年开始进行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此后我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十多年来,由于国际间植保和育种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已在白背飞虱抗源筛选,抗性品

  • 标签: 白背飞虱 国际水稻所 抗性研究 抗源 抗性机制 育种工作者
  • 简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及其不同剂量对水稻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防治期内施用600g/667m^2、700g/667m^2、800g/667m^2防治二螟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于水稻螟2龄盛发期前10d施药,药后21d防治效果为86.18%-100%、药后30d防治效果为84.62%-96.41%、药后40d防治效果为82.28%-92.86%,持效期达40d。其中700-800g/667m^2药剂效果最佳,速效性高、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上推广使用时,以水稻螟2龄盛发期前10d按剂量每667m^2拌细土10kg均匀撒施最好。

  • 标签: 二化螟 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防治效果
  • 简介:综述目前应用于水稻的主要转基因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育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育种策略,以期为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水稻 变异 育种策略
  • 简介:本文采用传统的接种方法首先分析了用生理小种的单个菌株鉴定品种抗性的局限性,然后根据品种对供测菌株抗病频率(v%)和自然病圃病情(y)建立了品种抗病性的预测模型=4.4308-0.0466v,在P=0.05下,回测和预测准确率分别达100.0%和95.24%。

  • 标签: 稻瘟病菌 菌株鉴定 穗颈瘟 病圃 预测准确率 评价方法
  • 简介:通过连续3年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调研,得出了水稻5个生育阶段淹没产量、损失与受淹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每个阶段受淹产量与受淹时间符合一个回归方程。根据预测评估,可让农民采取相应抢救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洪涝灾害对水稻危害损失,也为农业保险理赔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洪涝灾害:水稻 产量评估
  • 简介:目前南方大部分稻田采用连作耕作制度,并且滥用农药现象严重,这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探讨稻田轮作对减轻稻田病、虫、草害的生态作用,本试验以长期水稻连作为对照,根据14年田间定位试验,详细研究了稻田轮作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稻田水稻的病虫草害。稻田轮作处理的早稻纹枯病发病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0%,病情指数低0.4%;晚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7.7%,病情指数低13.3%。轮作处理的早晚稻稻曲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都低于连作处理。轮作处理所受虫害比连作处理要轻,轮作稻纵卷叶螟造成的白叶率和二螟造成的白叶率明显低于连作。轮作处理的杂草生长情况比连作处理弱。

  • 标签: 长期定位试验 稻田轮作 病、虫、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