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化螟虫口密度调查采用的是人工剥查,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1992年,我们试行用水浸法调查虫口密度。通过试用认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水浸法是将拔来的枯心苗浸入清水中,定时观察化螟幼虫爬出的数量及龄期。其具体做法是:将田间拔来的枯心苗浸入大缸或大桶内,用清水浸没稻秆,使其稻叶浮在水

  • 标签: 枯心苗 虫口密度 水浸法 稻秆 定时观察 残留情况
  • 简介: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水稻产量平稳增长,但与此同时水稻的主要害虫——化螟的发生也越来越复杂。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为例,对水稻化螟害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其危害特征、流行趋势,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保证水稻生产、质量安全。

  • 标签: 水稻 二化螟 综合防治技术
  • 简介:摘要:通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OF杀虫剂+杀虫单SPX(常规用量的70%)、20%氯虫苯甲酰胺SC、杀虫单SPX、空白对照4个处理防治化螟,通过一年的试验表明,喷施金龟子绿僵菌421可分散OF+杀虫单SPX防治水稻化螟效果显著,全田化螟危害症状较轻,对天敌没有影响,对水稻生长安全,有助于水稻稳产增效,喷施一次可以防治整个生育期化螟虫,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目的。

  • 标签: 水稻 防治 二化螟
  • 简介:一、品种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由于叶鞘组织厚,茎髓腔空隙大,营养条件足,稻的虫口数量,在各地一时猛增。然而在实践工作中,杂交水稻的螟害损失,不仅低干同期的常规水稻。而且不同的更多还原

  • 标签: 常规水稻 虫口数量 剑叶 虫口密度 杂交组合 杂交晚稻
  • 简介:本文是在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田间种群生命表(1982~83年)的基础上,利用1~4代各虫期卵、幼虫(一、龄,三、四龄,五、六龄),蛹、成虫的存活率,繁殖力组成射影矩阵,与初始虫量(Ni)进行矩阵乘法运算,预测下一个虫期的数量(Ni+1),同时结合运用网络模型图解法,直观地揭示化螟的数最变化的全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对它进行监察和综合治理。

  • 标签: 种群生命表 CHILO 虫量 虫期 射影矩阵 矩阵代数
  • 简介: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化螟枯鞘株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和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和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率小。

  • 标签: 二化螟 枯鞘株 分布型
  • 简介:关于水稻化螟为害后的补偿能力,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这些报道指出,水稻受化螟为害后的补偿能力依地区、品种和施肥水平的不同而变。为明确我省大面积种植的几个主要水稻品种(或杂交稻组合)对化螟为害的补偿能力,

  • 标签: 水稻分蘖期 补偿能力 杂交稻组合 杂交早稻 补偿率 防治指标
  • 简介:根据永修县植保站简要分析了永修县化螟趋重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螟的防治策略。应针对化螟种群不断积累,迅速回升和化螟抗药性已显著增强的特点,进行翻耕灭茬,减少虫源基数;做好预测预报,推广科学防虫;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插花稻田;推行综合治理,平衡生态条件。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永修县
  • 简介:试验结果表明:同在分蘖期接相同化螟虫量,杂交早稻威优49枯心丛和枯心株以及产量损失显著多于杂交晚稻汕优63,杂交早稻枯心丛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对产量损失的作用很小,杂交晚稻枯心从产景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减少,稻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损失的作用很小。

  • 标签: 杂交早稻 粒数 心丛 直接通径系数 分孽 虫量
  • 简介: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化螟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由于常年防治水稻化螟以化学农药为主,不但污染了环境,影响了稻米质量,还导致化螟抗药性的产生。为探索生物农药短稳杆菌对水稻化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多点试验与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对水稻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好,每公顷用量1500mL平均防效85%以上,可与48%毒死蜱、20%氯虫苯甲酰胺等化学农药媲美,可在水稻化螟的防治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农药 短稳杆菌 二化螟 防治效果
  • 简介:采用点滴法测定阿维菌素、喹硫磷及其混剂对化螟的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喹硫磷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26(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75和154.54。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阿维菌素与喹硫磷以1︰26的混剂对化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 标签: 阿维菌素 喹硫磷 二化螟 毒力测定 增效作用
  • 简介:摘要:2021年东至县三代化螟重发,本文主要列举了发生情况,并就重发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二化螟 重发 原因分析
  • 简介:于2004年用点滴法测定了浙江杭州地区(富阳和余杭)和嘉兴地区(平湖、秀城和秀洲)化螟、杭州富阳大等种群4龄幼虫对三唑磷的敏感性,以及各种群体内与抗药性相关酶系(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的比活力.结果证实上述地区化螟种群对三唑磷产生了21.1~218.8倍的抗性,其中以富阳和平湖种群的抗性水平较高.化螟体内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与三唑磷抗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强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有关.大富阳种群对三唑磷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化螟富阳种群,其抗性机制还有待研究.

  • 标签: 二化螟 大螟 三唑磷 抗药性 酶活性
  • 简介:化螟越冬场所复杂,除稻田禾蔸外,田埂杂草,春熟作物茎杆,室内外稻草等均发现大量越冬幼虫。由于各种越冬场所食料及温湿度不同,虫量不一,化螟发育进度差异较大。目前各地仅以调查稻田禾蔸虫量和发育进度为依据,进行一代化螟发生期预报,常常预测不准。有经验的植保干部往往根据历史资料及气候等条件综合进行分析来加以修正,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本文以

  • 标签: 发育进度 越冬场所 虫量 模糊综合评判 历史资料 越冬幼虫
  • 简介: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化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性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期 性诱捕器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