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由于农民普遍缺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病虫防治一直是农业发展一大难题。特别是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我们曾采用直接培训农民等方法,向农户传授病虫防治知识,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培训费用高,组织实施难,农民培训难于大面积推广。因此,直接培训农民方法,对解决目前广大农村病虫防治难这

  • 标签: 农作物病虫 农村病 培训费用 农业发展 水稻主要病虫 植保技术
  • 简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土地过于分散,一家一户种田,农民素质差异大,集体"统"功能减弱,给水稻植保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一是稻田分散难隔离。田地分散,往往一亩水田里要种植一季或二季不同品种水稻、油菜、红花、三麦等作物,客观上给某些杂食性害虫和专一不强病菌

  • 标签: 植保工作 功能减弱 家庭承包 素质差异 植物医院 种田能手
  • 简介:从土壤筛选经抑菌实验证明对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nelumbicola)有拮抗作用细菌3-b,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pH条件得到发酵液对镰刀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32℃pH7条件下用PDB培养液培养得到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为18mm。该培养条件获得为进一步开发防治白莲腐败病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镰刀菌 生防菌 培养条件 筛选
  • 简介:总结武平县近3年来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和萧氏松茎象3种松树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分布与危害特点,分析提出各种害虫综合防控措施与对策,为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武平现代林业提供参考。

  • 标签: 马尾松毛虫 松墨天牛 萧氏松茎象 综合防治
  • 简介:达尔文提出建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主题之上自然选择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物种进化第二种选择——选择:雄性为获得交配权而互相竞争,竞争结果是失败者并不像自然选择那样是死亡,而是失败者因没有获得交配而不能产生后代。如今,选择理论已历时150年,随着无数科学家努力及大量研究开展,选择理论已经得到了巨大地拓展和丰富,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里最活跃研究主题。由于昆虫生物多样,选择研究在昆虫学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达尔文选择学说和物种进化理论。以昆虫特有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性状选择为基础,以分析昆虫选择模式和机制为目标,从不同时期选择表现形式、不同影响因素造成选择等,对昆虫选择加以综合阐述。

  • 标签: 昆虫 性选择 择偶 精子竞争 交配后选择
  • 简介:在昆虫世界,由于长期相互竞争和淘汰,现存种类逐渐形成了可以抵御不良环境,使自身能更好地生长和生存下去生物学特性,群集就是其中一环。为了对群集性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等陆续收集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对部分种类群集表现形式,作了观察和调查,现将其扼要地归纳如下。一、群集类型划分群集似可分为昆虫活动期群体和静止期群集二大类型.(一)活动期群集昆虫在活动季节可按虫态不同而划分为幼虫期(含若虫)群

  • 标签: 群集性 幼虫期 静止期 成虫期 生物学特性 虫态
  • 简介:为探讨TATPTD对苏云金杆菌鞘翅目特效基因CryAa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本试验在实现了融合基因TATPTD-Cry3Aa大肠杆菌原核表达基础上,以甘薯小象甲为生测对象测定了原核表达产物PTD-Cry3Aa与Cry3Aa毒力。结果表明,用大肠杆菌表达Cry3A和PTD-Cry3Aa包涵体初提物均对甘薯小象甲成虫和幼虫有杀虫活性,且表现出一定毒力增效作用,对成虫增效倍数为2.01倍,对幼虫增效作用更加明显,达到3.19倍。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甘薯小象甲生物防治研究以及转基因抗虫甘薯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Cry3Aa 蛋白转导结构域(PTD) 甘薯小象甲
  • 简介:对斜面低温保藏法、胶塞封口保藏法和石蜡油保藏法在180d里保藏50种野生大型真菌和16种栽培食用菌效果进行评价,期间每隔45d对菌丝活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胶塞封口保藏法对大部分保藏菌株保藏效果都比较好,只有脐顶小皮伞保藏效果比较差。斜面低温保藏法比较适合短期1~2个月保藏菌株。石蜡油保藏法对菌丝活力有较大影响,但适合长时间保藏菌株。

  • 标签: 菌种保藏 大型真菌 菌种活力
  • 简介:本文采用传统接种方法首先分析了用生理小种单个菌株鉴定品种抗性局限性,然后根据品种对供测菌株抗病频率(v%)和自然病圃病情(y)建立了品种抗病预测模型=4.4308-0.0466v,在P=0.05下,回测和预测准确率分别达100.0%和95.24%。

  • 标签: 稻瘟病菌 菌株鉴定 穗颈瘟 病圃 预测准确率 评价方法
  • 简介:本文研究了甲黄隆对水稻不同品种及幼苗不同生育阶段安全。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甲黄隆敏感性表现较大差异,仅协优10号耐药性最强,IC50值为9.608mg/Kg;其次为黑宝、威优77和汕优63;赣早籼31号最敏感,IC50值为0.008mg/Kg。水稻幼苗以芽期对甲黄隆最敏感,依次为一心潮和一叶一心期。

  • 标签: 安全性 甲黄隆 水稻幼苗
  • 简介:高中生物教材,有许多反映事物一般、本质特征名词概念,它们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老师可以利用通俗易懂或者有趣生活语言,使得枯燥无味基本概念变得丰富多彩,采用设疑法有效地分解基本概念难度,通过对相似概念比较,使易混淆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概念图可使原来迷惑概念清晰化,零散知识系统化。本文就如何进行生物概念有效教学做一探讨。

  • 标签: 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概念 有效性 方法
  • 简介:1984年以前,我站一代甘蔗二点螟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发育进度来进行预测预报。但由于越冬代二点螟有向上位移化蛹习性,而剥查有较大难度,极易漏查,处在蔗蔸底部极大多数是幼虫,加上受虫源田及化蛹至羽化期间气温影响也较大,

  • 标签: 甘蔗二点螟 性诱剂 越冬代 羽化期 诱芯 预测预报
  • 简介: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都有一定防效。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74%、85.19%;43%戊唑醇悬浮剂225mL/hm2对稻曲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8.25%。综合防治效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225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防效最好,43%戊唑醇悬浮剂225mL/hm2对稻曲病和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药剂 水稻 病害 药效
  • 简介:通过试验及对大田调查可知施了广谱增产菌甘蔗在明显旱情结束时农艺性状有四项指标提高,一项指标降低,表明甘蔗施了广谱增产菌后耐旱增强。在甘蔗将要收获时对大田进行调查,施广谱增产菌农艺性状有五项指标较高,有两项指标减少,表明甘蔗施广谱增产菌直到收获时耐旱仍然保持强。对两次大田调查数据分别用模糊数学分析,结果表明施广谱增产菌甘蔗在不同情况下耐旱程度表现出较强、一般、较弱三类。

  • 标签: 广谱增产菌 甘蔗 耐旱性 模糊数学聚类分析
  • 简介:分宜县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新桔区,近几年来,柑桔矢尖蚧在全县桔园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导致局部成灾。据1989年4月间对37个柑桔园4,367亩168,062株柑桔树调查统计,有虫柑桔园25个,占67,58%;有虫面积716.5亩,占16.41%;有虫树10,970株,占6.53%;严重受害桔树达1,570株,占有虫株14.31%,占调查

  • 标签: 矢尖蚧 柑桔树 后期发展 锈壁虱 分宜县 施药次数
  • 简介:茄28星瓢虫(HenosepilachnavigintloctopunctataFabricius)我国茄科植物上重要害虫种类。本文以此虫为材料,研究了该虫交配起始时间与交配持续时间,以及不同交配持续时间其产卵量和孵化率影响。结果表明,该虫交配起始时间和交配持续时间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分别为(36.61±3.24)min和(49.87±1.06)min,且两者间并不存在明显相关。雌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与交配持续时间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表明延长交配时间与雌虫贮存精子数量相适应。同时,结果还表明,该种类至少需要10min以上交配才能导致卵孵化。

  • 标签: 茄28星瓢虫 交配起始时间 交配持续时间 产卵量 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