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水稻稻瘟病诱导抗病性具有持久性、广谱性、安全性、系统性等而对未来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发挥巨大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水稻诱导抗瘟性的研究进展,对生物及非生物诱导因子和诱导机理的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对现在一些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稻瘟病 诱导抗病性 诱导因子 诱导机理
  • 简介:晚籼83—12系我院水稻所近年选育出来的晚稻高产新品种。1987年在本省示范推广面积达40余万亩。1984~11986年我们先后对该品种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褐稻虱鉴定,并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褐稻虱 晚籼 虫量 抗性机制 嗜好性 抗生性
  • 简介:本文采用传统的接种方法首先分析了用生理小种的单个菌株鉴定品种抗性的局限性,然后根据品种对供测菌株抗病频率(v%)和自然病圃病情(y)建立了品种抗病性的预测模型=4.4308-0.0466v,在P=0.05下,回测和预测准确率分别达100.0%和95.24%。

  • 标签: 稻瘟病菌 菌株鉴定 穗颈瘟 病圃 预测准确率 评价方法
  • 简介:针对花生裸茬风蚀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了玉米花生间作(玉米+花生),利用玉米残体覆盖防风蚀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生复合种植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玉米、花生双高产,而且玉米残体覆盖模式还可削弱风速、减少土壤风蚀,达到蓄水保墒的显著效果。第2年玉米花生可以倒茬种植实现土地用养结合。

  • 标签: 玉米+花生间作 双高产 残体覆盖 防风蚀
  • 简介:本文通过频次概率拟合法、扩散系数等分析了银纹夜蛾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银纹夜蛾属核心分布类型;抽样方法以5点抽样方便宜行;田间调查抽样以200丛样本较适宜。

  • 标签: 银纹夜蛾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 简介:"闽330"是1982年省农科院植保所薯病组从"闽329"的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瘟新品种。1983~1987年经省甘薯育种攻关协作瘟组和本所薯病组在室内和安溪、惠安、仙游、罗源、宁德、福鼎、龙岩等35个县(市)以及浙江庆元县,江西省宜春市等田间多点试验、示范。1987年面积达10万余亩(其中安溪县37000多亩)结果:

  • 标签: 甘薯品种 罗源 江西省宜春市 农科院植保所 多点试验 异株
  • 简介:水稻褐鞘病是南方稻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16%,感病品种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为了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调查分析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90年10月水稻黄熟期、当病情稳定后,在上高县李家村对该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

  • 标签: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黄熟期 南方稻区 李家村 调查分析方法
  • 简介:为了强化植物天然产物稻瘟活性和减少使用剂量,进行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活性测定、配伍药效模型多植物提取物活性级分组方,结果显示:木荷叶、无患子果皮、广玉兰叶、油茶叶、苦槠叶、雪松叶等材料醇级分抑制稻瘟病菌活性较强,抑制菌丝生长的中有效浓度(EC50)/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8/0.60、0.08/0.80、0.17/1.00、0.22/0.60、0.35/1.50、0.16/1.00㎎/mL,抑制孢子萌发的最小浓度(MIC)分别为:1.6、1.7、2.9、3.1、2.9、4.6㎎/mL。70%乙醇提取物组方抑菌效果表明:对菌丝生长抑制,两两组合时无患子和广玉兰的协同作用最强,木荷和雪松的拮抗作用最强;多组合时木荷、无患子、广玉兰取高剂量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抑制效果。对孢子的抑制情况,两两组合时均能加强抑制稻瘟病菌孢子的萌发,多组合时木荷、无患子、广玉兰、油茶、苦槠组方时可以获得最好的抑制效果。本文所选用的组方药效模型具有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好,可预测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的多组分组方优选。

  • 标签: 多植物提取物 组方 抗稻瘟病菌活性 配伍药效模型
  • 简介:国内外经验证明,培育虫品种是控制褐稻虱发生为害的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为此,我们自1979年以来,开展了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鉴定工作。在抗性鉴定方法上,一直沿用国际水稻所的“苗期集团筛选法”。几年来实践证明、这种鉴定方法能可靠地将高抗和的品种筛选出来,但不少中

  • 标签: 褐稻虱 国际水稻所 抗性鉴定 虫量 叶龄 田间表现
  • 简介:胡椒属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是世界重要的热带香辛料作物,在医学工业和食品工业都有广泛用途。为了改善胡椒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本文就国内外胡椒施肥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针对我国目前胡椒施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提高施肥技术、增加植物养分利用的对策。

  • 标签: 胡椒 施肥技术 研究进展 施肥现状
  • 简介:水稻中后期是多种害虫并发时期,也是药剂进行总体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稻田主要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单·吡啉。在稻飞虱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或螟虫卵孵高峰期,每666.7m2用单·吡啉100g对水常现喷雾,适期用药1次,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三化螟的防效均达95%左右,显著优于目前推广的药剂,是当前水稻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

  • 标签: 单·吡啉 水稻害虫 防治效果
  • 简介:为探索农702防治早稻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药效。分别以农702和水稻品种早杂两优287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农702药液进行防治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研究。防治叶瘟试验,在水稻分蘖期喷施药液前1d和后15d分别进行病情调查;防治穗颈瘟试验,分别在水稻乳熟期进行病害调查和水稻成熟测产。并测定相应时期水稻叶片中POD、CAT、SOD、PAL和PPO活力。分别以喷施春雷霉素(45μg/mL)为阳性对照和喷施去离子水为空白对照。喷施15、30和45μg/mL三种浓度的农702对叶瘟防治效果分别为72.14%、80.32%和85.22%;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08%、84.87%和86.58%;对水稻的增产率分别为17.28%、21.40%和22.57%。由此可见,农702能较有效的提高水稻叶片内防御酶活力,防治稻瘟病并提高水稻产量,是防治稻瘟病较理想的新型杀菌剂。本研究可为农702的进一步研发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 标签: 农抗702 叶瘟 穗颈瘟 防御酶
  • 简介: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 标签: 芝麻茎点枯病 抽样技术 分布型 发病程度 聚集分布 抽样方法
  • 简介: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一种引起松属树木毁灭性死亡的森林病害,寄主植物分布广,传播迅速,对松林引发巨大的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许多国家防治的首要对象,然而该病害在防控研究方面进展较为缓慢。综述了注干施药技术特点、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注干药剂筛选及注干施药技术在林间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作用。

  • 标签: 松材线虫病 注干施药 防控
  • 简介: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系统测定了烯啶虫胺对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成虫持效性、抗性风险评估和不同施药方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烟粉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均表现出较高毒力,对成虫也有一定毒力,而对卵效果较差。烯啶虫胺水剂100mg/L处理时对烟粉虱成虫1~15d的校正死亡率在80.18%~92.13%之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烯啶虫胺对烟粉虱的防效降低。烯啶虫胺喷雾和灌根方法效果较好,从速效性来说,喷雾好于灌根,从持效性来说,灌根优于喷雾,两种方法均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法。经过8代6次选育,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抗性发展缓慢,与选育前相比敏感性降低2.653倍,烟粉虱对烯啶虫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5,在50%~90%的筛选压力下,要获得10倍抗性,需要9~21代,表明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有产生抗性的风险。

  • 标签: 烟粉虱 烯啶虫胺 生物活性测定 使用技术 风险评估
  • 简介:本文对庐山天蛾科作了系统调查,采集和饲养,得到天蛾科45种。通过成虫雄性外生殖器研究,鉴定出庐山天蛾科40种和亚种,其中有丝茎鹰翅天蛾、库昂鹰翅天蛾、六斑天蛾等3种为江西新记录,余下5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天蛾科 鹰翅天蛾 腹突 阳茎 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