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沟侵蚀作为常见土壤侵蚀现象,不仅破坏土地资源,也是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之;但是,由于沟侵蚀机制复杂,研究手段欠缺,沟侵蚀研究进展缓慢。沟侵蚀监测技术研究沟不同发育阶段侵蚀速率和构建沟预报模型基础。近年来,高精度GPS、三维激光地形测量以及RS和GIS等沟侵蚀监测技术取得了新进展,尤其高分辨遥感应用为较大时空尺度沟侵蚀监测提供可能性。世界范围沟侵蚀监测成果表明不同地区沟侵蚀速率主要为0.16~15m/a。沟侵蚀预报技术进展缓慢,现阶段还没有广泛应用沟侵蚀预报模型。利用高分辨航空和卫星影像三维激光测量等新技术,开展较大尺度沟侵蚀监测近期研究热点和主要发展趋势,而从长远来看,发展沟发育和侵蚀经验和机制模型、进行不同时间尺度沟侵蚀预报沟研究领域发展方向。

  • 标签: 切沟 GPS 三维激光测量 监测技术 侵蚀速率 预报模型
  • 简介:本文介绍雨篷式生态治理崩岗方法,具体包括修整崩岗坡面,设置若干平面台阶,挖种植沟;施足基肥;植物播种;安装遮雨篷和喷灌装置等步骤,坡面台阶上设置遮雨篷人工植被层形成前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对坡面的冲刷,防止形成新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播种种子不被雨水冲走,从而能够稳定地坡面上发芽、生根、生长。

  • 标签: 生态治理 崩岗 雨逢式 关键技术
  • 简介:土壤水分作为干旱监测重要指标,干旱遥感监测研究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MODIS数据EVI、红波段反射、近红外波段反射数据构建了基于Nir-Red反特光谱特征空间EPDI模型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利用野外同步测量数据对PDI、MPDI、EPDI三干旱指数模型获取拉萨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PDI能够准确地反演土壤水分,其样本点相对误差仅为0.1040,线性相关系数为0.9181,反演精度相比PDI、MPDI(0.1646、0.1472)分别提高了36.83%和29.35%,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大尺度干旱动态监测提供新途径。并且相比MPDI,EPDI模型参数容易获取,模型构建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从而为模型范围推广提供可能,具有很好应用意义。

  • 标签: 土壤水分 干旱检测 NIR-RED光谱特征空间
  • 简介: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注重环保,而风能具有良好可再生性,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但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植被造成破坏,人为地加剧水土流失。本文以安溪龙门风电场项目为,结合风电工程特点,就风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说明,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和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防治措施章节提出水土保持相关要求,通过工程、植物临时措施结合,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也为阶段主体工程进步设计提供依据,力求把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 标签: 风电场 水土保持方案深度 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 水土保持措施
  • 简介: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废石场)矿山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本文以某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废石场)为,探讨其防洪设计标准,并提出切实可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标签: 矿山 排土场 水土流失
  • 简介:本文总结广东省山区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经验基础,根据其水土流失特点,阐述广东省风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等内容,可为广东省类似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提供借鉴。

  • 标签: 风电 水土保持 方案 广东省
  • 简介:矿产资源开采造成了严重金属污染,为选择合理植被恢复模式以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以淄博市四宝山破坏山体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对象,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pH值等主要化学性质,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脲酶活性和Cu、Zn、Cd等7金属质量分数,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土壤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区土壤中重金属Zn轻度污染,Cu和Cd重度污染,其他重金属均不构成污染;2)各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低于灌草丛,其中黑松林对土壤Cu、Cd修复效果最好,侧柏林对土壤Zn修复效果最好;3)土壤重金属全量垂直分布上规律复杂,有效量均表现为下层高于上层,土壤有效Cu、有效Zn、有效Cd下层比上层依次高9.24%~18.94%、0.97%~20.09%和5.48%~35.51%;4影响土壤酶活性各种因素中,破坏山体土壤重金属有效土壤化学性质影响最为明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本研究发现,Cu、Zn、Cd均对4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了抑制作用,建议用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作为破坏山体土壤重金属Cu污染评价指标。

  • 标签: 土壤重金属 土壤酶活性 土壤性质 破坏山体
  • 简介: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优良笋材两用丛生竹,研究立竹器官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和分配,可为麻竹林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麻竹2生立竹叶、枝、秆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和铜(Cu)等9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麻竹林2生立竹地上部分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除Zn为枝>叶>秆外,其他8营养元素含量均为叶>枝>秆,营养元素含量大小均为N>K>P>Ca>Mg>Mn>Fe>Zn>Cu。2生立竹地上部分9营养元素积累量为249.13kg/hm^2,枝(106.25kg/hm^2)>秆(82.01kg/hm^2)>叶(60.87kg/hm^2),其中以N素积累量最大,所占比例达61.0%;9营养元素含量在地上部分器官中分配比例为枝(37.0%)>叶(35.9%)>秆(27.1%)。建议麻竹林经营过程需适当增施氮肥,促进竹林生长和效益产出。

  • 标签: 麻竹 地上部分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 简介:影响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主要评价指标组成模糊物元,同时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对象,以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运用层级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其欧化距离相似贴近度。通过雷州半岛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评价验证该分析方法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评价上科学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模糊物元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欧氏贴近度 层次分析法
  • 简介:基于1960—2011福建省1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R/S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时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1期间福建省年均降水量增加,年均降水时间明显减少;各季节小雨、中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呈现减少趋势,大雨、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增加趋势;各季节不同等级降水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屏南—九仙山线为小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高值区,东南沿海为暴雨高值区。春夏冬3季大雨、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持续增加,极端降水概率增大,小雨和中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持续减少,发生阶段性干旱可能性增大。

  • 标签: 降水等级 降水量 降水时间 趋势分析 福建省
  • 简介: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具有景观生态学基础景观生态学中干扰稳定思想引入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中,以漳州各县(市、区)为参评区域,从干扰度、生产力、稳定度三个方面构建蔓延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20个指标,采用均方差权重赋值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弹性检验。说明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进行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确实可行

  • 标签: 景观生态评价 可持续利用 弹性指数 漳州市
  • 简介:本文分析东江水源区(东江上中游)水土资源持续利用主要问题在于原生植被过度砍伐,果业开发和速生商品林建设工业项目开发建设水保措施不落实,工业污染和城乡"三废"未有效处理,水资源受益区保护区行政区划分隔,上下游水土资源保护得、失不平衡;同时,提出了从落实各地政府水土资源保护责任、建立流域生态协商机制、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资源持续利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机制 东江
  • 简介:大地位伟大母亲,她孕育着世界上生灵万物和全体人类;她拥抱着壮丽山川和宁静湖泊;大地位历史巨人,她见证着生命起源,人类诞生和人世间沧桑巨变;

  • 标签: 土地利用 人类 生态安全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丰硕成果,重点分析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中“水”和“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可持续 基础工程
  •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茶、果园地易引起水土流失地方种植薏苡,利用薏苡茎秆作为以草代木栽培花菇和种仁食用、药用前景.扩大薏苡作为经济作物又是水保植物推广和应用深度,达到防止水土流失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综合治理效果和综合经济效益目的.

  • 标签: 薏苡 利用技术 效益分析 探讨
  • 简介:为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4类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天然牧草地和农地),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差异性,运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方法,测定4土地类型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质量分数pH值。结果表明:1)4类土地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全磷量和全钾量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依次为农地>天然牧草地>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土壤全量氮磷钾最大值分别为天然牧草地、天然牧草地和灌木林地,最小值分别为采矿用地、灌木林地和天然牧草地;2)垂直剖面上,采矿用地和天然牧草地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农地和灌木林地有机质质量分数最大值出现在20~30cm深度土层,4类土地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均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趋势,全钾量随土层深度变化不明显4类土地土壤全氮和全钾质量分数整体而言较为理想,全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欠缺。农地全磷质量分数基本能满足主要作物生长需求,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不能满足主要作物生长需求。本研究可为内蒙古中部工矿开采区土地合理利用以及退化生态环境恢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方式 伊金霍洛旗
  • 简介:采用黄土、石英砂尾矿、硅藻土等无机粉体对生活污泥进行固化,制备可用于花卉生长轻质颗粒。采用变量控制法探究各无机试剂最佳添加量和工艺条件为:污泥50%、黄土30%、石英砂尾矿10%、高岭土5%、硅藻土2%、Al2(SO4)33%、烧成温度930℃、和焙烧时间50min。相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黄土添加量从0~100%变化,轻质颗粒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到7.35MPa后开始下降。石英砂尾矿用来提高产品抗压强度,当含量为30%~40%时制得轻质颗粒抗压强度、吸水性等达到最佳性能。硅藻土多孔结构以及污泥中有机质挥发,使产品具有高孔隙度和吸附性,吸水为50%。通过对轻质颗粒X衍射SEM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生活污泥为主原料制备用于花卉生长轻质颗粒性能优越,符合GB/T17431—1998。

  • 标签: 污泥 黄土 石英砂尾矿 轻质颗粒 烧制
  • 简介:冀北地区土壤侵蚀以水蚀和风蚀为主,根据水利部颁布《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1997),参考有关学者提出土壤风蚀强度分级指标,构建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运用GIS和R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壤质地等信息,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得出冀北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图,详细研究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特征;进土地利用图叠加,分析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土地利用特征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

  • 标签: 土壤侵蚀 坡度 植被覆盖度 土壤质地 土地利用
  • 简介:文章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实际土壤侵蚀模数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沟流域为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573t/(km^2·a);使用王茂沟流域2004土地利用图,计算得出王茂沟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7413t/(km^2·a),王茂沟流域侵蚀控制度为0.35,造成王茂沟流域2004流域侵蚀控制度较低原因王茂沟流域还存在定数量坡耕地以及林地面积较少。建议流域停饨榨制摩作为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现状指标。

  • 标签: 水土保持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容许土壤流失量 流域侵蚀控制度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