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为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量化研究,客观评价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效益,以长江上游为对象,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将其划分为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6个自然地理类型区.利用区域降水量和产流特征参数,计算了长江上游森林涵养水源能力.采用水源调节"替代工程的影子价格"原理,计算了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水资源涵养量为1288.5亿m3,主要集中在高山峡谷森林区,涵养水源的年经济价值为431.6亿元.

  • 标签: 涵养水源 森林生态系统 经济价值 长江上游 针阔混交林 水源涵养
  •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在茶、果园地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方种植薏苡,利用薏苡茎秆作为以草代木栽培花菇和种仁供食用、药用的前景.扩大薏苡作为经济作物又是水保植物的推广和应用的深度,达到防止水土流失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综合治理效果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 标签: 薏苡 利用技术 效益分析 探讨
  • 简介:根据百喜草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将其种植于果园,并与常年种植的黄花菜和花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喜草能迅速生长并覆盖地面,保土、抗旱、防涝的效果明显,同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改善果树的生长条件提高产量.

  • 标签: 百喜草 种植 效益
  • 简介:通过对新平县退耕还林地上种植的大型丛生竹林的内外土壤理化性质、降雨、地表径流等进行对比实验定性观测和定量测定和对大型丛生竹水土保持效能作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型丛生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明显水土保持效益,这有利于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对大型丛生竹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型丛生竹 水土保持效能 实验分析
  • 简介:解决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是火烧后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有选择地种植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且具有开发前景的树种,是火烧迹地人工更新,加速森林植被恢复的最佳选择。为了探索森林火灾后迹地的巨尾桉造林技术,使森林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本文对淘溪小流域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扩大生产,采取合理的营林技术措施和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火烧迹地 巨尾桉 技术 效益
  • 简介:在整理、分析黄土高原西峰等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其效益的平均值为86.7%和87.7%,但差异悬殊,主要是受暴雨、大暴雨质量的影响.次降雨综合参数PI、汛期降雨量和年产流降雨量分别小于20.0mm2/min、350mm和125mm时,蓄水保土效益均为100%,大于这些数值时,效益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同时,梯田的质量也影响蓄水保土效益.

  • 标签: 黄土高原 水平梯田 蓄水保土效益 降雨条件
  • 简介:漳州市霞美水土保持农业体系示范区是亚洲湿热带地区水土保持网络(ASOC0N)于1990年在中国实施的唯一试验示范项目.本文通过对该示范区12年来开展的16种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措施的比较分析,探索了小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农业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了适合于漳州丘陵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模式,值得在闽南丘陵区大力推广.

  • 标签: 水土保持 农业体系 试验示范 效益
  • 简介:对三峡库区2种不同建园方式的柑桔林,从建园开始连续9年定位观测柑桔林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梯田柑桔林径流系数在0.047~0.153之间,径流含沙量在425—2170g/m^3之间,侵蚀模数在9.37-116.67g/m^2之间。25°坡地柑桔林径流系数在0.079—0.378之间,径流含沙量在500—5050g/m^3之间,侵蚀模数在48.29~1962.04g/m^2之间。在建国初期4年内,25°坡地柑桔林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急剧下降,径流系数由0.378下降到0.103,径流含沙量由5050g/m^3下降到350g/m^3,侵蚀模数由1962.04g/m^2下降到131.42g/m^2。4年后,覆盖度的增加有效的抵消了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柑桔林覆盖度达到0.82,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分别为0.103~0.253,350~3404g/m^3、14.71~148.4g/m^2,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 标签: 径流量 侵蚀模数 柑桔林 三峡库区
  • 简介:为探索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模式,在分析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诊断评价。选择31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诊断指标体系;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选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指标量化,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各级诊断模型,诊断评判出小流域系统健康水平;引进“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进行病理障碍和优势诊断,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和优势提出了小流域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 标签: 健康诊断 指标体系 障碍度 优势度 东北低山丘陵区 小流域
  • 简介:为探讨大规模退耕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快速农村评估法为理论基础,对县南沟和燕沟2条小流域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虽造成当地粮食减产和粮食收入减少,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家庭收入的多元化.针对退耕负面效应,提出了解决思路.

  • 标签: 农村社会经济 生态退耕 大规模 家庭收入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农业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