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河南烟区烤烟生产中施肥时所提供氮、钾量与烟株生长需氮、钾规律不吻合现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同烟草专用氮钾肥基追肥比例10∶0、7∶3、5∶5,并配合钾肥在烟株生长旺长期—圆顶期不同兑水淋施处理,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烤烟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及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前期施足基肥(70%烟草专用肥),适量追肥(30%烟草专用肥),硝酸钾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追施施肥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中、上部烟叶钾质量分数,使烟叶糖/碱比、钾/氯比趋于协调,提高了上部烟叶可用性;该处理与对照相比,中、上部烟叶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49.70%和95.2%。2)从香气物质上来看,该处理中部烟叶中性致香成分中棕色化产物、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和香气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9、45.45、249.13和326.89μg/g,增幅分别达36.96%、36.29%、51.70%和49.52%。3)从经济效益上来看,该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25.05kg/hm2,增加产值3737.81元/hm2。因此,烟草专用肥以7∶3比例分别在移栽时和大培土时施用、全部硝酸钾肥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淋施施肥措施下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该处理增加了烟草香气物质质量分数,从而显著提高了烟叶产值。

  • 标签: 施肥方法 烤烟化学成分 香气成分 经济效益
  • 简介:利用成本收益法计算辽东地区5个主要树种1个轮伐期内各林龄价值,以及辽东地区公益林总价值和单位面积价值,并以此为依据,得出辽东地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结果表明:辽东地区公益林总价值为1146.2752亿元,折合成单位面积公益林价值为9.314万元/hm^2;辽东地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合理标准为158.85元/(hm^2·a)。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地区森林资源评估及其生态效益补偿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公益林 经济评价 补偿 辽东地区
  • 简介:为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价值量化研究,客观评价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建设所取得效益,以长江上游为对象,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差别,将其划分为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6个自然地理类型区.利用区域降水量和产流特征参数,计算了长江上游森林涵养水源能力.采用水源调节"替代工程影子价格"原理,计算了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年水资源涵养量为1288.5亿m3,主要集中在高山峡谷森林区,涵养水源经济价值为431.6亿元.

  • 标签: 涵养水源 森林生态系统 经济价值 长江上游 针阔混交林 水源涵养
  •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在茶、果园地易引起水土流失地方种植薏苡,利用薏苡茎秆作为以草代木栽培花菇和种仁供食用、药用前景.扩大薏苡作为经济作物又是水保植物推广和应用深度,达到防止水土流失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综合治理效果和综合经济效益目的.

  • 标签: 薏苡 利用技术 效益分析 探讨
  • 简介:根据百喜草生物学特征特性,将其种植于果园,并与常年种植黄花菜和花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喜草能迅速生长并覆盖地面,保土、抗旱、防涝效果明显,同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改善果树生长条件提高产量.

  • 标签: 百喜草 种植 效益
  • 简介:水平梯田并套种绿肥作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侵蚀量,对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都有积极作用,同时能降低果园地表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果树生长。

  • 标签: 山地果园 水土流失 防治技术 效益
  • 简介: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对桉树-牧草、桉树-农作物和桉树-药材3种复合经营模式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位观测,筛选出水土保持效益复合经营模式,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间作牧草、农作物和药材后,地表径流量分别降低了21.07%~31.02%、33.91%~38.71%和1.51%~67.12%;土壤侵蚀量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但种植2年后,桉树3种复合经营模式均未产生土壤侵蚀;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降幅最明显,初步认定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较好,是比较适宜种植模式。

  • 标签: 桉树 复合经营模式 径流量 侵蚀量
  • 简介:在整理、分析黄土高原西峰等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水平梯田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其效益平均值为86.7%和87.7%,但差异悬殊,主要是受暴雨、大暴雨质量影响.次降雨综合参数PI、汛期降雨量和年产流降雨量分别小于20.0mm2/min、350mm和125mm时,蓄水保土效益均为100%,大于这些数值时,效益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同时,梯田质量也影响蓄水保土效益.

  • 标签: 黄土高原 水平梯田 蓄水保土效益 降雨条件
  • 简介:我国荒漠化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加上人为乱耕滥伐,导致生态恶化。当前,除了加强荒漠化地区天然植被保护外,选种不同类型植被,不失为改善该地区生态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效益有效途径。

  • 标签: 植被类型 荒漠化防治 生态修复
  • 简介:为查明崇墩沟小流域生物措施治理效益,采用径流小区及水文测站方法,对不同生物措施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中,木荷补植、灌木补植、草本补植措施减水、减沙、保肥效果都显著,木荷补植效果最显著;封山育林和阔叶树荒山造林,林木生长较快,覆盖较高,径流量和侵蚀量少,在研究区内,减水、减沙、保肥效益最显著。种植黄栀子生物埂果园径流量和侵蚀量逐年减少,但果园保水保肥明显比封山育林和阔叶树荒山造林差。崇墩沟小流域2007年径流量比2006年径流量少12.92%,减沙1万367t,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效益显著。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物措施 效益 赣南山地
  • 简介:通过对新平县退耕还林地上种植大型丛生竹林内外土壤理化性质、降雨、地表径流等进行对比实验定性观测和定量测定和对大型丛生竹水土保持效能作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型丛生竹具有很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明显水土保持效益,这有利于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对大型丛生竹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型丛生竹 水土保持效能 实验分析
  • 简介:以云南天宁有限公司安宁磷矿一号矿山排土场为例,对排土场治理措施及其效益进行分析。该排土场采用"先拦后弃,由下而上"堆渣方法集中堆存弃渣,并采取挡土墙、排水系统及坡面防护等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生态效益,治理成本上经济可行,为今后磷矿排土场防治积累了良好经验。

  • 标签: 磷矿 排土场 效益分析
  • 简介:解决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是火烧后人们面临一个重要问题,而有选择地种植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且具有开发前景树种,是火烧迹地人工更新,加速森林植被恢复最佳选择。为了探索森林火灾后迹地巨尾桉造林技术,使森林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本文对淘溪小流域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扩大生产,采取合理营林技术措施和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火烧迹地 巨尾桉 技术 效益
  • 简介:在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牧羊河中游坡耕地布设反坡水平阶与对照径流小区,观测2种径流小区径流量、泥沙量、总氮及总磷输出浓度和输出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反坡水平阶径流量减少34.14%、土壤流失量减少57.17%、总氮和总磷输出量分别减少33.32%和33.82%。坡耕地修反坡水平阶起到了较明显保水、保土、保肥作用,对控制面源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土壤流失量 面源污染物 输出量 反坡水平阶 昆明松华坝水源区
  • 简介:漳州市霞美水土保持农业体系示范区是亚洲湿热带地区水土保持网络(ASOC0N)于1990年在中国实施唯一试验示范项目.本文通过对该示范区12年来开展16种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措施比较分析,探索了小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农业体系设计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了适合于漳州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模式,值得在闽南丘陵区大力推广.

  • 标签: 水土保持 农业体系 试验示范 效益
  • 简介:对三峡库区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桔林,从建园开始连续9年定位观测柑桔林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梯田柑桔林径流系数在0.047~0.153之间,径流含沙量在425—2170g/m^3之间,侵蚀模数在9.37-116.67g/m^2之间。25°坡地柑桔林径流系数在0.079—0.378之间,径流含沙量在500—5050g/m^3之间,侵蚀模数在48.29~1962.04g/m^2之间。在建国初期4年内,25°坡地柑桔林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急剧下降,径流系数由0.378下降到0.103,径流含沙量由5050g/m^3下降到350g/m^3,侵蚀模数由1962.04g/m^2下降到131.42g/m^2。4年后,覆盖度增加有效抵消了坡度对水土流失影响,柑桔林覆盖度达到0.82,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分别为0.103~0.253,350~3404g/m^3、14.71~148.4g/m^2,表现出较好水土保持效益

  • 标签: 径流量 侵蚀模数 柑桔林 三峡库区
  • 简介:基于2000年底和2015年底,长白山森工集团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森林生态站长期监测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研究区天然林生态系统,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服务进行评估,量化并揭示长白山森工集团天保工程生态效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天保工程实施后,天然林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物质量增加量分别为涵养水源7.78亿t/a、保育土壤2255.32万t/a、固碳释氧量191.87万t/a、林木积累营养物质6.35万t/a、释放负离子0.22伊1023个/a、吸收污染物量2879.16万kg/a、吸滞PM1(^、物质量122.43万kg/a、吸滞PM2.5总物质量18.38万kg/a;价值量增加381.75亿元/a,6项服务价值量贡献顺序依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涵养水源为研究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天保工程实施后,保育土壤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增加量最大,占总增加量27%,涵养水源次之,对该区天然林生态效益影响最大。该研究为天保工程后续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天然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 标签: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连清体系 生态效益
  • 简介:本文对仙游县矿山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合理开采矿山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议和措施,为矿山开采者及决策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 标签: 矿山开采 环境保护 措施
  • 简介:通过对红竹林、云南甜竹林、混交林和裸露地定点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裸露地地表径流最大,土壤侵蚀模数达20094.572t/kim^2·a,为剧烈侵蚀,而其他3种林地土壤侵蚀量都在允许侵蚀范围内,不同林分类型具有“上拦下蓄,层层防护”水土保持功能。在统计期内,不同林分类型增加涵养水源效益值为0.790—0.932万元/hm^2不等;红竹林、云南甜竹和混交林保肥效益分别为1.470万元/hm^2、0.863万元/hm^2和1.725万元/hm^2;3种林分固持土壤效益值为0.216万元/hm^2左右,其综合效益分别为2.477万元/hm^2、1.877万元/hm^2和2.874万元/hm^2.

  • 标签: 水土保持功能 效益评价 固土保肥 水源涵养
  • 简介:本文根据水法提出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法定重要内容,应用水资源保护理论技术,初步提出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合理限度与发展模式评价方法,分析蓄水式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水环境效应。凡涉及到影响饮水安全水电站,建议对其规划作进一步论证。

  • 标签: 水能资源 发展模式 福建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