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近10年来应用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疽的文献研究,对目前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作一系统回顾,旨在发现更适合并易于小儿接受、不良反应小、刺激小、疗效好的预防方法。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外治法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保温、营养支持及光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和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黄疸消退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口服液 酪酸梭菌活菌散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茵陈四芩散配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患儿均煎服加味茵陈四苓散汤剂,并配合西医保肝、支持、补钙、补充维生素K1等治疗。结果治愈86例,好转9例,未愈1例。结论加味茵陈四芩散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加味茵陈四芩散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并给予肝酶诱导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1—2mL/k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5d。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胆红素水平不断降低,治疗第3天、第5天,治疗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定。

  • 标签: 中医药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注射液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1例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采用基础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阳黄清解颗粒治疗,10d后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PCT、CRP水平均下降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可改善患儿血清PCT、CRP、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缩短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性黄疸 新生儿 阳黄清解颗粒 高压氧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