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从中医角度分析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明确其诊断.指出痉挛型脑瘫的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肝强脾弱证,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脑瘫痪,开辟治疗脑瘫痪的新途径,有利于规范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常规和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加快脑瘫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小儿 脑性瘫痪 痉挛型 中医 肝强脾弱证
  • 简介: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训练对4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素针剂注射,4U/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的肌张力,肘、膝关节伸展度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各级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关节伸张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关节伸张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足背屈曲角角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足背屈曲角角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降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患儿肘、膝关节的伸张度和踝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瘫患儿 痉挛型 康复护理干预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头针联合Bobath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Bobath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1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量表评分和综合功能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肌张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综合功能临床总有效率为64.29%,治疗组为9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痉挛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50.00%,治疗组为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针联合Bobath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可明显提高患儿的GMFM量表评分和综合功能评分,改善Ashworth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小儿 头针 BOBATH法 临床观察
  • 简介:儿童睡眠障碍(SD)的病因主要分为外邪侵犯的外因和脏腑失和及情志所伤的内因;病机主要在于阴阳、营卫失衡,且与脏腑功能失调及特殊体质相关。对治疗儿童SD的临床常用中药的实验研究、中医药对症诊疗思路和用药情况以及中医外治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儿童睡眠障碍 病因病机 中医中药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治疗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组(埋线组)和电刺激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组(肉毒素组),观察治疗1月后患儿的踝背屈曲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结果肉毒素和埋线治疗1月后患儿踝背屈曲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埋线组对患儿踝背屈曲度的改善弱于肉毒素组(P〈0.05),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与肉毒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治疗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电刺激 埋线 穴位治疗 A型肉毒毒素 脑瘫
  • 简介: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小儿抽动障碍的文献,就近几年中医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耳穴疗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今后临床医生应提供更多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临床及实验来证实中药治疗的有效及安全,在诸多治疗方法中甄别出更加适合不同体质患儿的治疗措施,使有效更加稳定。

  • 标签: 小儿抽动障碍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总结张占玲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张占玲教授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肝阳上亢,化火生风,主要病机为"肝旺";病位在肝,但与五脏相关,辨证要兼顾其他脏腑,并根据抽动部位随症加减。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 标签: 小儿 抽动障碍 临床经验 张占玲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脑瘫高危儿伴听力障碍的疗效。方法:针刺结合推拿穴位治疗脑瘫高危儿听力障碍85例,并统计疗效。结果:痊愈63例(74.12%),显效15例(17.65%),有效6例(7.06%),无效1例(1.18%),总有效率98.82%。结论:针刺推拿对治疗脑瘫高危儿伴听力障碍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脑瘫高危儿 听力障碍 针刺推拿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如Bobath法、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姿势异常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月后,观察并比较步长、步速、步宽及智能发育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步长、步速及步宽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各项评分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MDI、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提高患儿智能发育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瘫 小儿 痉挛型 针刺 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 步态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四磨汤对新生儿消化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就诊的新生儿消化功能障碍161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5例口服四磨汤治疗,对照组76例给予乳酶生、多酶片治疗,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6%,对照组总有效率80.26%,两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腹胀、吐奶、食欲、哭闹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磨汤对新生儿消化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四磨汤 消化功能障碍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多动宁胶囊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DH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对照研究多动宁胶囊与利他林的临床疗效,连续服用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多动宁胶囊治疗ADHD的总有效率为89.06%,利他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多动指数(Conners)改善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方面,多动宁胶囊明显低于利他林,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动宁胶囊治疗ADHD不仅疗效可靠,而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 多动宁胶囊 利他林 临床研究
  • 简介:小儿因脾胃之要,临床“胃不和”多见。高修安主任医师辨治小儿睡眠障碍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着手,首辨虚实,次辨脏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固护胃气为原则,临床疗效显著。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 标签: 小儿睡眠障碍 胃不和 临床经验 高修安
  • 简介: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辅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就诊的TD肝郁脾虚型患儿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予阿立哌唑片口服,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1剂/d,早晚分服。2组均1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治疗组为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41%,治疗组为1.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辅助治疗儿童TD肝郁脾虚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抽动障碍 肝郁脾虚型 柴胡疏肝散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方法将74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改善神经性药物及多种维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如捏脊疗法、Vojta诱导法、Botath疗法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后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发育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的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行为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瘫 小儿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针刺
  • 简介:目的探讨MxA蛋白与过敏紫癜(HSP)发病的相关。方法对29例HSP患儿及14例正常儿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MxA蛋白,ELISA法检测血清IFN-α及柯萨奇B组病毒(CBV)-IgM、EB病毒(EBV)-IgM、腺病毒(ADV)-IgM。结果①HSP组MxA蛋白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②HSP组IFN-α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③HsP组CBV-IgM、EBV—IgM、ADV—IgM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④HSP组MxA蛋白与IFN-α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病毒感染可能是过敏紫癜发病的重要诱因:MxA蛋白可以作为检测病毒感染较理想的指标。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病毒感染 MXA蛋白
  • 简介:过敏紫癜肾炎病机为湿、毒(热)、瘀、虚。其中,本虚为发病之本,湿、毒(热)、瘀为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瘀”贯穿于该病发生之始终,故治疗上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再结合分期辨证论治,临床每获良效。此外,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疗原则,以防止疾病迁延、反复。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湿 毒(热) 经验
  • 简介:目的:通过治疗前后过敏紫癜(HSP)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TNF-α表达的变化,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HSP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10、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活血化瘀中药对HSP患儿血IL-10、TNF-α有调节作用.②HSP患儿血IL-10、TNF-α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白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 中药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小儿疱疹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临床诊断为疱疹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及喷雾剂口腔喷雾,对照组52例在治疗组基础上加服抗生素,治疗3d后统计疗效。结果:2组临床症状、体征平均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疱疹咽峡炎的患儿虽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偏高,但单纯中药治疗效果很好,既减少患儿服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又可以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中药治疗 儿科疾病
  • 简介:从病理特性、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中药治疗4个方面论述了小儿肺炎与中医痰饮的相关,指出痰证是贯穿于小儿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应重视化痰祛湿药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运用。

  • 标签: 痰饮 肺炎 肺炎喘嗽 儿童
  • 简介:韩新民教授认为儿童功能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密切相关。辨证属肠腑实热证候者,以行气导滞、泄热润肠为治法,方用润肠通便汤加减化裁。同时,配合推拿手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儿童 韩新民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