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音乐节拍器在辅助治疗痉挛音障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痉挛音障患者在常规音障训练基础上加入音乐节拍器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音乐节拍器辅助治疗可以提高痉挛音障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言语清晰度。

  • 标签: 痉挛性构音障碍 音乐节拍器 言语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音障儿童音特点并探索音训练方法。方法把136例功能音障的儿童分成二组,每组68人。普通组采用音训练及音器官运动训练,增强组除音器运动训练、音训练外,另加入口肌训练。结果增强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91.18%vs76.47%,P=0.04),增强组治疗疗程明显短于普通组(P<0.001)。结论功能音障虽然不存在音器官的器质损害,但由于其音器官的协调性差及口腔感觉异常,因此加入口肌训练能明显提高疗效。

  • 标签: 口肌训练 功能性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128例脑卒中痉挛音障患者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56例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痉挛音障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语言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功能、语言清晰度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功能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语言清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102(79.69%)低于试验组117(91.4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音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语言训练 针刺治疗 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一例塞音音障患者进行干预,采用单一被试基线A-B实验设计和A—B—A实验设计,进行了塞音/t/与/k/的评估和治疗,并跟踪评估其治疗效果,旨在为塞音音障患者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治疗师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t/、/k/的发音正确率有显著提高:患者《塞音音语音评估表》的主观评估得分有显著提高,从而证实了塞音音语音治疗方法是科学有效的,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为研究者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 标签: 塞音构音障碍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语言康复训练对运动音障的治疗效果。方法17例运动音障患者,语言治疗师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指导,采用运动音障评定(中康法)进行训练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言语清晰度得到改善,交流质量的到提高。结论对运动音障进行家庭式康复训练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运动性构音障碍 家庭康复训练 语言清晰度
  • 简介:摘要在脑卒中患者的言语康复中,音障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由于患者的发音器官中的肌肉在脑卒中后发生病变,导致无法支持人体正常发生,从而产生了患者的言语障碍。本文根据脑卒中患者音障的原理,针对音障治疗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该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言语康复 构音障碍
  • 简介:摘要痉挛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SD)是一种由局灶喉肌张力障碍引起的发声困难,以不规则和非控制的发声中断为特征表现,伴有发声费力。有报道其患病率约为1/100 000,中年女性多见,我国男女性发病性别比为1∶10.3,高发年龄段为30~49岁。根据受累肌群和临床特点,SD可分为3个类型,其中内收型(ad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dSD)最常见,约占SD患者的80%,外展型(ab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bSD)和混合型(mixed spasmodic dysphonia,MSD)较少见。目前,对S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上,而对病理生理学的探索相对有限,临床诊断也因缺乏标准而具有挑战,通常需要喉科医师、言语病理师及神经科医师的多学科合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音障是一种运动语言障碍,其发病率较高。严重的音障往往影响患者日常沟通能力,降低患者生命质量。了解构音障的语言学特征及其评估和治疗的现状,以提高音障的诊断准确率,并指导患者进行语言恢复治疗。

  • 标签: 构音障碍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音障是一种运动语言障碍,其发病率较高。严重的音障往往影响患者日常沟通能力,降低患者生命质量。了解构音障的语言学特征及其评估和治疗的现状,以提高音障的诊断准确率,并指导患者进行语言恢复治疗。

  • 标签: 构音障碍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语音训练治疗儿童功能音障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7年 9月到 2019年 3月在本院收治的 66例儿童功能音障,所有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 33例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 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语音训练治疗,两组治疗后对比。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好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功能音障患儿运用语音训练治疗,其疗效显著,明显改善发音清晰情况,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音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音障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音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给予音训练,治疗组进行音训练时配合针刺颈项部穴位。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分别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语音清晰度总分均明显提高(P=0.00),语音清晰度提高程度一级、二级人员评估得分差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音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音障的治疗是有效的,相对于单纯音训练更能提高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构音障碍 针刺 言语治疗 语音清晰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音障(FAD)患者侧化音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疗效。方法选取52例FAD侧化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侧化音语音特点并进行针对语音训练(包括基础训练、舌位稳定训练、舌位诱导训练、引导送气居中训练等)。结果入选患者舌尖前音(71.2%)、舌尖后音(63.5%)、舌面音(61.5%)侧化音比例较高,其次为舌尖中音(17.3%)及双唇音(13.5%);FAD侧化音可合并不送气化、辅音置换等错误发音方式。入选患者经15~50课时针对语音训练后,通过朗读普通话声韵母及音节表发现其侧化音字数由训练前(90.35±41.59)个减少至训练后(10.37±7.81)个,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FAD患者侧化音主要涉及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侧化音可合并其他异常发音方式;基于侧化音发生机制采取综合语音训练方法是纠正FAD侧化音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侧化构音 语音特点 语音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音障(FAD)患儿中枢听觉加工特点及儿童FAD的可能病因。方法选择符合FAD诊断标准的27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人语言发育史阳性病史率,检测二组儿童事件相关电位,比较其失匹配负波(MMN)形态学、潜伏期及峰振幅。结果病例组个人语言发育史中阳性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VS8%,P〈0.01);其MMN峰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9±31ms175±32ms,P〈0.01);其峰振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听觉加工时间延长可能是儿童FAD的发病原因之一。

  • 标签: 失匹配负波 功能性构音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中枢听觉加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功能音障儿童言语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观察矫治效果观察。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10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功能音障儿童,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矫治治疗方案:综合矫治治疗(观察组,n=50),常规矫治治疗(对照组,n=50),对不同矫治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功能音障矫治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98.00%(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84.00%(42/50),(p<0.05)。结论:针对功能音障儿童患者,综合矫治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言语异常功能,纠正患儿的日常错误发音,提高患儿的语言清晰度,方案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言语异常 矫治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音障文章进行综述。目前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音障发展很快,不仅在体针疗法上创新发展传统辨证针刺法,而且探索出项针、舌针、头针等特效针法。研究表明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技术治疗脑卒中后音障疗效明显提高,临床报道逐年增多。针对目前存在的诊疗标准不统一、机理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作者提出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应该对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音障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

  • 标签: 针刺 脑卒中 构音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运动音障康复疗效。方法选取45例运动音障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均予系统的音障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音障的改善程度。结果所有患者的音障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显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50%,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发声、呼吸、音及交流能力。

  • 标签: 呼吸训练 运动性构音障碍 语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