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老年又称寿斑。人们常认为年老了长很正常,是长寿标志。再者,在皮肤表面不疼也不痒,不足为虑,最多只是影响容貌。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隐藏在老年后面的许多健康问题逐渐被揭示。就说老年的“势力范围”吧,以往认为只长在人体表面,如颜面、颈部、胸背部及手足等处,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扩大,充其量也是个皮肤问题。现在发现,老年不只损坏皮肤,还可以沉淀于心、肝、肾、脑等器官中,成为看不见的老年,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加速人体衰老。

  • 标签: 老年斑 皮肤表面 医学研究 健康问题 人体表面 皮肤问题
  • 简介:谈到,很多人都不陌生,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长,而有些人活到七八十岁,脸上身上却鲜少有班?究竟喜欢在哪些人身上“落户”呢?

  • 标签: 色素 保健知识 个人卫生 健康
  • 简介:患者男,70岁.因出现右手震颤,静止时更为明显,于6个月前诊断为帕金森氏综合征,服用美多巴(左旋多巴/苄丝肼),苯海索(安坦)治疗,有一定疗效.3个月前患者因对苯海索不能耐受而自行停药,致使症状加重,间断有心悸,于2005年3月15日来我院住院.查体:T36.5℃,P75次/min,R18次/min,BP120/80mmHg(1mmHg=0.133kPa);语言缓慢且有轻度障碍,面具脸,四肢肌力增高,呈铅管样,自己不能穿衣,小碎步;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律不齐,可闻及早博,2~3次/min,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化验室检查:WBC7.6×109/L,N5.4×109/L:ALT17U/L,T-Bil18.52μmol/L,D-Bil5.17μmol/L,TP59.2g/L(正常值:60.0~87.0g/L),Alb34.0g/L(正常值:35.0~55.0g/L);尿素12.85μmol/L(正常值:2.86~8.20μmol/L),Cr165μmol/L(正常值:44~115μmol/L).心电图检查: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

  • 标签: 网状青斑 金刚烷胺 帕金森氏综合征 化验室检查 min 左旋多巴
  • 简介:目的:建立补肾龙片中松果菊苷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Dimak(4.6mm×200mm,5μm),以乙腈·甲醇-1%醋酸溶液(10:1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4nm;结果:理论板数按松果菊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松果菊苷在0.02216~0.2216Ix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回收率为100.1%(RSD为0.9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作为补肾龙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 标签: 补肾斑龙片 松果菊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疑诊冠心病并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3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阳性组)与正常组(阴性组),冠心病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618例,占74.37%,该组颈动脉斑块检出522例,占84.45%。正常组颈动脉斑块检出108例,占50.7%,经统计学处理,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预测指标。

  • 标签: 颈动脉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生长素是存在于胃黏膜、胰岛、胃肠道神经、垂体后叶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肽激素,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包括胰腺、肠道、肾上腺、肾脏和免疫细胞在内的外周组织中广泛分布,它可作用于包括脑、垂体、胰腺、肠道、肾上腺、甲状腺、肺、肾脏和免疫系统等靶器官。

  • 标签: 生长抑素 姑息治疗 肠梗阻 腹泻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冠心消汤对静息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静息性心绞痛患者 92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 46 例,对照组采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冠心消汤。比较 两组的 治疗效果以及 治疗前后 CR P、 LVEF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CRP均明显降低, 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CRP水平显著降低, LVEF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冠心消汤对静息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血清 CR 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 标签: 冠心消斑汤 静息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对采集于甘肃甘南的藏药榜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榜嘎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GC-MS法测定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及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鉴定出榜嘎挥发油的35个化学成分,其中单萜类占41.7%,倍半萜类占12.7%。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合物为:(-)-tran-pinecarvylacetate(15.6%),正庚烷(14.88%),桉树脑(6.82%),3-蒎烷酮(3.64%),松崁烷(3.34%),杜松醇(2.93%),cubenol(2.33%)。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评价挥发油对9种细菌,1种酵母,3种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榜嘎挥发油对半裸镰刀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很弱,对絮状表皮癣菌没有抑制作用。最小菌浓度MIC的范围为0.125到5.000mg/mL。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藏药榜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菌活性。挥发油中鉴定的35种化合物均为榜嘎中发现的新成分。

  • 标签: 榜嘎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尤其大棚草莓受害严重。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在适宜条件下迅速扩展到全株,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素质变差,移栽后不易成活;果实受害后,失去商品价值。草莓的叶片、果实对药剂十分敏感,若用药不当,易产生药害;又因直接食用其果实,还会发生食物中毒现象。因此选择适当的药剂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抑霉菌素 草莓白粉病 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效果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粪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粪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粪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粪肠球菌的菌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菌环直径最大,菌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菌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粪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菌效果越强。

  • 标签: 白芨 粪肠球菌 抑菌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粪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粪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粪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粪肠球菌的菌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菌环直径最大,菌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菌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粪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菌效果越强。

  • 标签: 白芨 粪肠球菌 抑菌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黄褐斑采用针刺联合自拟益气活血祛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为黄褐斑患者,样本共计80例,研究时间于2022.1-2023.10,所有患者均开展针刺治疗,经电脑盲选法均等划分为均组40例的参照组(加用氢醌乳膏)与干预组(加用自拟益气活血祛汤),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评分相较于参照组较低,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组治疗总疗效(95.00%)与参照组(77.50%)相比较高,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相较于参照组(25.00%)较低,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黄褐斑采用针刺联合自拟益气活血祛汤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 标签: 黄褐斑 针刺治疗 益气活血 中医汤剂
  • 简介:目的:观察水蛭素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瘤作用。方法:小鼠右前腋窝下皮下种瘤造成实体瘤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抽样分为4组,水蛭素高剂量和水蛭素低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及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并观察小鼠生存状态,用药14d后取瘤称重,计算瘤率,并计算肝/体比、肾/体比、脾脏指数以及用药前后的体重变化等指标。结果:水蛭素高、低剂量组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瘤率分别为37.63%、23.7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水蛭素高、低剂量组与氟尿嘧啶组比较,肝/体比、肾/体比、脾脏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水蛭素各组小鼠与模型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体重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水蛭素对小鼠H22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小鼠重要器官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水蛭素 H22肝癌 氟尿嘧啶 抑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