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下移和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可伴有出血、脱垂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痔疮发病率约46.3%。既往以外剥内扎为主的手术,术后疼痛时间长、肛管狭窄等并发症较多。我国于2000年7月从新加坡引进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技术。成为亚洲第二个开展此项手术的国家,PPH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得到国内学术界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我科于2006年开展此项技术至今,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护理 手术时间 病理性肥大 外剥内扎术 PPH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胃息肉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66例在该院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的胃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3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1.15±0.24)分低于参照组(2.17±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1,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97%)显著高于参照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5)。结论 对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的胃息肉患者予以康复护理,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 胃息肉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切除(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资料。方法:对95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采用EMR进行息肉切除治疗,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和内镜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完成切除,1例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2年未见息肉复发。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可提供较为完整的病理标本。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 息肉
  • 简介:目的评估宫腔镜电切实行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医院实行手术治疗的7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开展项目指标数据资料,抽取自2017年03月至2019年02月,分组方法是抽签法,一组入组35例,试验组开展宫腔镜电切,对照组开展开腹子宫肌瘤剔除,对两组手术耗时、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实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手术耗时、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统计指标结果减少,证明数据值计算及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2.86%)较对照组统计指标结果(17.14%)减少,证明数据值计算及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实行宫腔镜电切治疗方法展示出较优临床手术效果。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黏膜下子宫肌瘤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消蕈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方法:本次调研时间在2021年度的1月至12月,所选取例数为84例,所选取病例均为前来我院进行结肠息肉治疗病人。参与调研病人均接受对症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病人例数为42例。按照治疗方式将2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常规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消蕈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总结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常规组构成比为83.33%低于研究组的97.62%,差异明显,(P

  • 标签: 消蕈汤 内镜 黏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吻合器在治疗Ⅲ-Ⅳ期脱出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国产痔上吻合器对238例重度脱出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38例重度痔患者应用国产吻合器,吻合均一次成功,术后患者痔核完全消失。有32例术后并发少量出血(13.4%),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并发尿潴留152例(63.8%),肛门轻度疼痛56例(23.5%),下腹部不适28例(11.7%)。随访12~24个月,无肛门狭窄,无大便失禁。结论应用国产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治疗重度痔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副损伤小。

  • 标签: 国产吻合器 痔上黏膜环切术
  • 简介:重度环形内痔是目前肛肠科较难处理的常见病之一.因具有临床复发率高,易水肿、术后肛门易狭窄等特点,治疗上有一定难度。作者对42例重度环形内痔患者均进行痔上黏膜环形交错褥式缝合.取得良好效果。并与Milligan—Morgan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环形内痔 临床观察 痔上黏膜 缝合术 治疗 复发率
  • 作者: 乔旭邹传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荆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乔旭邹传鑫【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1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38例与33例。A组给予优质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B组为27.27%(P<0.05)。结论:为ESD治疗患者行优质护理可改善其围术期指标,且并发症少,具有较佳的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胃良性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9月本科接诊胃良性肿瘤病人(n=7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6人,前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期间用临床护理路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住院时间,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更短(P<0.05)。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2.78%,和对照组数据16.67%相比更低(P<0.05)。结论:胃良性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用临床护理路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胃良性肿瘤 住院时间 临床护理路径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胃良性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9月本科接诊胃良性肿瘤病人(n=7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6人,前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期间用临床护理路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住院时间,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更短(P<0.05)。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2.78%,和对照组数据16.67%相比更低(P<0.05)。结论:胃良性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用临床护理路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胃良性肿瘤 住院时间 临床护理路径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在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食管黏膜剥离手术,观察组采取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治疗对于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应激,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 大面积早期食管癌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索顺行手指末节断再植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顺行再植法对74例手指末节断进行再植。结果再植74例,成活72例,术后手指长度和外形与健指相似,两点辨别觉2.5~5mm之间,指甲生长良好。结论熟悉手指末节血管和神经分布特点采用顺行再植可以缩短再植时间,提高再植成活率。

  • 标签: 手指末节 再植术 体会
  • 简介:近年来,由于药用植物的大量开发应用、人工栽培的困难和品质退化等原因,导致许多药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而采用植物细胞或器官体培养技术,可快速积累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为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从体培养条件、天然活性成分的积累、体培养体系三方面总结了药用植物体培养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药用植物 离体培养 活性成分
  • 简介:我54岁,曾2次在疾病未急性发作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2000年11月检查结果提示:直肠距肛门10H米以下黏膜血管纹模糊,未见溃疡、息肉等病变,诊断为慢性直肠黏膜炎(轻度)。此后大便常有脓性黏液,偶有血丝。急性发作时每天排脓血便6~8次,小腹胀痛,精神不振,腰下部酸痛,食欲差。2007年3月检查结果提示:

  • 标签: 黏膜炎 直肠 纤维结肠镜检查 中药 检查结果 小腹胀痛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复杂性上肢断患者再植术后中的应用。方法:将舒适护理模式引入到复杂性上肢断再植术后患者中,并评价效果。结果:舒适护理为患者减轻了创痛,带来了舒适和经济效益。结论:舒适护理对复杂性上肢断再植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手足外科 断肢再植 舒适护理
  • 简介:复杂性上肢断系指伴有广泛的骨、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和皮肤等的严重损伤以及多段肢体或多个肢体受累的上肢断。其特点是病情复杂、损伤严重、手术要求高。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术后重点: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治血管危象,保持正确体位;加强疼痛护理,尽量减轻疼痛,注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

  • 标签: 上肢离断再植 术后护理 复杂性 围手术期护理 严重损伤 血管危象
  • 简介:乃舒匹林(2-(乙酰氧基)苯甲酸-3-(硝氧基)丙酯)是一种新型的阿司匹林硝酸酯衍生物,初步实验提示该药除可能具有抑制环加氧酶而产生抗炎等作用外,在体内还能释放一氧化氮(NO)基团,可能对胃肠粘膜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通过NO对心血管等系统产生其他作用如血管舒张效应等。本实验研究了乃舒匹林对体兔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结果表明乃舒匹林对于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血管均有剂量依赖的舒张作用(EC50分别为7.26×10^-6mol·L^-1和1.25×10^-5mol·L^-1),与硝酸甘油(EC50分别为4.69×10^-6mol·L^-1和5.3×10^-6mol·L^-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司匹林对体血管无显著的舒张作用(浓度范围1×10^-8mol·L^-1至1×10^-4mol·L^-1)研究结果表明乃舒匹林可不依赖于内皮细胞地扩张体血管,这种血管舒张效应可能与提供NO,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有关。

  • 标签: 乃舒匹林 一氧化氮 血管舒张 主动脉条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儿童口腔黏膜溃疡病的治疗成果进行记录。方法:研究筛选出对照组和观察组一共110例儿童口腔黏膜溃疡病患者为对象,都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入本院治疗,以平行对照法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贴,观察组采取蒙脱石散,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儿治疗总疗效率为94.5%,对照组为83.6%,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病灶消失时间、治疗总用时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蒙脱石散对于儿童口腔黏膜溃疡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此外可以达到抑菌、止血的效果,患儿病情改善快,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 标签: 儿童 口腔黏膜溃疡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