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期治疗半岁内先天性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2001年采用分期闭合复位治疗半岁内婴儿先天性脱位200例。结果:200例采用分期闭合复位治疗,总有效率为97%;有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经观察自愈;有3例于3岁时发现复位不满意需切开复位。结论:分期闭合复位法疗效优于单纯一次治疗半岁内先天性脱位

  • 标签: 分期 治疗 半岁小儿 先天性髋脱位 闭合复位法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合并臼后柱(壁)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臼后柱(壁)骨折33例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33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臼后柱(壁)骨折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均获随访12—72个月,平均42个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其中优2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1%。结论:髋关节脱位合并臼后柱(壁)骨折手术患者,通过采取围手术期的护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工业技术的发展,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重了交通负担,随着而来的交通事故也日渐增多。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多半会造成骨盆臼骨折尤其是臼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发生频率逐年增高。在臼骨折的临床就诊中,高能量损伤的不断出现,复合损伤增多,臼解剖关系复杂,因而手术实施难度较大。臼骨折浮动分类与手术入路息息相关,本文就主要研究臼骨折浮动分类及其临床意义,并对臼三柱的概念进行系统的阐述。

  • 标签: 髋臼三柱 髋臼骨折 分类 临床意义
  • 简介:近年来,我们对22例脱位晶体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23只眼),其中男19例(20只眼),女3例(3只眼);年龄10~74岁,平均52岁。病因,外伤引起晶体脱位合并白内障17只眼,Marfan综合征并发白内障3只眼,原因不明的晶体脱位对发白内障2只眼,针拨术后1只眼。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周边房角不同程度前粘

  • 标签: 并发白内障 手术探讨 玻璃体替代物 玻璃体切除 晶体 人工品
  • 简介:目的应用改良式Dewar手术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通过随访评定,证实改良式Dewar手术疗效好,术后肩关节功能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1例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在Dewar手术原有基础上附加锁骨外端切除2.0cm。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随访肩关节功能1—4年(平均1.8年)。19例优良,2例满意,均无肩锁关节脱位性关节炎的发生。结论应用改良式Dewar手术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具有静力学与动力学双重复位作用。术后肩关节功能良好,能避免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 标签: 治疗 DEWAR手术 改良式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肩关节功能 随访
  • 简介:下颈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当颈部遭受一定程度的外力时,可造成下颈椎排列异常,颈椎周围结构损伤,可合并骨折脱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四肢不全瘫甚或全瘫危及生命^([1])。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的基础^([2])。因此,针对不同的骨折脱位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治疗方式 式选择 四肢不全瘫 脊髓神经功能 排列异常
  • 简介: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按照lazzcano标准,优良率达95.3%。结论:锁骨钩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住中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术后有必要取出内固定钢板。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钩钢板 内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前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常规切口手术入路在全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病因所致需行全置换的患者29例,随即分成前外侧小切口手术入路组17例,后外侧传统切口手术入路组12例,评价两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等方面。结果两组间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传统切口手术入路的选择在全置换术后短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置换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粗隆间骨折是股骨粗隆部位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骨折,发生率几乎与股骨颈骨折相同,而患者的平均年龄则稍高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主要与老年人骨质脱钙、骨质松有关,治疗不当常常引起畸形愈合,导致残废,降低生活质量。因此老年粗隆间骨折越来越多地采用手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到2009年1月间采用动力螺钉(DHS)治疗60岁以上的老年粗隆间骨折160例的临床资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治疗不当 疗效分析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入路对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可行性及意义,本文报导一例16岁急性髌骨脱位病例。采用微创入路,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患者在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特别是在疼痛方面改善尤为明显。结论:微创入路作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手术对急性髌骨脱位患者治疗具有意义且效果满意。

  • 标签: 微创入路 急性髌骨脱位 个案报道
  • 简介:牙再植术,是将因外伤致完全脱位的自体牙经过处理后复位再植同定并一次性根管治疗或复位再植固定的手术。由于外伤引起的牙齿大多发生在前牙,因此牙齿缺失后会直接影响面部的美观和语言功能。我科自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收治48例病人采用复位再植固定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完全性脱位,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牙再植术 完全性脱位 临床治疗 前牙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齿缺失
  • 简介:颈椎骨折或颈椎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是骨科常见的损伤。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我们医院为基层煤矿医院,接受此类患者较多。自1990年至2004年初共收治27例此类患者。合并完全性高位截瘫者3例,现就该病的早期救治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颈椎骨折 脱位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臼骨折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将其分为 60-70 岁组, 71-80 岁组,每组患者各有 40 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比较伤前及术后 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 (FRS)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EQ-5D)评分 。结果 60-70 岁组髋关节优良率为 95.00% ,明显高于 71-80 岁组的 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60-70 岁组患者治疗后 FRS 及 EQ-5D 评分较 71-80 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臼骨折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 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年龄较轻的患者手术效果更加。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骨缺损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在4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臼缺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采用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技术重建臼及骨水泥或非骨水泥臼杯置换.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个月.X线显示臼植骨处均获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移位、松动现象.先术前Harris评分33.0~51.0,术后67.0~87.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7.0~53.0,术后72.0~91.0,全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8.0~49.0,术后69.0~88.0,扁平术前Harris评分43.0~61.0,术后77.0~89.0.结论在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颗粒压配植骨具有臼覆盖性良好、植骨愈合快、临床应用可靠等优点.当臼覆盖小于70%时,应用结构性植骨,并尽量选用自体骨材,臼假体则以非骨水泥型假体为首选.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骨重建
  • 简介:男,4岁。主因发现颈中上部偏左一肿物半年,近2个月逐渐增长,于2004年12月13日入院。半年前发现颈部肿物,约黄豆粒大小,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因患者年龄较小建议观察。近2个月来,肿物明显增大,无疼痛,收治我科。入院查体:甲状软骨与舌骨间正中稍偏左,可见一局限性隆起,约2cm×2cm×2cm大小,无压痛,界清,与周围无粘连,左右活动良好,上下活动欠佳,伸舌及吞咽时可稍上下活动,甲状腺区未触及肿物。B超显示:颈前囊性肿物。诊断:甲状舌骨囊肿。于2004年12月27日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肩下垫枕、置头圈、头后仰位。常规囊肿表面弧形切口,剥离囊肿,沿条索状系带分离至舌骨,分离上下面附着肌肉,正中剪开舌骨,不去除部分舌骨,分离至约舌盲孔处离断。创面双极电凝处理,对位缝合舌骨上下肌群,置放引流条、固定,间断缝合皮下层,皮内缝合皮肤层。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30min。术后予抗炎、止血等治疗。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d拔引流条,术后5d拆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病理报告:符合甲状舌管囊肿。

  • 标签: 甲状舌骨囊肿 手术并发症 寰-枢关节丰脱位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寰枢关节半脱位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由专人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寰枢关节半脱位 患者共计8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n=44,卧式床边牵引治疗)和观察组( n=44,中医正骨法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好转病例数分别为 14/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79.55%,观察组治愈、好转病例数分别为 24/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5.46%,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寰枢关节半脱位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中医正骨手法 寰枢关节半脱位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