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闪现;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麻痛,令人大惊失色.

  • 标签: 防静电 伤身 季节 干燥
  • 简介:利用静电高压在室温条件下做了两种细菌和一种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灭菌实验。实验中用了星形线和芒刺极两种电极结构,研究了这三种菌的存活率与电压、电晕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关系。作者等也研究了正、负高压,正、负脉冲高压和交流高压对灭菌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选取条件,这三种菌完全可被电晕放电场杀死。静电灭菌是一种新方法,到目前为止,特别是对非液体物质的静电灭菌,尚未见报道。尽管这一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但它为寻找新的灭菌途径提供了可能。

  • 标签: 静电高压灭菌 效果 微生物存活率
  • 简介:医疗单位药房是药品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保证分零药品的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院药房曾历经将原包装药品投放在大小一样的磨口玻璃瓶中按医师处方调配;保留原包装瓶按医师处方调配等方式,通过分析,后一种方式更科学。

  • 标签: 药房 玻璃磨口装置瓶 药品管理 药品有效期 “避光”药品 “遮光”药品
  • 简介:在急救和一些特殊治疗时,常需要快速补液。通常是向输液瓶内注气或以选用大口径的穿刺针或导管,对液体行加压推注。但压力不能恒定和持续,重复操作又费时费事,不能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我们研究的这套装置,利用氧气筒中的高压氧对输液进行加压,圆满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实践证明此装置操作简单而实用,现介绍如下:1材料、制作和性能(参见附图)

  • 标签: 加压输液 新装置 氧气筒 皮管 安全孔 夹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文通过对氧气和吸氧装置的调查,了解氧气和吸氧装置污染情况,为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湿化瓶内的液体56份、对氧气筒阀门未充气、充气和消毒后取氧气各2秒钟共90份进行培养。结果在56份氧气管道和湿化瓶及液体内革兰氏阴性菌27份,生长率为48.21%,其中绿脓杆占12份。调查氧气阀门污染严重,细菌含量较高。结论近年来,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呈上升趋势,是下呼吸道感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危重病人和抵抗力低的宿主。提示我们对吸氧装置应严格进行消毒,给氧过程认真按规程和无菌操作技术。此外,在氧气选择上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选用医疗用氧气。

  • 标签: 氧气 吸氧装置 消毒 无菌操作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学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现代医院王学松对连续被动运动装置(CPM)进行利用,便于手术过后开展连续而缓和的被动运动,其在膝关节手术康复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应用于上肢却并不多,相关报道也偏少。此次对手关节使用连续被动运动装置的方法、其构造情况和其应用到临床中的经验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了分析了其优点和存在的缺陷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综述国际上近年来吸入粉雾剂给药装置的研究进展状况,指出我国应加快对微粉化气雾剂药品的研发,尤其应注重对纳米技术在吸入粉雾剂中的应用.

  • 标签: 肺部给药 吸入粉雾剂 给药装置 纳米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X射线受检者应用防护隔离装置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方法采取某种装置装置前与装置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进行分析比较,得知该项装置的防护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该项装置可以有效屏蔽非受检位置,使得照射剂量明显下降,相比装置前照射剂量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屏蔽防护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优化医疗照射剂量,从而有效减少对受检者带来的辐射危害性,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X射线 防护隔离装置 受检者
  • 简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的方法对中药半枝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药材粉末经70%甲醇提取后采用AgilentEclipsePlusC18column(1.8μm,150mm×2.1m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0.25mL/min。质谱采用负离子监测模式、采用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的功能,通过高分辨数据共鉴定了56个成分,包括黄酮苷元类20个,黄酮氧苷类20个,黄酮碳苷类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4个,以及10个小分子的苯酚类成分,其中8个黄酮类成分和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经对照品比对确证。本研究表明,Q--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可以高效地鉴定复杂植物提取物的未知化学成分。

  • 标签: 半枝莲 化学成分分析 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黄酮
  • 简介:第65届美国神经病学会(AAN)年会发布的一项初步研究表明,使用一种便携式手持装置进行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是治疗急性偏头痛的一种有效、耐受性良好并且安全的方法。为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一种可能有效的手段。(源自:药品资讯网)

  • 标签: 神经刺激装置 迷走神经刺激 急性偏头痛 治疗 神经病 便携式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冲洗装置在左半结肠梗阻手术中行全结肠灌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于术中应用腹腔镜冲洗装置经阑尾行全结肠灌洗后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结果:81例患者均完成Ⅰ期切除吻合,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后痊愈。无吻合口漏发生,无腹腔感染病例。结论:腹腔镜冲洗装置在全结肠灌洗中操作简便,肠道灌洗速度快,压力可控,灌洗彻底,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全结肠灌洗 腹腔镜冲洗装置 Ⅰ期手术 左半结肠梗阻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在肢体小切口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选60例需行手及腕部小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原则分为橡皮片引流组(术后橡皮片引流)、自制引流组(术后自制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引流)各30例,比较两种引流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自制引流组临床疗效评分(8.72±2.08)分,伤口愈合时间(7.12±0.32)d,与橡皮片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引流组并发症率为3.3%(1/30),橡皮片引流组并发症率为16.67%(5/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二次手术清创情况。结论在肢体小切口,尤其是手掌、腕部及指部术后采用自制微型引流装置进行引流护理,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引流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型 负压引流装置 肢体小切口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心室辅助装置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20 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平均分为双室组和左室组,每组35例,双室组采用双室辅助装置治疗模式,及左室组采取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中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左心室辅助装置 双室辅助装置治疗 终末期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调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1例哮喘/COPD门诊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用药信念、装置使用评分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装置使用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提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与装置使用评分(P〈0.01)、用药信念(P〈0.01)、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P〈0.05)和急性发作次数(P〈0.05)密切相关。将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仍然与装置使用依从性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哮喘/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不理想。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吸入装置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哮喘/COP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吸入装置 用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Chandrasekran-Paul(1982)对药物由骨架系统中的释放,提出下列表达式Mt=Cs√D/K[(Kt+1/2)erf√Kt+√Kt/πe^kt]本文在常见的实验时间及适当的K值范围内对上式作了简化,药物释放的累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直接成比例,但方程中带有一截距项,即,Mt=B"√t-A"硝苯地平贴剂及普萘洛尔贴剂二者的释放行为都符合上述方程,其相关系数良好,氢化可的松乳膏的释放数据(据Shah,1989),也可用相同的方程来描述,该方程与Higuchi方程相比较,多出一个截距项,这可能与药物溶出特性有关。

  • 标签: 骨架型透皮给药装置 扩散-溶出控释 HIGUCHI方程 Chandrasekran-Paul方程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100例哮喘和慢性阻基}生肺病(COPD)患者吸入给药装置的用药情况,为合理正确使用吸入给药装置的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时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呼吸科就诊并使用吸入给药装置的哮喘和COPD患者100例,从吸入给药装置的7个操作步骤(装药、呼气、咬紧、吸气、屏气、重复和漱口等),分析其用药情况。结果:给药中,漱口、呼气、吸气与屏气的用药的操作错误率较高,分别为43.00%、42.00%、34.00%和25.00%;单药用药错误发生率为噻托溴铵95.74%、沙美特罗一替卡松273.33%和布地奈德一福莫特罗260.87%。结论:哮喘和COPD患者在使用压力定量吸入给药装置时,操作步骤多而复杂,患者不易掌握其用药技巧,药师需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以提高吸入给药装置用药的正确率。

  • 标签: 哮喘 COPD 吸入给药装置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后接受踝泵运动和间歇充气装置对于血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6例为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踝泵运动与间歇充气装置。对比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后接受踝泵运动与间歇充气装置对于血栓的预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踝泵运动 间歇充气装置 血栓形成 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