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单一试剂显色法测定32例喉癌患者血清过氧脂质(LPO)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喉癌患者血清LPO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01),Ⅲ、Ⅳ期患者血清LPO较Ⅰ、Ⅱ期者高(P<0.05)。结果提示检测血清LPO含量对喉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观察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喉肿瘤 过氧化脂质类
  • 简介:患者男,78岁。因突发序侧肢体无力30min,于2005年8月入院。查体:T36.7℃,P72次/min,R20次/min,13P150/90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差,发育证常,急性病容,查体合作,四肢暖,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检查无特殊发现。神经系统:语言含糊,对答不切题,双瞳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

  • 标签: 过氧化碳酰胺 心源性休克 注射用 浅表淋巴结 神经系统: 肢体无力
  • 简介: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过氧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胎盘兰计数法分组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加入姜黄素后对H2O2诱导的ECV304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歧化物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变化.结果:姜黄素0~100μmol·L-1与H2O2500μmol·L-1同时作用5h,随姜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升高;25~100μmol·L-1姜黄素预先作用1h,再换为H2O2500μmol·L-1作用4h,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H2O2500μmol·L-1作用4h,再加入25~100μmol·L-1姜黄素作用1h,细胞存活率也升高.姜黄素对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同时作用组、H2O2先作用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姜黄素先作用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同时作用组、H2O2先作用组的SOD、NO、GR水平相对升高,MDA水平下降,姜黄素先作用组的SOD、NO、GR水平相对下降,MDA水平升高.结论:姜黄素对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有双重效应,即有保护效应也有细胞毒效应,与其作用时间点有关.

  • 标签: 姜黄素 ECV304 过氧化氢 细胞毒作用 保护作用
  • 简介:用乙醇和过氧氢,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半合成了士的宁氮氧化和马钱子碱氮氧化,半合成的化合物根据^1HNMR,^13CNMR,MS和^1H^13CNMR得以确证,从士的宁半合成士的宁氮氧化的得率为93.56%;从马钱子碱半合成马钱子碱氮氧化的得率为92.02%。

  • 标签: 马钱子 炮制 士的宁氮氧化物 马钱子碱氮氧化物 半合成
  • 简介:目的;研究艾纳香二氢黄酮对脂质过氧致损伤的恒河猴原代培养肝细胞及肝亚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艾纳香二氢黄酮与原代培养肝细胞共育后,以CCl4或FeSO4-半胱氨酸致细胞损伤,以脂质过氧产物丙二醛产生量及转氨酶的漏出量作为损伤程度指标,亚细胞结构与艾纳香二氢黄酮共育后,以FeSO4^-半胱氨酸致脂质过氧,以丙二醛产生量徇过氧损伤程度。结果:10及100μmol·L^-1的艾纳香二氢黄酮可降低被损伤的肝细胞中的丙二醛产生,降低转氨酶漏出,抑制肝亚细胞结构中丙二醛生成,结论:艾纳香二氢黄酮具有抑旨质过氧作用及肝1`业细胞结构保护作用。

  • 标签: 艾纳香二氢黄酮 抗过氧化剂 肝细胞 亚细胞 保护
  • 简介:目的:使配制的过氧乙酸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方法:把过氧乙酸溶液甲、乙两液按比例混合,放置24,48,72h,观察不同温度对原液含量的影响.结果:室温在20~28℃时过氧乙酸原液含量比较理想,低于10℃时,不能达到要求浓度.结论:稀释前必须测定原液的有效含量,冬季室温低于10℃时,原液需保存在20~25℃环境中.

  • 标签: 过氧乙酸 含量 温度
  • 简介:目的探讨过氧乙酸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用正交法设计影响因素,碘量法测定其含量.结果高锰酸钾放置时间是影响过氧乙酸含量测定的主要因素.结论当滴加高锰酸钾液使供试液呈微红色时应迅速地完成实验操作.

  • 标签: 正交法 过氧乙酸 含量测定 影响因素 消毒剂
  • 简介:过氧乙酸是一种广谱、低毒的化学灭菌剂,易分解,不易贮存,保质期短,稳定性差.为了研究、探讨诸多因素对过氧乙酸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对温度、稀释溶媒、稳定剂等因素进行考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过氧乙酸 稳定性 稳定剂 溶媒 温度 化学灭菌剂
  • 简介:目的:测定氧化锌擦剂中氧化锌的含量,为该药提供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为0.3%。结论:方法正确、可靠,可作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氧化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研究毫米波和ADM分别单独应用以及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株培养体系中的氧化自由基及抗氧化酶系的调控和影响,来探讨毫米波及ADM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为研究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毫米波和阿霉素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株,测定细胞培养体系中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GSH-Px)的活性,测定脂质过氧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单用ADM或毫米波辐射均对K562细胞内MDA的含量有显著的增高(P<0.01);对K562细胞内SOD、GSH-Px两种重要的抗氧化酶系的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毫米波与ADM联合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P<0.01).结论:毫米波和阿霉素联合作用于人白血病K562细胞能产生协同治疗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毫米波 阿霉素 白血病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K562细胞
  • 简介: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可促进生长发育与免疫力提高,外用有较好的收敛保护作用,土霉素为广谱抗生素,外用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并有一定的吸湿性.基于两者的协同作用,我院研制的氧化锌土霉素糊剂(锌土糊剂)应用于临床治疗湿疹、脓胞疮,经临床疗效观察,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氧化锌 土霉素 临床应用 糊剂 研制 促进生长发育
  • 简介:目的:研究甘露醇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40例急性脑梗塞,并于病程72h内(治疗前)及病程7、14、21、28d(治疗后)分别抽血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dismuase,SOD)和过氧脂质(lipidperoxide,LPO)水平。结果: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梗塞灶显著缩小。血中SOD及LP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01)。结论:脑梗塞早期应用小剂量甘露醇进行抗氧化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甘露醇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脂质 抗氧化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锌原卟啉(Znpp)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7日龄SD大鼠制备成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测定各组新生大鼠缺血缺氧(HI)后不同时间脑组织匀浆HO-1活性和环磷酸鸟苷(cGMP)以及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并在光镜下及电镜下观察脑的病理学变化。结果HI组在HI后1h、4h、12h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Znpp组的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低于HI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病理改变显示HI组呈明显的缺血缺氧性组织形态学改变,Znpp组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HI后HO-1、CO和cGMP明显增高,脑组织损伤明显;而Znpp可通过抑制HO活性使CO和cGMP水平下降,有效的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的缺氧缺血性损伤。

  • 标签: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锌原卟啉 血红素氧化酶-1 一氧化碳 环磷酸鸟苷
  • 简介:目的采用经过改良的微弧氧化(MicroarcOxidation,MAO)工艺对纯钛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对所得到的材料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对MAO工艺处理的纯钛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材料与方法纯钛材料经过改良工艺条件的MAO处理后,按照GB/T16886的国家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选择1.929细胞系在标准材料浸提液环境下,在材料表面培养2、4、6天,与各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此种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在各个时间点,MAO处理材料表面浸提液中的细胞增殖度及细胞生长状态与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AO工艺处理的纯钛材料表面没有溶出性细胞毒性.在体外细胞培养的环境下.有较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 标签: 细胞毒性 MAO 纯钛表面 处理 体外细胞培养 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