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风险的偏差管理,简述了偏差的调查,根本原因分析,以及实施的纠正预防措施,对实际的偏差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风险 偏差 根本原因 纠正预防措施 监控
  • 简介:摘要:GMP的执行过程是: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住你所做的,改变你所错的。纠正出现的偏差错误,即偏差管理,是医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薄弱环节,偏差管理情况可以直接体现医药企业质量管理的大局,也是产品质量持续改进能力的关键环节。在企业偏差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经验,也引起了新的思考和改进。

  • 标签: 药品 生产 GMP 偏差管理
  • 简介:摘要:无菌冻干药品生产过程中,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解决这些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原材料、设备、生产过程等多方面的监测,及时识别、分析和解决偏差问题。对于可能存在的偏差问题,也需建立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 标签: 无菌冻干药品生产 偏差 质量管理 预防措施 产品质量
  • 简介:摘要:有效的偏差管理是建立在有效的、足以控制生产过程和药品质量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基础之上。进行药品生产涉及各种设施设备、物料等,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药物试验结果也可能发生偏差,例如,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环境异常等。本文对制药企业偏差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为持续改进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药品生产 过程偏差 管理探讨
  • 简介:目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行为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存在睡觉、玩手机等课堂消极行为,课堂上不与教师主动交流,遇到不懂的知识也不向老师提问;严重时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情绪和课堂设计,最终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旨在开展“互动式”教学研究,矫正学生等课堂消极行为。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按学号随机选取200名学生,设置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开展互动式教学研究,观察组学生随堂测验、动手能力及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互动参与度,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课堂教学 高职高专 教学方法 课堂消极行为
  • 简介:摘要:药品是对病患进行治疗的重要物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品类也越来越多,对药品质量进行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药品GMP指的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国家药品监管局所出台的对药品的生产以及质量进行管理的基本准则,其中对药品进行变更控制、偏差管理以及质量风险管理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药品GMP质量管理 变更控制 偏差管理 质量风险
  • 简介:药品质量的稳定是医疗体系的基石,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偏差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确定性不佳和影响患者健康的风险。本文聚焦于分析药品生产中的质量偏差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从生产设备、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工艺,全方位考察,以引入先进设备、严格控制采购环节、规范工艺流程为基础,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此外,加强员工培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进行全面质量检查,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问题的发生,提供更安全、高有效的药品,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药品生产;质量偏差;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 简介:目的:系统考察FH/Wjd大鼠嗜酒的行为特性。方法:采用双瓶(5%或10%酒精和自来水)自由选择的方法,观察FH/Wjd大鼠的饮酒量、饮水量和酒精偏爱率,并进一步探讨FH/Wjd大鼠饮酒的昼夜差异性;在酒精剥夺实验中,研究酒精剥夺24h对FH/Wjd大鼠饮酒量和酒精偏爱率的影响;选用固定比率(FR1)实验程序,探讨FH/Wjd大鼠操作性自身饮酒的行为特点。结果:在双瓶自由选择饮酒实验中,

  • 标签: 行为特点 大鼠 嗜酒 酒精偏爱 实验程序 饮酒量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行为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调查旨在了解我市儿童行为问题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1资料采源及方法采用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M·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及自行设计的家庭环境调查表,对我市市区的一所重点小学,一所非重点小学1~5年级学生随机抽取600名进行调查,年龄在6~12岁之间。采用家长答卷法,调查前召开家长会讲解调查的意义及答卷方法。经整理有效答卷478份,输入微机分析。

  • 标签: 儿童行为问题 影响因素 重点小学 家庭环境 儿童精神病学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对自我效能感、健康行为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共60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例,观察组(自我效能)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健康行为及遵医行为的各项临床指标整体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且患者的健康行为及遵医行为各方面都得到较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胃炎 自我效能干预 遵医嘱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型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跨越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共招募200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效样本数据干预组96人,对照组92人。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模型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盆底肌肉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干预,干预组患者的盆底肌肉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产妇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和认知行为技巧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动机和参与度,进而改善康复效果,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  认知行为干预  盆底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患儿在牙病诊治过程中对某些牙科治疗方法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或抗拒治疗的一种综合症。其临床表现多样,患儿常因此而耽误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治,另一方面因害怕不愿治疗而采取回避态度,久而久之的焦虑后果,还可形成心理疾病。同时也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压力,本研究探讨行为诱导方法对患有牙科畏惧症的儿童配合治疗程度的影响,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行为分析 牙畏惧症 儿童 牙科畏惧症 治疗方法 牙病诊治
  • 简介:目的对宣武区广外地区高血压患者关于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为社区高血压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到广外医院广外大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整理资料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外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大多数不了解如何预防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多数患者希望直接从医护人员处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结论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 标签: 高血压病 社区管理 态度 行为 防治
  • 简介:作为促进合理用药的一项政策选择,临床药学已经成为未来医院药学的工作方向和发展重点。临床药学的工作意义在于通过药师直接参与治疗过程,发挥药学专业技术优势,促进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使临床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虽然药师是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者,但是要想真正实现服务目的,达到服务效果,仅靠临床药师是不够的,需要医护人员的积极支持与配合,需要医、药、护之间建立起团队的协作精神。

  • 标签: 医院管理 药学服务 医师行为 服务质量 医院级别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痛风患者的饮食治疗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治疗痛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自制及引用调查问卷,调查痛风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78份有效问卷,饮食治疗相关知识部分总知晓率为19.2%。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学历痛风患者饮食治疗相关知识掌握整体得分偏低,尤其是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痛风患者显著低于大专及以上,高中及中专学历的痛风患者。不同学历痛风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不全相同(P<0.05)。结论:不同学历痛风患者知识掌握情况不同,总体知识掌握情况差,痛风患者态度良好,饮食控制依从性整体较差。

  • 标签: 痛风 饮食治疗 知识态度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50例,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进入研究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共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观察组,采取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以社会功能改善情况、暴力行为改善情况为评价标准,就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SSPI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值低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MOA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行为干预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