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200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需要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600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研究组采用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细致管理,比较分析两组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10例,总发生率为1.67%;研究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1例,总发生率为0.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分析 血型实验室
  • 简介:目的了解红河州近几年来外采血型错误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减少错型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本站献血者117081人次,初筛错型数182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型标签分配错误14例;抗原漏检82例;抗原误检59例;抗原颠倒8例;弱AX、弱BX抗原存在6例;冷凝集抗体存在13例,错误率0.16%。人为可控因素所致错型数占错型数中的96%,真正疑难血型外采正定型无法准确鉴定的仅占错型数的4%。结论通过专业培训强化责任质量意识,加强核对和考核制度及合理安排工作来降低人为差错,提高初筛血型正确率,本站经过综合整改措施来降低外采错型率,现已把外采错型率控制在1‰以内。

  • 标签: 血型 正反定型 错误原因 改进
  • 简介:新生儿溶血病(HDN)是发生在胎儿和早期新生儿的一种自限性免疫溶血性疾病。该病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者使原有的抗体水平再度上升。几乎毫无例外,引起HDN的血型抗体都是IgG型抗体。HDN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红细胞溶解所引起的,包括溶血本身所引起的变化和胎儿对红细胞破坏后代偿性变化两个方面。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 胎儿红细胞 免疫溶血性疾病 IgG型抗体 母体循环
  • 简介:目的分析在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行血脂生化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分级检验法进行血脂生化指标检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拉网式检验法进行血脂生化指标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阳性率情况。结果实验组生化检验样本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化检验样本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ApoA)以及载脂蛋白B(Apo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血脂生化检验项目的准确度,优化工作流程,降低患者医疗花费。

  • 标签: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拉网式检验 检验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疑似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1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患儿及父母分血型进行检测,并对患儿进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O-A型血型分布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多于O-B型,但2种血型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试验中,抗体释放实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游离抗体试验阳性检出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检出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检测结果,表明早期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降低核黄疸发生率,促使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减轻整个家庭的痛苦。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临床检测
  • 简介:我们对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有ABO血型记载的10052名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了青岛地区ABO血型与疾病的关联,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0~1903年在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和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0052名输血患者。

  • 标签: ABO血型分布 青岛地区 联调 胆道结石 风湿性 青岛医学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 方法:将9212份尿样品进行检验,筛选出有较大偏差的样品,并进行复查,并对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结果:9212份送检尿液样当中,共筛查出94份检验误差比较大样本,误差率为1.02%。对其进行复检,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有可见采集因素、用药因素、保存因素、运动因素、实验室因素、分析因素、用药因素,其中采集因素的占比最高,为46.81%,和其他因素比较(P<0.05)。结论:在临床尿液检验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检验结果的偏差,必须根据各种因素,对检验的各部分进行严密的监控,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检验 影响 尿液检验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方法:2021.02.01-2023.1.30,筛选80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受检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末梢血检验,观察组:静脉血检验,对比组间检验结果,采血疼痛度。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更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采血疼痛度无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取静脉血检验结果比末梢血更加准确,且疼痛度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临床医学中,积极开展输血治疗是抢救失血过多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也是疾病治疗的首要措施。用血安全的保障必须强调输血过程中的各流程质量保障,因此本文现探析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共计1560例,按照患者接受输血检验的不同流程方式分成两组(每组各780例),使用常规输血检验的为普通组,而采用优化输血检验的为优化组。经过输血后,将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输血性疾病、医患纠纷发生率及对输血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经数据对比分析,优化组和普通组的患者在临床输血后不良反应占比有:输血反应2.44%:8.85%;输血性疾病0.00%:5.26%;医患纠纷2.56%:7.31%(详见表2),优化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远远低于普通组;优化组患者对输血满意度(97.05%)却明显高于普通组(86.67%)(详见表3)。两组数据对比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优化检验流程可以降低输血传染性疾病、输血不良反应及医患纠纷,提高了输血检验工作的准确率和患者对输血的满意度,应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优化输血检验流程 检验差错事故 输血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便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20年2月-2021年12月,我院进行便常规检验的患者中抽取130例,分析并总结检验结果。结果:在130例患者中,大便检验正常80例,异常50例。在50例异常的患者中,虫卵5例,消化道食物残渣35例,其余10为不明原因。分析发现,杂质、试剂添加错误、分析错误、外界污染是导致检测不明原因的影响因素。结论:大便检验能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及时发现病症,为疾病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大便检验 临床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促使传统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检验医学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需要用现代最新检测技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证据,循证检验医学也由此诞生。

  • 标签: 循证医学 检验医学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便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1月-2022年04月接受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试验,共纳入100例,做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查虫卵的方式,研究组50例采用便潜血的方式,就两组患者诊断有效率、疾病检出率、疾病诊断符合率展开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疾病总检出率明显更高,上述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检验中便常规检验具有积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患者的疾病提供有利参考,同时便潜血试验效果更优,其诊断有效率、疾病总检出率明显更高,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检验 便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化验血脂对于检查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被检查人员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从我院接收治疗的体检合格者中随意抽取300例,实验组是从对应时间段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300例;化验二组人员血脂并对各项指标的差异化进行比较剖析,进而得出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结果:探究得出,实验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检测指标值显著大于对照组、载脂蛋白A1指标值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血脂检验 糖尿病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